光绪通宝鎏金价格_光绪通宝鎏金价格多少
1.花钱的"花"是怎么来的?作何解释?
2.向高手请教有关这个物件的知识,感激不尽啊!
3.崇祯重宝价格是多少?
4.大通康宝是什么年间的
好东西上涨的厉害啊拍品名称 估价 成交价3219 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二十文 1,500 - 1,500 RMB:4,180 3210 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二十文 1,200 - 1,200 RMB:1,980 3211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小“淮”十文 1,000 - 1,000 RMB:5,280 3212 大清铜币二文龙纹合背 1,500 - 1,500 RMB:5,500 3213 江西省造光绪元宝十文 800 - 800 RMB:1,100 3214 民国二十年贵州省造当十锑币 800 - 800 RMB:7,920 3215 四川马兰钱五文、十文型各一枚 800 - 800 RMB:3,300 3216 民国二十九年蒋介石像中央造币厂桂林分厂二周年纪念币 1,200 - 1,200 RMB:2,750 3217 新省光绪元宝一分五厘 1,000 - 1,000 RMB:2,200 3218 宣统年造己酉大清铜币五文 20,000 - 20,000 - 3219 民国二十年河南二十文 600 - 600 - 3221 奉天机器局造光绪通宝紫铜十文(大字版) 600 - 600 RMB:1,320 3222 嘉禾图十文铜元合背 1,200 - 1,200 RMB:2,750 3223 己酉大清铜币中心“汴”二文 45,000 - 45,000 RMB:308,000 3224 湖南九星铜元合背 1,200 - 1,200 RMB:1,320 3225 民国元年四川狮球图铜币(仰首版) 600 - 600 RMB:1,870 3226 河南双旗伍百文 45,000 - 45,000 RMB:82,500 3227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苏”二文 800 - 800 RMB:1,320 3228 光绪年造铜元十文龙纹合背 1,000 - 1,000 RMB:3,520 3229 河南省造光绪元宝十文 1,500 - 1,500 RMB:1,650 3230 安徽光绪铜元龙纹合背 800 - 800 - 3231 安徽省造光绪元宝十文中心方孔 80,000 - 80,000 RMB:88,000 3232 民国七年军造湖北铜币五十文(厚版) 800 - 800 RMB:880 3233 河南双旗铜元十文 5,000 - 5,000 RMB:7,150 3234 宣统年造铜元十文龙纹合背 800 - 800 RMB:990 3235 食券代用铜元 200 - 200 RMB:220 3236 孙中山先生鎏金纪念铜章 1,200 - 1,200 RMB:1,980 3237 民国七年军造湖北铜币五十文 800 - 800 - 3238 湖南洪宪元年开国纪念币十文 800 - 800 RMB:2,200 3239 民国二十八年孙中山像古布伍分黄铜试样币 1,200 - 1,200 RMB:3,080 3240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湘”十文合背 1,200 - 1,200 RMB:4,400 民国二十二年山东省造贰拾文铜元 55,000 - 55,000 RMB:88,000 3242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鄂”二文 800 - 800 RMB:880 3243 江苏省造光绪元宝二十文 400 - 400 RMB:1,100 3244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苏”十文合背 1,000 - 1,000 RMB:1,980 3245 奉天机器局造光绪通宝紫铜十文(小字版) 600 - 600 RMB:880 3246 孙中山先生鎏金铜质纪念章 800 - 800 RMB:880 3247 民国元年四川狮球图铜币(俯首版) 600 - 600 RMB:2,420 3248 民国三十六年交通银行成立四十周年银质纪念章 800 - 800 RMB:2,420 3249 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四十周年壹圆纪念币 500 - 500 RMB:1,980 3250 1981年中国人民银行长城图壹圆流通币 300 - 300 RMB:550 3251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湘”十文试制币 800 - 800 - 3252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十文 800 - 800 RMB:3,080 3253 民国二十五年孙中山像古布图二十分试打镍样 1,2
花钱的"花"是怎么来的?作何解释?
淳化元宝 行书 小平 光背
0.50元
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铸,有铜,铁两种,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钱文,开御书钱之先河,亦草书入钱文之始。旋读光背,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缩小淳化为稀有。
淳化元宝 隶书 小平 光背
0.5元
淳化元宝 行书 小平 背星
80元
淳化元宝 行书 小平 铁母
6000元
淳化元宝 隶书 小平 缩水
1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
开庆通宝,元 2000元
1486) 光绪宝福小平背倒满文 美160元[1]
1487) 光绪宝福小平背上星样钱 美260元[1
1488) 光绪宝苏当五 上美75元[2]
1489) 光绪通宝宝直小平异版[精铜铸,极美,疑样,2。38CM] 220元[1]
1490) 光绪宝苏小平铁钱背倒满文[出谱官版,径1。9CM] 上400元[1]
1491) 光绪宝苏小平背上巨星[径1。8CM ] 上100元[1]
1492) 光绪通宝背宝苏[宽边精制 径2。3CM] 美40元[1]
1493) 光绪通宝背宝苏局[背满汉文异书]?全品相?径2。55CM? 价:2000元[1]
1494) 光绪宝云上仰月[径2CM ] 美50元[1]
1495) 光绪机制宝蓟 [未流通带光]美 180元[1]
1496) 光绪机制小圆孔宝广,库平广一钱, 美各10元[8]
14) 光绪机制宝福,宝漳 美各25元[8]宝福原光60元[2]
1498) 光绪机制宝苏、宝武 ,宝津 美各35元
1499) 光绪机制宝广 原光美 8元[20];错打斜穿 美30元
1500) 光绪通宝机制宝浙六种版式 美 各 35元[12],上20元[1]光绪机制宝浙五种版式不同 带光美品 共售200元[4组]
1501) 光绪宝直小平私版[径1.9CM] 上 20元[1]
1502) 光绪宝泉大写当拾,上美28元;泉右上星、源当拾小样 上美 各 35元;宝源背星在右上中间 美50元;宝源左星上美 45元
1503) 光绪宝泉当十[三种版式] 美各35元[5]
1504) 光绪宝泉当十[鎏金] 上美80元[1]
1505) 光绪宝河背月星 上8元[2]
1506) 光绪宝东背村 上130元[1]
1507) 光绪通宝喀十 上 18元[1]
1508) 光绪戌申新十 上 35元[3]
1509) 光绪通宝背福寿宫钱 [径2.5CM ] 上美380元[1]
绍定万岁 楷书 小平 银质
市场价格:8000元
中统元宝楷书小平光背 22000元
中统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400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旨” 22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雕母 无定价
崇祯通宝楷书大型背“户二” 30000元
崇祯通宝楷书折十光背 2500元
崇祯通宝楷书折十背“寿” 5000元
天统通宝真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天统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向高手请教有关这个物件的知识,感激不尽啊!
