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虎符有假的吗_战国铜器虎符金价

金组词:点金、良金、青金、言金、扬金、白金、掷金、鍊金、錾金、金鑛、黄金骨、黄金颡、黄金药、黄金符、黄金珰、马蹏金、薪金制、蝼顶金、押标金、百炼金、点铁成金、点金成铁、点金作铁、点金乏术、点石为金、袖金入橐、泥金帖子、白金龟龙、阄金阋玉、金钉浮瓯

基本解释

1、以金粉书就之文字。 指铭刻于碑石、器物上的文字。

2、指皇帝写的文字。

3、见“金字经”。

详细解释:

1、以金粉书就之文字。指铭刻于碑石、器物上的文字。

《文选·陆倕<新漏刻铭>》:“宁可使多谢 曾水 ,有陋 昆吾 ,金字不传,银书未勒者哉!” 张铣 注:“金字银书,谓碑铭之书也。”

2、指皇帝写的文字。

唐 张昔 《御注孝经台赋》:“金字累累以条贯,银钩历历而交映。” 唐 王建 《题应圣观》诗:“赐额御书金字贵,行香天乐羽衣新。”

3、见“ 金字经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创辽国时,曾亲自制作七枚用于调兵的金鱼符,却最终因战乱而失传。可是到了后来,有人却找到了其中的半枚鱼符,并从中发现当年金鱼符的影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我国封建时代,军队一直是国家的核心,凡是手握兵权的将领,在朝廷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导致军事调度异常频繁,促使当时君臣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制度——“虎符制度”。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一般是用青铜或黄金制成,样式多为卧虎状,虎身存在诸多文字,共为两枚,二者之间可以相互契合,一枚交给领兵的将帅,另一枚则由皇帝保管。一旦发生军事调动,两枚虎符必须在众人的见证下合并于一处,只有虎符严丝合缝地契合,军事命令才能算正式生效。历史上著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其中的“符”指的就是“虎符”,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虎符的重要性。

中原政权通常用虎符,而辽国政权则与之不同,辽国太祖耶律阿保机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也制造出了同样功能的兵符,但是这些兵符却不是老虎状,也不叫虎符,而是叫“金鱼符”。

据《辽史》卷五七《仪卫志三·符契》记载:“自大贺氏八部用兵,则合契而动,不过刻木为合。太祖受命,易以金鱼。金鱼符七枚,黄金铸,长六寸,各有字号,每鱼左右判合之。有事,以左半先授守将,使者执右半,大小、长短、字号合同,然後发兵。事讫,归于内府”。

翻译过来就是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制作七枚金鱼符,都是用黄金铸成。金鱼符长约六寸,其上刻有字号标记,每只金鱼符都能够左右契合。一旦有军事行动,就会以左金鱼符授予守将,并将右金鱼符交给使者,只有二者将金鱼符合在一起后,才能顺利发兵。一旦军事行动完成,则金鱼符会被重新上缴,送归到内府。史书上对于金鱼符的记载,真可谓是明白确切,但是书中并未对金鱼符的具体形制作出具体介绍。

王先生家住沈阳市和平区,它是一位资深收藏爱好者,平日里最喜欢的事情,便是到沈阳市的各个古玩市场转悠,仗着自己多年来的眼力,他还真的淘到了不少的好宝贝。这一天,王先生吃过早饭后,像往常一样来到古玩市场,准备好好观赏一番。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一个熟悉的古玩店里,他发现了一件奇怪的物件,类似于半条鱼的金片。

该物件呈抽象的鱼状,该鱼符长112毫米、宽40毫米、厚3.2毫米、重170克。鱼头有一穿孔,孔下为四方形凸槽,槽内有一类A字形凸起,A的两腿之间还有另外一个小方形凸起,应为相互咬合之用。表面上分两行大小错落阳铸八个契丹小字,文字顺序并非是按照正常语序铭镌,而是故意将其次序打乱,最后还特意令文字缺笔少划或变形,令王先生一时竟无法识破。不仅如此,这件鱼状物为纯金质地,他初步认为它是金鱼符,但是仔细想想后,却又不太敢肯定。也正是在这种犹豫之中,王先生向卖家打听了一下价格,所幸对方要价并不贵,即使是折合金价也算合适,因此王先生还是爽快掏出钱将其买下。

一开始的时候,王先生还一直翻阅相关资料,企图找到一些关于金鱼符的记载,可是他发现,关于辽代金鱼符的具体资料很少,难以形成鉴定的标准。正是因为如此,王先生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好友李教授,李教授是著名辽金史研究专家。李教授在对这半枚金鱼符进行鉴定时,同样也被其上铭文难住,直至后来,他通过数十遍排列组合,才将不知所云的八个字翻译过来,组合成汉语“大孝文皇帝敇宜速”,意为“(天祐)皇帝命令立即执行”。不仅如此,连鱼背自上而下所阴刻五个契丹小字,也被李教授彻底破译,汉译为“大康六年春”,此五字很可能代表的是铸符时间,亦或是某种具有纪念性意义的文字。

据李教授称,王先生所发现金鱼符,有可能是耶律阿保机当年所铸七枚金鱼符中的半枚,如果情况确实,那就属于真正的珍品。虽然如今七枚金鱼符已经彻底失传,但是以这半枚金鱼符作为参考,仍能总结还原出其他金鱼符的具体形制。最后小编要说一句,希望考古学家们继续努力,能够为我们揭秘金鱼符的谜团,并最终寻找到它们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