://.m6789/jianbao/jianbaoshow.asp?id=5652&po_typeid=4
中国花钱
时间:2007-2-1713:36:00
花钱,古代称厌胜钱或压胜钱,今又称玩钱、吉祥钱、民俗钱,其材质以金属为主。关于花钱的定义历来争论不休,我们认为花钱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花钱是指具有佩带、赏玩之功用及具有吉祥含义的所有非流通性质的钱状物。这类花钱被认为是正统花钱。广义的花钱是指所有非流通性质的钱状物以及无钱形但却具有佩带赏玩功用的异形物。如属游戏品的马钱、棋钱以及古人臆造的“古钱”等,因其具有钱形都可归花钱之属;又如挂牌虽已无钱形但其具有佩带、赏玩之功用及具有吉祥含义因此也归入花钱。
一、花钱的发展简史
花钱与其他古代艺术品相比历史较短,目前公认的花钱鼻祖出现在汉代,如宜子半两、太常半两,其穿口皆作菱形穿,应是汉人佩带的花钱,菱穿无外乎两种目的:一是美观,二是佩带时始终保持钱体字文端正。王莽至东汉时期钱文类花钱的种类很多,但数量却很少,典型的有五铢、大泉五十面背有吉语或规矩纹星象纹等。汉代还出现了一种挂钱(有说为扣饰),钱上有一大圆环,钱下有一小方环,面文多为“日入千金、长毋相忘”和“除凶去央、辟兵莫当”。据资料记载在上海福泉山西汉墓及内蒙古汉墓中均有此类钱出土。挂钱的出现也说明了花钱最原始最基本的功用就是佩带。还有一种“印钱”,下面是印,印上连一花钱,此物旧钱谱作为厌胜品有载,我们认为不应将其归入花钱,因其主要功能是印,上面的“花钱”不过是印钮罢了!
汉以后至六朝期间的花钱种类及数量都非常稀少,可能是因这段时间战乱频繁,再者民间尚不流行佩带花钱的习俗。三国时期的蜀国铸造了一种太平百钱背水波星纹钱,近年有研究者将其列入花钱,虽然其背有图案,但它的性质是流通货币,因此它和花钱有本质区别。还有一种太清丰乐(又读天清丰乐)钱,也有研究者定其为吉语花钱,但近年江苏一次性出土此钱几千枚,若是花钱不会有这么大的出土量,因此其性质还应是流通货币。北魏永安以后出现了大小两种永安五男背四灵钱,背图灵气足,有六朝风范,面文当自永安五铢而来,实为民间乞求多子的吉语。此类钱存世量不算很稀少,但多系后翻品,宋代流行“五男二女”的吉语,可能也翻铸了此类钱。
唐代的花钱多为钱文类,如通宝金银钱,10年西安何家村颁王府遗址窖藏出土金钱30枚,银钱421枚(同出的还有枚永安五男四灵钱),这些金银钱可能是宫廷赏赐钱,据《资治通鉴》载杨贵妃收安禄山为干儿子,并赐“洗儿金银钱”,这些“洗儿钱”也许就是通宝金银钱之类。其它唐代钱文花钱有“得一元宝背四云”及“顺天元宝四星花边”等。《泉志》载唐荆山公主出嫁时有面文为“长命守富贵”的撒帐钱,今所见皆后人摹旧谱而铸。所谓“撒帐钱”是古代婚庆中所用的一种吉祥花钱,《东京梦华录》中载:旧时婚礼,夫妻交拜完毕,并坐床沿,妇以金钱彩果撒掷,为“撒帐”。撒掷的金钱即为“撒帐钱”。
五代乱世时期也很少有花钱,以前被古人非常看重的南唐铸“镇库”钱我们认为极有可能是后人的臆造品,因清以前并未闻有“镇库”一说,即使有镇库钱那么镇库也是件极严肃、神圣的事,所用字体应端庄稳重才对,怎会如此钱文字拙劣怪异?若为臆造品就容易理解了,作伪者为满足收藏者猎奇求珍心理自然会追求奇特怪异的风格。
宋代随着道教盛行及文化艺术的空前发展,花钱也兴盛起来,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道教题材,出现了星官生肖钱、受生钱、符咒钱等。
星官钱的来历很复杂,所谓“星官”就是道教将星宿神化的称谓,我国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共分六十甲子,某人出生在六十甲子的那年即是某人的“本命年”,又称“本命元辰”。道教后来将六十甲子星宿化、神化,这样就出现了本命元神或本命星官。可能因六十个元神或星官太麻烦,所以后来干脆就根据十二生肖简化成十二个元神或星官了,各元神、星官当然要分管各生肖了。另道教中有东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之说,这五位星君也可称“星官”,其中北斗星君有七星,分管十二属相,这“七星”也可称星官。花钱中的星官究竟指谁还真不易确定。从星官类花钱实物来看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单枚面星官背十二生肖,这种花钱一般无“本命星官”字样,但确是星官钱无疑。另一类是十二枚一套,星官各配十二属相,钱上一般有“本命星官”或“本命元神”等字样。
受生钱又称寿生钱,道教宣扬人出生(受生)时曾向冥司借贷禄库受生钱,出世以后要设道场归还。冥司禄库共有12库,分别有12姓曹官分管。宋代的受生钱12枚一套,一面是文字记录欠钱多少贯分数第几库,另一面是人物(应是分管各库的曹官),其用途应和本命星官钱相似,都是求其保佑。
符咒钱是指铸有道教符文和咒语的花钱,符咒是道教创造的一种自称能驱鬼避邪的文字符号、咒语,因具有这种神通,所以符咒类花钱在宋代很有市场,这一时期常见的符咒钱是玄武背太上咒曰天圆地方六律九章……,这种咒语应是玄武专用的,在后代花钱中都是玄武配此种咒语。
宋代花钱中最流行的道教人物除星官外就是“玄武”和“二郎”了,“玄武”源自于原始星辰崇拜,系二十八星宿中北方七宿,为龟蛇一体状,在宋代被人格化,成为北方大神,宋太祖时就有“玄武”为天宫大将的传说。宋真宗时为避“圣祖”赵玄朗讳而将“玄武”改称“真武”。并封其为“真武灵应真君”。“二郎”的来历很复杂,目前有“李冰二子”、“赵昱”、“杨戬”等多种说法。可能当时的老百姓也说不清究竟是谁,道教的“造神”实在是很乱。在宋代“二郎”和“玄武”一样香火很盛,花钱中的“二郎”和“玄武”也经常出现在一起。
除道教题材外宋代还流行五男二女及婴戏图等多子题材的花钱。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一些精致的吉语钱。此外宋代还铸造了一些仿古钱花钱,如“五行大布背龟蛇剑”、“常平五铢背七星”、“周元通宝背高浮雕龙凤”等,经常有宋墓及宋窖藏的出土报告。
约在北宋后期出现了很多游戏品,包括马钱、棋钱、选仙钱。
马钱,又称打马格钱,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打马格游戏的游戏子。李清照在《打马图经》中介绍了“依经马”的玩法,游戏有点象飞行棋,有棋盘(打马图)和棋子(马钱)。大家轮流掷骰走棋子。所不同的是打马以为目的,有贴子作筹码,另打马的规则比飞行棋要复杂的多。虽然打马格的游戏在明后期就已失传,但作为游戏子的马钱却保留了下来,成为花钱中极具特色的一个种类。它所含的马图千姿百态,或趾高气扬、或安详温顺,或伏或立或奔或飞,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还铸有古代名马名和名将名,可被看作为古代名马和名将的“纪念章”。
选仙钱也属古代博戏品,从形制上可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形又分有穿无穿两种,无穿者居多。从内容上看有诗仙、棋仙、琴仙、壶中仙、拔宅仙、王母、曼倩、双成等人物,背皆配五言绝句,文雅可爱。
棋钱即象棋子,分为双面字和面字一面图两种。据考象棋定型于宋代,宋代的棋钱和今天的象棋子略有不同,没有兵、仕、相和帅,下棋时可能是一方执字面,一方执图面;若两面全字的棋钱可能以涂朱砂等方式从颜色上区分。
宋代还出现了镂空钱、秘系戏、打制冥钱。
镂空钱钱体透雕,玲珑雅致,宋代镂空钱的图案多为花卉、追尾双凤、对龙(龙头下尾上相对)等。
秘戏钱是指有男女交合图案的花钱,宋代的秘戏花钱一般为小型,数量、种类非常少。
冥钱是指专为殉葬而制的代替流通货币的陪葬品。南宋时期四川的安丙墓一次性出土打制冥钱百余枚,多为金银薄片单面打制,面文有天下太平、长命富贵等吉语。冥钱从定义来看属于花钱范畴,但因其性质为人们所忌讳,通常只把它看作花钱的边缘品类。
辽代流行千秋万岁、皇帝万岁等吉语钱以及九子母题材的花钱,因辽花钱多厚重拙朴,别具异族风韵,所以深受花钱爱好者喜爱。
金代花钱多流行阔缘、决穿,多为星官、玄武等道教题材,典型的有大型着盔甲玄武背虎符及中型的坐椅星官。铸造工艺较精。金代流行一种较厚重、立体感极佳的追尾 钱,有大小、方穿圆穿多种,其中以大型方孔者为最佳。此种镂空有说为辽铸,但所见辽花钱无如此精细的风格,且此式追尾龙在金镜中常见,辽镜似未有此版式,因此我们认为此类钱还系金铸。
元代流行较张天师花钱,张天师本为东汉创“五斗米道”的张道陵,魏晋时道徒尊称其为天师,成为道教正宗,天师名号也由后人世代承袭。宋代官方不称“天师”而称“先生”,元代官方颁称“天师”。虽然如此,“天师”的称呼在民间可能早已存在,最早的张天师花钱可能在南宋、金代就已出现。有书载边刻花押的张天师金代镜,图案完全与花钱相同,但图案精度却和常见后翻版天师花钱差不多,因此可证至少金代就已有此式花钱。
元代出现了很多寺观钱(又称供养钱),种类有年号、寺观名称及诸佛菩萨名号等,多为寺观所铸分发给香客的,或是作为香客礼佛的供品。
元代的镂空钱也不少,最常见的一种是风格粗犷生动的 追尾戏珠钱。另外元代还翻仿了很多前代的镂空钱。
有一种篆书金玉满堂背 花钱,地章有精美的回纹,从工艺上看至少应为范铸。传统观点认为系唐铸,我们认为应是元后期至明前期所铸,因其龙纹及地章的回纹是一种仿战国铜器的风格,此钱追求的是复古的风气,而唐代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其艺术品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一般不会流行复古风气,从唐代的铜镜及其他铜器来看没有追求仿古风格的。而而元明时期铜器的铸造工艺及艺术水平较唐前有所下降,仿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元后期的铜镜中就有类此钱的 ,另看此类钱的形制及字图的绵软风格也是不到唐的。此外还有几种花钱的风格及铸工均与此类钱相似,如大型阔缘长命富贵背犀牛望月钱,地章布满回纹;还有大型长命富贵背星官,边缘及地章均有精美的花纹,应都是同炉所出,时间跨度也不会很长。这些钱还有个特征就是早期品上下都有孔,这个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同炉同期的观点。
在明代云南、贵州地区出现了很多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花钱。贵州地区流行一种 双鱼(应取鱼化龙之意)或龙凤双鱼背十二生肖,风格粗朴生动,文字多简化变形,多有珠圈作装饰。明代云南地区流行镂空花钱,多为楼阁、双孔雀、双狮等题材,据闻在云南大理地区出土了一些大型未使用的楼阁镂空钱,直径67-68MM,红铜质,精美异常,应是此类钱的早期品,同出的还有太定、水官等钱,此次出土情况为楼阁钱的断代提供了有力证据。
明代中前期可能继续翻铸一些前代的星官、天师等道教花钱,明中以后星官题材就被淘汰了,极少有黄铜质的星官题材花钱。关于明中后期的花钱界定目前还是个难题,仅有少数几种黄铜花钱可定为明代,如“福禄桢祥背五子登科”吉语花钱及厚型“连生贵子背荷花”吉语配图案花钱等,也许是有些品种被误划为清代,也许本来明代就不流行花钱,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花钱在清代进入了鼎盛时期,存世数量及种类远远超过历代花钱,清花钱中官炉花钱占绝对主体地位,尤以云、贵、川官炉花钱为甚。
清代花钱的种类较前代更加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开炉钱、镇库钱、宫钱及针对民间发行的花钱,其中宫钱又包括挂灯钱、袱坠钱、宫殿上梁钱、宫内赏玩钱等,针对民间发行的花钱种类更丰富,主要包括钱文钱、吉语钱、吉语图案钱、吉祥图案钱、谜语钱、星相钱、咒语钱、生肖钱、八卦钱、上梁钱、马钱等等。
镇库钱是官炉钱局为镇邪驱恶、保佑钱局而特铸的花钱。一般形制厚大,面文可以是钱文,也可以是吉语或图案,存世罕见。典型的有大型“宝源局造背镇库”及特大型江苏炉“咸丰重宝背满文宝苏”。
开炉钱是指钱局在成立之初、或重新开铸之时、或新年伊始铸造的迎祥纳吉、驱邪迎瑞的纪念花钱。其形制大小不一,典型的有宝陕局“太平重宝背宝陕钱局”、宝苏局“乾隆通宝背上三连星下月”、宝云局大型“嘉庆通宝背麟凤”等,此外某些大型少见的吉语、图案花钱可能都是开炉钱,如云炉直径105MM的生肖背龙凤等其性质都需进一步考证。
挂灯钱是宫中用作灯坠的花钱。鲍康《大钱图录》中云:“钱局岁十二月例精铸制钱若干缗呈进谓之挂灯钱。”传世有多种精美的天下太平钱,上下钻有孔,还见有刻花咸丰当百,侧缘也钻有孔,可能都是用做灯坠的,并非一定是“精铸制钱”才可作挂灯钱。
袱坠钱是奉先殿中祭祀牌或祭祀品下所垫的袱布四角系的花钱,其作用是下坠固定。袱坠钱的面文同正用品,背文为天下太平。新皇帝即位后此钱也随着更换。
宫内赏玩钱系指官局为宫内赏玩之需特别铸造的精美厚重的花钱。这类钱堪称清花钱中的“贵族”,价格很高,存世数量也稀少,典型的有大型“嘉庆通宝背天下太平”、篆书“福寿康宁”及“万寿无疆背大雅”等。
钱文花钱指以正用品钱文加以文字或图案的花钱,如“乾隆重宝背宝泉龙凤”、“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等,这类钱中有的也是开炉钱或宫中作用的挂灯钱、袱坠钱等。
吉语钱是制带有吉祥词语的花钱。清吉语钱中的吉语有的取自古籍深奥难解,有的引自民间俗语亲切悦耳,有的取自诗文清新雅致,其中以八字吉语如“一本万利顺风大吉”等较为盛行。
吉语图案钱是指吉祥词语与吉祥图案相搭配的花钱。如“面一本万利背顺风帆船图”等。清代吉语图案钱数量非常多。
吉祥图案钱是指仅有吉祥图案而无文字的花钱。这种花钱数量不多。
谜语钱是清代花钱有的品类,多出自云南、贵州地区。有谜语钱“富贵双全背一母所生六个人、两个旗下六个民、方圆不敷一寸地、走遍天下不让人。”该谜底是清代流通钱,清钱一般是四个汉字两个满文,共六个字,以人寓字,因此说一母所生六个人;清代民间俗称满人为“在旗”、汉人为“在民”,满文寓“旗”、汉文寓“民”,因此说两个旗下六个民,一个小钱面积不足一方寸,却通行天下,因此称“方圆不敷一寸地、走遍天下不让人”。
星相钱是制铸有有星相图案的花钱,星相钱是清代云南炉的特产,早期品直径多为80MM,面为星象图,背有光背、星月多种。
上梁钱是建筑中所用的花钱,上梁是建筑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古代无论建筑大小,在上梁时一般都要搞仪式,并放置上梁钱。一些大型建筑多用特制的上梁钱,如刀、布形的“福州圣庙正殿上梁钱”等;而一般的民宅有的用八卦等花钱作为上梁钱,更多的用“太平通宝”等古钱作上梁钱。
清代打马格游戏已失传,但四川等地铸造了很多种类的马钱,铜质有黄、白、青多种,其中有很多品类都是官炉铸的。清代马钱有自己的版式风格,很少有直接翻铸前代游戏子的,其目的是供收藏者赏玩。这些清代马钱当然不是游戏子,但却是完全意义的花钱。
从清代花钱艺术风格来看前代有了明显的变化,图案整体崇尚简洁明快,更贴近生活。中原地区花钱多用单线条勾勒,很少用平雕及浮雕手法,且水平较前代下降。清代官炉花钱中最有特点的是人物类,人物普遍趋向儿童化、年画化,如刘海蟾、和合二仙等都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形象。而清以前的花钱图案尤其是人物刻画得较富有神韵,神秘感十足。总体来说清代官炉花钱图案的艺术表现水平是不高的,但其中也不乏佳作,如刘海蟾伏牛环挂牌,整体构思及艺术水平均较高。
清代花钱的文字充分表现了书法之美,清以前的花钱总体来说书法水平不高,只有极少数功力深厚者,书体也较单调,多以楷、行书为主,篆、隶、草书很少(篆书多在唐前花钱中出现)。而到了清代,篆、隶、楷、行、草书以及宋体、变形艺术字普遍出现在官炉花钱中,其中书法功力深厚者很多,这也是清代重吉语花钱的具体体现。
民国时期的花钱多粗陋不堪,一般来说价值较低,但有些精品也是非常值得把玩的,如大型隶书“洪武通宝面 背牵牛图”、大型鎏金“太平通宝背生肖”等。
我们习惯上将民国作为花钱研究的分界点,解放以后铸的花钱暂不在我们研究范围之内,若干年后让后人来研究吧!
二、如何认识花钱的价值
以前花钱一直是作为古钱币的附属品,一些收藏古钱者捎带玩点花钱,旧钱谱对花钱或只字不提,或附卷末聊备一说,可以说以前花钱是没有地位的。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钱币收藏的普及,人们对花钱开始重新认识。花钱中的字文图案千姿百态,各具姿容,称它为古代“铜版画”并不过分。花钱中丰富的内容,是各代民俗民风的缩影;吉祥的内涵,代表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花钱还和古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不但形制相似,而且在来源、工艺等方面的紧密相通,如绝大多数的花钱都是钱局铸造的。正因为花钱有这么多的亮点,所以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版块。花钱收藏研究的队伍中不但包括了古钱爱好者,而且包括古玩爱好者、民俗研究者等等。
花钱价值的高低是花钱收藏者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应怎样来认识呢?我们认为主要可依据以下八项标准综合评判:1、存世量多少;2、字图艺术性高低; 3、题材好否;4、同品类中直径的大小;5、形制美否;6、品相包浆好坏;7、铸造工艺精粗;8、铸造版次的早晚。
1、 存世量多少
存世量的多少是评定花钱价值的前提条件。可以这样说,价值高的花钱一定数量稀少,但数量稀少的花钱并不一定都价值高。因为花钱不同于古钱越少越好,花钱的少见品甚至孤品很多,但一枚粗劣不堪的花钱即使是孤品价值也是不高的。
2、 字图艺术性高低
这是评价花钱价值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花钱如果文字图案的艺术水平高、神韵足,那么它的价值相对就高,花钱收藏者当然都喜欢赏心悦目的花钱。比如大型玄武水中降妖图花钱字精图美艺术水平非常高,为花钱中珍品;又如辽代花钱虽字图不精但粗犷生动、别有风韵,价值自然相对也高。
3、 题材好否
花钱的题材很重要,比如一个花钱若断定为农民起义军或反清复明组织所铸,那么它就会身价倍增,若将其定为普通花钱,那么其身价就大打折扣了。又如同是人物花钱,若是星官题材就太普通了,若是未见过的神佛那么身价自然也倍增。
4、 同品类中直径的大小
直径的大小是相对与同品类来说的,比如直径40MM的马钱就算是特大型马钱了,但若和其他人物花钱相比只是中小型而已。总体来说大型花钱能提高整体美感,其价值相对就高;中小型的花钱美感相对要低些,价值相对也低些。
5、 形制美否
形制美否是指一个花钱的厚度、穿口宽窄、边缘阔细、字口深浅等外观美观与否,形制美的花钱价值相对高,反之则低。
6、 品相包浆好坏
花钱是一种艺术品,因此特别注重品相及包浆。品相好包浆好的花钱要比品相差包浆差的花钱价值高很多。
7、 铸造工艺精粗
花钱的铸造工艺有翻砂铸、泥范铸、石范铸等多种,精湛的铸造工艺也会为花钱增添美感,精铸的花钱当然比粗铸的花钱价值高。
8、铸造版次的早晚
花钱如铜镜一样普遍存在后代翻仿的情况,花钱中第一批铸的花钱称“早期版”,后代以早期版为母或为蓝本翻铸、改铸的花钱称“晚期版”或“后期版”。一般来说早期版文字图案的线条、神韵要比晚期版好,因此其价值要比晚期版高很多。以常见的大型张天师花钱为例,直径75MM的早期精版的价格是直径72MM晚期粗版的10倍以上。
三、当前花钱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花钱收藏热的不断升温,研究风气也越来越浓,研究课题也越深越广,当前热点课题有:年、铸造工艺考、早晚版考、炉别考等。
1、 年
花钱的年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断代,断代是历来是花钱研究的重要课题。花钱除少部分有年号外多数无纪年,且有纪年者也多有后铸的现象。另花钱也不象铜镜等器物经常出于墓葬中可依据墓及同出钱币、器物进行断代,因此花钱的年一直是花钱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而在某一朝代能区分某一时期甚至某一皇帝所铸更加困难。虽如此但花钱的断代并非无从下手,比如我们首先可以搜集整理难得的花钱出土资料,特别是一些有明确断代依据的资料;其次可以参考研究相关古钱、器物的铸造工艺和艺术风格,总结出相同特征及规律进行断代。可喜的是当前越来越多的泉友投入到花钱的年证中,并不断涌现出新的重要研究成果。
2、 早晚版考
早期版与晚期版的区分是研究花钱价值及艺术风格的重要方面。总体来说早期品直径大、字图精、神韵足;晚期品直径小、字图粗、神韵不足。晚期版是翻铸早期版的,因为翻铸时铜液有收缩,所以越晚的版直径越小,也有晚期版比早期版大的花钱,那多是加铸外缘的缘故,图案内径是不会比早期版大的。若晚期版是以早期版直接翻铸,那文字图案线条一定不及早期版精,神韵也自然不足。若以某晚期版加刻些繁杂的线条后再作母翻铸,那么翻铸的更晚的晚期版线条也许会比早期版还清晰,但其神韵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早期版的水平。因为“早期版”是“无中生有”,它的文字图案设计应是很有匠心的,而翻铸的人本来就是图省事,他很难准确把握早期版创作者的匠心,也不会下大气力把加刻的线条创作得更美,因此后期版神韵不及早期版是基本可以肯定的。以康熙重宝背宝泉龙凤为例:直径61MM者字图最精、神韵最足,为早期版;直径60MM者字图略差,神韵不足,为略晚期版;直径58MM者图字图更差、更显呆滞,为更晚期品。
3、铸造工艺考
我们知道宋代以前多使用范铸法铸钱,宋以后多使用翻砂法铸钱。但花钱和古钱的铸造工艺不完全相同,宋以后至清以前的花钱很多都是使用范铸法的,如很多星官花钱的图案很精细、地章很平滑,不同与翻砂特征;可能有些精工花钱还使用了失蜡法,如一些极精细的地章有回纹的花钱。这可能是因为花钱形体较古钱大,对图案精细的要求高,因此多使用铜镜及其他铜器的铸造工艺。
清代花钱多和正用品一样普遍是翻砂铸造,那么就理应存在母钱。正用品的母钱分为雕母(多为铜质)、铸母,花钱的母钱是什么样呢?我们研究认为可能是先用铅、锡等软金属或石、木雕刻母钱,然后翻铸,翻铸出来的子钱选精美无缺陷者或作修磨后作母再翻铸。但花钱为何至今未见有雕母存世呢?可能因为花钱不似正用品那样有严格的部颁、进呈等钱法制度,因而不必费工费时做铜质雕母,选用铅、锡等软金属或石、木等软材料雕刻母钱即可(这些材料中最方便实用的应是硬度很低的石料),这些软质雕母有可能使用过几次就损坏了,即使留存下来也不宜保存,或许翻铸出足够数量的铸母后就销毁了。有种精美的四川炉五子登科背吉祥花钱,直径53MM,比常见品大1MM左右,厚4MM,字口深峻无粘连,应属翻铸出来的铸母。
4、炉别考
这个课题目前主要集中在清代官炉花钱方面,因为清代官炉花钱数量多、年代较晚资料相对多些、并可参考清代各局制钱的风格特征进行研究。早在10多年前浙江的王金龙先生就考证出某些花钱是浙江嘉兴海盐地区所出。近年清代云南、贵州、四川及江苏各省所铸的官炉花钱炉别研究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四、花钱研究方面的著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花钱的参考书主要是台湾陈鸿禧的《玩钱集》和丁福宝《古钱大词典》收录的一些花钱。九十年代出了两本著名的花钱著作:卢振海、阎峰编著的《中国历代压胜钱谱》和余榴梁、徐渊、顾锦芳、张振才编著的《中国花钱》,其中《中国花钱》对推动中国花钱收藏、研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花钱著作。1994年刘文林、吴振强、王贵箴编著了《朝鲜半岛钱谱》,收录了很多朝鲜花钱,为推动朝鲜花钱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1999年高文、袁愈高编著了《中国历代压胜钱收藏与鉴赏》,书中收录的多为云、贵、川三地的花钱,很有地方特色。2000年郭若愚编著了《古代吉祥钱图像赏析》,该书以民俗、历史的视角对部分花钱进行了精深的诠释。2003年何林编著了《民俗钱图说》,该书对收录的花钱进行了较细致的解说。还有很多花钱方面的书籍、杂志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国花钱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探索中国花钱,使这颗历史文化明珠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来源:网络
崇祯重宝价格是多少?
这是清代花钱的一种叫八卦钱
花钱,古代称厌胜钱或压胜钱,今又称玩钱、吉祥钱、民俗钱,其材质以金属为主。关于花钱的定义历来争论不休,我们认为花钱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花钱是指具有佩带、赏玩之功用及具有吉祥含义的所有非流通性质的钱状物。这类花钱被认为是正统花钱。广义的花钱是指所有非流通性质的钱状物以及无钱形但却具有佩带赏玩功用的异形物。如属游戏品的马钱、棋钱以及古人臆造的“古钱”等,因其具有钱形都可归花钱之属;又如挂牌虽已无钱形但其具有佩带、赏玩之功用及具有吉祥含义因此也归入花钱。
花钱与其他古代艺术品相比历史较短,目前公认的花钱鼻祖出现在汉代,如宜子半两、太常半两,其穿口皆作菱形穿,应是汉人佩带的花钱,菱穿无外乎两种目的:一是美观,二是佩带时始终保持钱体字文端正。王莽至东汉时期钱文类花钱的种类很多,但数量却很少,典型的有五铢、大泉五十面背有吉语或规矩纹星象纹等。汉代还出现了一种挂钱(有说为扣饰),钱上有一大圆环,钱下有一小方环,面文多为“日入千金、长毋相忘”和“除凶去央、辟兵莫当”。据资料记载在上海福泉山西汉墓及内蒙古汉墓中均有此类钱出土。挂钱的出现也说明了花钱最原始最基本的功用就是佩带。还有一种“印钱”,下面是印,印上连一花钱,此物旧钱谱作为厌胜品有载,我们认为不应将其归入花钱,因其主要功能是印,上面的“花钱”不过是印钮罢了!
汉以后至六朝期间的花钱种类及数量都非常稀少,可能是因这段时间战乱频繁,再者民间尚不流行佩带花钱的习俗。三国时期的蜀国铸造了一种太平百钱背水波星纹钱,近年有研究者将其列入花钱,虽然其背有图案,但它的性质是流通货币,因此它和花钱有本质区别。还有一种太清丰乐(又读天清丰乐)钱,也有研究者定其为吉语花钱,但近年江苏一次性出土此钱几千枚,若是花钱不会有这么大的出土量,因此其性质还应是流通货币。北魏永安以后出现了大小两种永安五男背四灵钱,背图灵气足,有六朝风范,面文当自永安五铢而来,实为民间乞求多子的吉语。此类钱存世量不算很稀少,但多系后翻品,宋代流行“五男二女”的吉语,可能也翻铸了此类钱。
唐代的花钱多为钱文类,如通宝金银钱,10年西安何家村颁王府遗址窖藏出土金钱30枚,银钱421枚(同出的还有枚永安五男四灵钱),这些金银钱可能是宫廷赏赐钱,据《资治通鉴》载杨贵妃收安禄山为干儿子,并赐“洗儿金银钱”,这些“洗儿钱”也许就是通宝金银钱之类。其它唐代钱文花钱有“得一元宝背四云”及“顺天元宝四星花边”等。《泉志》载唐荆山公主出嫁时有面文为“长命守富贵”的撒帐钱,今所见皆后人摹旧谱而铸。所谓“撒帐钱”是古代婚庆中所用的一种吉祥花钱,《东京梦华录》中载:旧时婚礼,夫妻交拜完毕,并坐床沿,妇以金钱彩果撒掷,为“撒帐”。撒掷的金钱即为“撒帐钱”。
五代乱世时期也很少有花钱,以前被古人非常看重的南唐铸“镇库”钱我们认为极有可能是后人的臆造品,因清以前并未闻有“镇库”一说,即使有镇库钱那么镇库也是件极严肃、神圣的事,所用字体应端庄稳重才对,怎会如此钱文字拙劣怪异?若为臆造品就容易理解了,作伪者为满足收藏者猎奇求珍心理自然会追求奇特怪异的风格。
宋代随着道教盛行及文化艺术的空前发展,花钱也兴盛起来,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道教题材,出现了星官生肖钱、受生钱、符咒钱等。
星官钱的来历很复杂,所谓“星官”就是道教将星宿神化的称谓,我国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共分六十甲子,某人出生在六十甲子的那年即是某人的“本命年”,又称“本命元辰”。道教后来将六十甲子星宿化、神化,这样就出现了本命元神或本命星官。可能因六十个元神或星官太麻烦,所以后来干脆就根据十二生肖简化成十二个元神或星官了,各元神、星官当然要分管各生肖了。另道教中有东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之说,这五位星君也可称“星官”,其中北斗星君有七星,分管十二属相,这“七星”也可称星官。花钱中的星官究竟指谁还真不易确定。从星官类花钱实物来看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单枚面星官背十二生肖,这种花钱一般无“本命星官”字样,但确是星官钱无疑。另一类是十二枚一套,星官各配十二属相,钱上一般有“本命星官”或“本命元神”等字样。
受生钱又称寿生钱,道教宣扬人出生(受生)时曾向冥司借贷禄库受生钱,出世以后要设道场归还。冥司禄库共有12库,分别有12姓曹官分管。宋代的受生钱12枚一套,一面是文字记录欠钱多少贯分数第几库,另一面是人物(应是分管各库的曹官),其用途应和本命星官钱相似,都是求其保佑。
符咒钱是指铸有道教符文和咒语的花钱,符咒是道教创造的一种自称能驱鬼避邪的文字符号、咒语,因具有这种神通,所以符咒类花钱在宋代很有市场,这一时期常见的符咒钱是玄武背太上咒曰天圆地方六律九章……,这种咒语应是玄武专用的,在后代花钱中都是玄武配此种咒语。
宋代花钱中最流行的道教人物除星官外就是“玄武”和“二郎”了,“玄武”源自于原始星辰崇拜,系二十八星宿中北方七宿,为龟蛇一体状,在宋代被人格化,成为北方大神,宋太祖时就有“玄武”为天宫大将的传说。宋真宗时为避“圣祖”赵玄朗讳而将“玄武”改称“真武”。并封其为“真武灵应真君”。“二郎”的来历很复杂,目前有“李冰二子”、“赵昱”、“杨戬”等多种说法。可能当时的老百姓也说不清究竟是谁,道教的“造神”实在是很乱。在宋代“二郎”和“玄武”一样香火很盛,花钱中的“二郎”和“玄武”也经常出现在一起。
除道教题材外宋代还流行五男二女及婴戏图等多子题材的花钱。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一些精致的吉语钱。此外宋代还铸造了一些仿古钱花钱,如“五行大布背龟蛇剑”、“常平五铢背七星”、“周元通宝背高浮雕龙凤”等,经常有宋墓及宋窖藏的出土报告。
约在北宋后期出现了很多游戏品,包括马钱、棋钱、选仙钱。
马钱,又称打马格钱,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打马格游戏的游戏子。李清照在《打马图经》中介绍了“依经马”的玩法,游戏有点象飞行棋,有棋盘(打马图)和棋子(马钱)。大家轮流掷骰走棋子。所不同的是打马以为目的,有贴子作筹码,另打马的规则比飞行棋要复杂的多。虽然打马格的游戏在明后期就已失传,但作为游戏子的马钱却保留了下来,成为花钱中极具特色的一个种类。它所含的马图千姿百态,或趾高气扬、或安详温顺,或伏或立或奔或飞,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还铸有古代名马名和名将名,可被看作为古代名马和名将的“纪念章”。
选仙钱也属古代博戏品,从形制上可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形又分有穿无穿两种,无穿者居多。从内容上看有诗仙、棋仙、琴仙、壶中仙、拔宅仙、王母、曼倩、双成等人物,背皆配五言绝句,文雅可爱。
棋钱即象棋子,分为双面字和面字一面图两种。据考象棋定型于宋代,宋代的棋钱和今天的象棋子略有不同,没有兵、仕、相和帅,下棋时可能是一方执字面,一方执图面;若两面全字的棋钱可能以涂朱砂等方式从颜色上区分。
宋代还出现了镂空钱、秘系戏、打制冥钱。
镂空钱钱体透雕,玲珑雅致,宋代镂空钱的图案多为花卉、追尾双凤、对龙(龙头下尾上相对)等。
秘戏钱是指有男女交合图案的花钱,宋代的秘戏花钱一般为小型,数量、种类非常少。
冥钱是指专为殉葬而制的代替流通货币的陪葬品。南宋时期四川的安丙墓一次性出土打制冥钱百余枚,多为金银薄片单面打制,面文有天下太平、长命富贵等吉语。冥钱从定义来看属于花钱范畴,但因其性质为人们所忌讳,通常只把它看作花钱的边缘品类。
辽代流行千秋万岁、皇帝万岁等吉语钱以及九子母题材的花钱,因辽花钱多厚重拙朴,别具异族风韵,所以深受花钱爱好者喜爱。
金代花钱多流行阔缘、决穿,多为星官、玄武等道教题材,典型的有大型着盔甲玄武背虎符及中型的坐椅星官。铸造工艺较精。金代流行一种较厚重、立体感极佳的追尾 钱,有大小、方穿圆穿多种,其中以大型方孔者为最佳。此种镂空有说为辽铸,但所见辽花钱无如此精细的风格,且此式追尾龙在金镜中常见,辽镜似未有此版式,因此我们认为此类钱还系金铸。
元代流行较张天师花钱,张天师本为东汉创“五斗米道”的张道陵,魏晋时道徒尊称其为天师,成为道教正宗,天师名号也由后人世代承袭。宋代官方不称“天师”而称“先生”,元代官方颁称“天师”。虽然如此,“天师”的称呼在民间可能早已存在,最早的张天师花钱可能在南宋、金代就已出现。有书载边刻花押的张天师金代镜,图案完全与花钱相同,但图案精度却和常见后翻版天师花钱差不多,因此可证至少金代就已有此式花钱。
元代出现了很多寺观钱(又称供养钱),种类有年号、寺观名称及诸佛菩萨名号等,多为寺观所铸分发给香客的,或是作为香客礼佛的供品。
元代的镂空钱也不少,最常见的一种是风格粗犷生动的 追尾戏珠钱。另外元代还翻仿了很多前代的镂空钱。
有一种篆书金玉满堂背 花钱,地章有精美的回纹,从工艺上看至少应为范铸。传统观点认为系唐铸,我们认为应是元后期至明前期所铸,因其龙纹及地章的回纹是一种仿战国铜器的风格,此钱追求的是复古的风气,而唐代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其艺术品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一般不会流行复古风气,从唐代的铜镜及其他铜器来看没有追求仿古风格的。而而元明时期铜器的铸造工艺及艺术水平较唐前有所下降,仿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元后期的铜镜中就有类此钱的 ,另看此类钱的形制及字图的绵软风格也是不到唐的。此外还有几种花钱的风格及铸工均与此类钱相似,如大型阔缘长命富贵背犀牛望月钱,地章布满回纹;还有大型长命富贵背星官,边缘及地章均有精美的花纹,应都是同炉所出,时间跨度也不会很长。这些钱还有个特征就是早期品上下都有孔,这个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同炉同期的观点。
在明代云南、贵州地区出现了很多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花钱。贵州地区流行一种 双鱼(应取鱼化龙之意)或龙凤双鱼背十二生肖,风格粗朴生动,文字多简化变形,多有珠圈作装饰。明代云南地区流行镂空花钱,多为楼阁、双孔雀、双狮等题材,据闻在云南大理地区出土了一些大型未使用的楼阁镂空钱,直径67-68MM,红铜质,精美异常,应是此类钱的早期品,同出的还有太定、水官等钱,此次出土情况为楼阁钱的断代提供了有力证据。
明代中前期可能继续翻铸一些前代的星官、天师等道教花钱,明中以后星官题材就被淘汰了,极少有黄铜质的星官题材花钱。关于明中后期的花钱界定目前还是个难题,仅有少数几种黄铜花钱可定为明代,如“福禄桢祥背五子登科”吉语花钱及厚型“连生贵子背荷花”吉语配图案花钱等,也许是有些品种被误划为清代,也许本来明代就不流行花钱,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花钱在清代进入了鼎盛时期,存世数量及种类远远超过历代花钱,清花钱中官炉花钱占绝对主体地位,尤以云、贵、川官炉花钱为甚。
清代花钱的种类较前代更加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开炉钱、镇库钱、宫钱及针对民间发行的花钱,其中宫钱又包括挂灯钱、袱坠钱、宫殿上梁钱、宫内赏玩钱等,针对民间发行的花钱种类更丰富,主要包括钱文钱、吉语钱、吉语图案钱、吉祥图案钱、谜语钱、星相钱、咒语钱、生肖钱、八卦钱、上梁钱、马钱等等。
镇库钱是官炉钱局为镇邪驱恶、保佑钱局而特铸的花钱。一般形制厚大,面文可以是钱文,也可以是吉语或图案,存世罕见。典型的有大型“宝源局造背镇库”及特大型江苏炉“咸丰重宝背满文宝苏”。
开炉钱是指钱局在成立之初、或重新开铸之时、或新年伊始铸造的迎祥纳吉、驱邪迎瑞的纪念花钱。其形制大小不一,典型的有宝陕局“太平重宝背宝陕钱局”、宝苏局“乾隆通宝背上三连星下月”、宝云局大型“嘉庆通宝背麟凤”等,此外某些大型少见的吉语、图案花钱可能都是开炉钱,如云炉直径105MM的生肖背龙凤等其性质都需进一步考证。
挂灯钱是宫中用作灯坠的花钱。鲍康《大钱图录》中云:“钱局岁十二月例精铸制钱若干缗呈进谓之挂灯钱。”传世有多种精美的天下太平钱,上下钻有孔,还见有刻花咸丰当百,侧缘也钻有孔,可能都是用做灯坠的,并非一定是“精铸制钱”才可作挂灯钱。
袱坠钱是奉先殿中祭祀牌或祭祀品下所垫的袱布四角系的花钱,其作用是下坠固定。袱坠钱的面文同正用品,背文为天下太平。新皇帝即位后此钱也随着更换。
宫内赏玩钱系指官局为宫内赏玩之需特别铸造的精美厚重的花钱。这类钱堪称清花钱中的“贵族”,价格很高,存世数量也稀少,典型的有大型“嘉庆通宝背天下太平”、篆书“福寿康宁”及“万寿无疆背大雅”等。
钱文花钱指以正用品钱文加以文字或图案的花钱,如“乾隆重宝背宝泉龙凤”、“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等,这类钱中有的也是开炉钱或宫中作用的挂灯钱、袱坠钱等。
吉语钱是制带有吉祥词语的花钱。清吉语钱中的吉语有的取自古籍深奥难解,有的引自民间俗语亲切悦耳,有的取自诗文清新雅致,其中以八字吉语如“一本万利顺风大吉”等较为盛行。
吉语图案钱是指吉祥词语与吉祥图案相搭配的花钱。如“面一本万利背顺风帆船图”等。清代吉语图案钱数量非常多。
吉祥图案钱是指仅有吉祥图案而无文字的花钱。这种花钱数量不多。
谜语钱是清代花钱有的品类,多出自云南、贵州地区。有谜语钱“富贵双全背一母所生六个人、两个旗下六个民、方圆不敷一寸地、走遍天下不让人。”该谜底是清代流通钱,清钱一般是四个汉字两个满文,共六个字,以人寓字,因此说一母所生六个人;清代民间俗称满人为“在旗”、汉人为“在民”,满文寓“旗”、汉文寓“民”,因此说两个旗下六个民,一个小钱面积不足一方寸,却通行天下,因此称“方圆不敷一寸地、走遍天下不让人”。
星相钱是制铸有有星相图案的花钱,星相钱是清代云南炉的特产,早期品直径多为80MM,面为星象图,背有光背、星月多种。
上梁钱是建筑中所用的花钱,上梁是建筑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古代无论建筑大小,在上梁时一般都要搞仪式,并放置上梁钱。一些大型建筑多用特制的上梁钱,如刀、布形的“福州圣庙正殿上梁钱”等;而一般的民宅有的用八卦等花钱作为上梁钱,更多的用“太平通宝”等古钱作上梁钱。
清代打马格游戏已失传,但四川等地铸造了很多种类的马钱,铜质有黄、白、青多种,其中有很多品类都是官炉铸的。清代马钱有自己的版式风格,很少有直接翻铸前代游戏子的,其目的是供收藏者赏玩。这些清代马钱当然不是游戏子,但却是完全意义的花钱。
从清代花钱艺术风格来看前代有了明显的变化,图案整体崇尚简洁明快,更贴近生活。中原地区花钱多用单线条勾勒,很少用平雕及浮雕手法,且水平较前代下降。清代官炉花钱中最有特点的是人物类,人物普遍趋向儿童化、年画化,如刘海蟾、和合二仙等都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形象。而清以前的花钱图案尤其是人物刻画得较富有神韵,神秘感十足。总体来说清代官炉花钱图案的艺术表现水平是不高的,但其中也不乏佳作,如刘海蟾伏牛环挂牌,整体构思及艺术水平均较高。
清代花钱的文字充分表现了书法之美,清以前的花钱总体来说书法水平不高,只有极少数功力深厚者,书体也较单调,多以楷、行书为主,篆、隶、草书很少(篆书多在唐前花钱中出现)。而到了清代,篆、隶、楷、行、草书以及宋体、变形艺术字普遍出现在官炉花钱中,其中书法功力深厚者很多,这也是清代重吉语花钱的具体体现。
民国时期的花钱多粗陋不堪,一般来说价值较低,但有些精品也是非常值得把玩的,如大型隶书“洪武通宝面 背牵牛图”、大型鎏金“太平通宝背生肖”等。
以前花钱一直是作为古钱币的附属品,一些收藏古钱者捎带玩点花钱,旧钱谱对花钱或只字不提,或附卷末聊备一说,可以说以前花钱是没有地位的。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钱币收藏的普及,人们对花钱开始重新认识。花钱中的字文图案千姿百态,各具姿容,称它为古代“铜版画”并不过分。花钱中丰富的内容,是各代民俗民风的缩影;吉祥的内涵,代表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花钱还和古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不但形制相似,而且在来源、工艺等方面的紧密相通,如绝大多数的花钱都是钱局铸造的。正因为花钱有这么多的亮点,所以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版块。花钱收藏研究的队伍中不但包括了古钱爱好者,而且包括古玩爱好者、民俗研究者等等。
花钱价值的高低是花钱收藏者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应怎样来认识呢?我们认为主要可依据以下八项标准综合评判:1、存世量多少;2、字图艺术性高低; 3、题材好否;4、同品类中直径的大小;5、形制美否;6、品相包浆好坏;7、铸造工艺精粗;8、铸造版次的早晚。
1、 存世量多少
存世量的多少是评定花钱价值的前提条件。可以这样说,价值高的花钱一定数量稀少,但数量稀少的花钱并不一定都价值高。因为花钱不同于古钱越少越好,花钱的少见品甚至孤品很多,但一枚粗劣不堪的花钱即使是孤品价值也是不高的。
2、 字图艺术性高低
这是评价花钱价值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花钱如果文字图案的艺术水平高、神韵足,那么它的价值相对就高,花钱收藏者当然都喜欢赏心悦目的花钱。比如大型玄武水中降妖图花钱字精图美艺术水平非常高,为花钱中珍品;又如辽代花钱虽字图不精但粗犷生动、别有风韵,价值自然相对也高。
3、 题材好否
花钱的题材很重要,比如一个花钱若断定为农民起义军或反清复明组织所铸,那么它就会身价倍增,若将其定为普通花钱,那么其身价就大打折扣了。又如同是人物花钱,若是星官题材就太普通了,若是未见过的神佛那么身价自然也倍增。
4、 同品类中直径的大小
直径的大小是相对与同品类来说的,比如直径40MM的马钱就算是特大型马钱了,但若和其他人物花钱相比只是中小型而已。总体来说大型花钱能提高整体美感,其价值相对就高;中小型的花钱美感相对要低些,价值相对也低些。
5、 形制美否
形制美否是指一个花钱的厚度、穿口宽窄、边缘阔细、字口深浅等外观美观与否,形制美的花钱价值相对高,反之则低。
6、 品相包浆好坏
花钱是一种艺术品,因此特别注重品相及包浆。品相好包浆好的花钱要比品相差包浆差的花钱价值高很多。
7、 铸造工艺精粗
花钱的铸造工艺有翻砂铸、泥范铸、石范铸等多种,精湛的铸造工艺也会为花钱增添美感,精铸的花钱当然比粗铸的花钱价值高。
8、铸造版次的早晚
花钱如铜镜一样普遍存在后代翻仿的情况,花钱中第一批铸的花钱称“早期版”,后代以早期版为母或为蓝本翻铸、改铸的花钱称“晚期版”或“后期版”。一般来说早期版文字图案的线条、神韵要比晚期版好,因此其价值要比晚期版高很多。以常见的大型张天师花钱为例,直径75MM的早期精版的价格是直径72MM晚期粗版的10倍以上。
大通康宝是什么年间的
朋友,请对照:
淳化元宝 行书 小平 光背
0.50元
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铸,有铜,铁两种,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钱文,开御书钱之先河,亦草书入钱文之始。旋读光背,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缩小淳化为稀有。
淳化元宝 隶书 小平 光背
0.5元
淳化元宝 行书 小平 背星
80元
淳化元宝 行书 小平 铁母
6000元
淳化元宝 隶书 小平 缩水
1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
开庆通宝,元 2000元
1486) 光绪宝福小平背倒满文 美160元[1]
1487) 光绪宝福小平背上星样钱 美260元[1
1488) 光绪宝苏当五 上美75元[2]
1489) 光绪通宝宝直小平异版[精铜铸,极美,疑样,2。38CM] 220元[1]
1490) 光绪宝苏小平铁钱背倒满文[出谱官版,径1。9CM] 上400元[1]
1491) 光绪宝苏小平背上巨星[径1。8CM ] 上100元[1]
1492) 光绪通宝背宝苏[宽边精制 径2。3CM] 美40元[1]
1493) 光绪通宝背宝苏局[背满汉文异书]?全品相?径2。55CM? 价:2000元[1]
1494) 光绪宝云上仰月[径2CM ] 美50元[1]
1495) 光绪机制宝蓟 [未流通带光]美 180元[1]
1496) 光绪机制小圆孔宝广,库平广一钱, 美各10元[8]
14) 光绪机制宝福,宝漳 美各25元[8]宝福原光60元[2]
1498) 光绪机制宝苏、宝武 ,宝津 美各35元
1499) 光绪机制宝广 原光美 8元[20];错打斜穿 美30元
1500) 光绪通宝机制宝浙六种版式 美 各 35元[12],上20元[1]光绪机制宝浙五种版式不同 带光美品 共售200元[4组]
1501) 光绪宝直小平私版[径1.9CM] 上 20元[1]
1502) 光绪宝泉大写当拾,上美28元;泉右上星、源当拾小样 上美 各 35元;宝源背星在右上中间 美50元;宝源左星上美 45元
1503) 光绪宝泉当十[三种版式] 美各35元[5]
1504) 光绪宝泉当十[鎏金] 上美80元[1]
1505) 光绪宝河背月星 上8元[2]
1506) 光绪宝东背村 上130元[1]
1507) 光绪通宝喀十 上 18元[1]
1508) 光绪戌申新十 上 35元[3]
1509) 光绪通宝背福寿宫钱 [径2.5CM ] 上美380元[1]
绍定万岁 楷书 小平 银质
市场价格:8000元
中统元宝楷书小平光背 22000元
中统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400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旨” 22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雕母 无定价
崇祯通宝楷书大型背“户二” 30000元
崇祯通宝楷书折十光背 2500元
崇祯通宝楷书折十背“寿” 5000元
天统通宝真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天统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光背
0.50元
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铸,有铜,铁两种,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钱文,开御书钱之先河,亦草书入钱文之始。旋读光背,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缩小淳化为稀有。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背星
8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铁母
6000元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缩水
1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600元
开庆通宝,元2000元
1486)光绪宝福小平背倒满文美160元[1]
1487)光绪宝福小平背上星样钱美260元[1
1488)光绪宝苏当五上美75元[2]
1489)光绪通宝宝直小平异版[精铜铸,极美,疑样,2。38CM]220元[1]
1490)光绪宝苏小平铁钱背倒满文[出谱官版,径1。9CM]上400元[1]
1491)光绪宝苏小平背上巨星[径1。8CM]上100元[1]
1492)光绪通宝背宝苏[宽边精制径2。3CM]美40元[1]
1493)光绪通宝背宝苏局[背满汉文异书]?全品相?径2。55CM?价:2000元[1]
1494)光绪宝云上仰月[径2CM]美50元[1]
1495)光绪机制宝蓟[未流通带光]美180元[1]
1496)光绪机制小圆孔宝广,库平广一钱,美各10元[8]
14)光绪机制宝福,宝漳美各25元[8]宝福原光60元[2]
1498)光绪机制宝苏、宝武,宝津美各35元
1499)光绪机制宝广原光美8元[20];错打斜穿美30元
1500)光绪通宝机制宝浙六种版式美各35元[12],上20元[1]光绪机制宝浙五种版式不同带光美品共售200元[4组]
1501)光绪宝直小平私版[径1.9CM]上20元[1]
1502)光绪宝泉大写当拾,上美28元;泉右上星、源当拾小样上美各35元;宝源背星在右上中间美50元;宝源左星上美45元
1503)光绪宝泉当十[三种版式]美各35元[5]
1504)光绪宝泉当十[鎏金]上美80元[1]
1505)光绪宝河背月星上8元[2]
1506)光绪宝东背村上130元[1]
1507)光绪通宝喀十上18元[1]
1508)光绪戌申新十上35元[3]
1509)光绪通宝背福寿宫钱[径2.5CM]上美380元[1]
绍定万岁楷书小平银质
市场价格:8000元
中统元宝楷书小平光背22000元
中统元宝篆书小平光背400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旨”22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雕母无定价
崇祯通宝楷书大型背“户二”30000元
崇祯通宝楷书折十光背2500元
崇祯通宝楷书折十背“寿”5000元
天统通宝真书小平光背无定价
天统通宝篆书小平光背无定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