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预测面板数据_石油价格预测模型
1.LG是什么牌子的?
2. 海上油管输送射孔与钻井中途测试技术
3.离散式生产和流程式生产的区别
4.仪表盘range是什么意思
5.西方经济金融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6.强大的工业对中国究竟有多重要
以我从事黄金白银分析及投资的经验来看:
?
白银属于黄金的金融衍生品,走势跟随黄金。而黄金的走势主要受美元影响。二战后,美国作为最大战胜国。享受战后最大的福利,其中有一项便是布雷德森林体系。即非美货币跟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也就是非美货币与黄金正相关,它们皆于美元反相关。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于上世纪70年代解体。但是,黄金在走势上似乎保留了历史的态度。作为与美元同为硬通货币的姿态,70%以上的走势与美元反相关。另外,黄金除了作为货币。但同样也是商品。自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推出三轮宽松政策,使美元大幅贬值引发强劲的通货膨胀,使得黄金作为商品本身,价格大幅攀升。简单来说,黄金当下依旧保持着于美元反相关关系。
?
另外,欧债的意思较为笼统,债务分两种,一种叫国债,一种叫主权债务。
就国债而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贵金属市场没有太多影响。
主权债务,指的是国家向其他国家或者国际投行所借的债务。欧洲2010年出现的债务危机,因国家高福利应发的银行业危机爆发。导致国家大量濒临破产,在避险情绪主导下,白银一定的货币属性受推动上涨。这样说,您明白了吗?
LG是什么牌子的?
其实在很多策略模拟经营游戏中,工农业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到玩家的经济发展,游戏中到底哪些建筑产出效益比较好呢,下面是游戏中全部工业建筑特点详解。
工厂特点效益详解
首先:工业建筑效率,1效率=每月产量提升1%,也就是说200效率,产能翻倍(相当于2个厂)EE
之前个人心得里说建筑面板利润没有除去预算和原材料成本的说法是错误的
看了建筑lua文件和游戏中实际试验对比后发现,游戏中的工业产品建筑的利润数据计算方式为:产品的默认价*月产量/1000 减去 消耗品的默认价格*月消耗/1000 再减去 预算。 没有考虑价格浮动和电力消耗,人力资源。
,旅馆,住房等建筑的利润计算方式略不同,不过直接看利润就好(已经扣除了预算),也就是说住房住满人是赚钱的。电视台,报社,核电的额外收益,没有计算预算。
于是海关降低的进口价格(海关请尽量的提高效率,效率越高,进口价越低),高额出售的订单价格,都不在工厂利润里面。 这差价利润可以考虑为码头的进出口贸易收益_
下面列出工业建筑的基本属性。纯利润大家自己根据自己岛上的效率和进出口价格计算(记住卡车司机和码头要足够多)。
如果海关效率高了,没必要做产业链,直接进口原料生产最好(比如钢,木板,布)都没必要自己产。
钢厂: 最大预算250;污染45;耗电0;基本月产能100煤500铁获得600钢;8工人50工作品质;升级1增加 220电力消耗,减少20%铁消耗;升级2 增加20生产效率,增加20%预算;升级3 增加20生产效率,增加30%污染排放。(月收益在2k左右,因为可以接受废物回收站的效率提升,月收益超过3.5k也是可能的)
酿酒厂:最大预算300;污染0;耗电0;基本月产能600糖获得600酒;8工人50工作品质;升级1减少25%糖消耗;升级2 增加20效率,150电力消耗; 升级3 20格内为酒馆,餐馆,夜总会提升10点效率,叠加最高20效率。(月收益1k左右,作为最简单的原版工业建筑,收益不够,后期真该拆掉)
电子厂:最大预算600;污染20;耗电220;基本月产能200铝100金获得300电子产品;8工人60工作品质;升级1减少50%预算降低欧盟美国关系5(所以别升级太多orz);升级2 减少2工人,增加20点效率(Bug:变成了增加2工人);升级3 黄金消耗减半。(收益3.5k左右,bug导致单位工人收益稍低了)
罐头厂:最大预算300;污染15;耗电90;基本产能生产线(1)300咖啡获得300罐头,生产线(2)300鱼获得300罐头,生产线(3)300菠萝获得300罐头;10工人默认工作品质(好像是40);升级1 减少4工人,提高20效率;升级2 提升20点工作品质; 升级3 增加一条生产线 300肉获得300罐头。(生产线全开的罐头厂收益1.5k左右,也不弱的说,通常说罐头厂亏其实就是生产线没有满额度发挥)
纺织厂:最大预算250;耗电0;污染15;基本产能生产线(1)400棉花获得400布,生产线(2)400羊毛获得400布;12工人默认工作品质;升级1 提升30效率,增加50%污染;升级2 优质布料,提高电力消耗50,效率提高20;升级3 增加6工人提高50点效率。(和罐头厂类似的多生产线结构,满生产线收益2k左右)
巧克力厂:最大预算350;耗电60;污染0;基本产能250可可250糖获得500巧克力;8工人50工作品质;升级1 增加20点工作品质;升级2 增加100可可消耗,增加300牛奶消耗,提升300巧克力产量;升级3,降低20%原料消耗,增加20污染。(原料略多,完全升级后收益是3.5k左右)
车厂:最大预算350;耗电110;污染40;基本产能200钢材200铝获得400汽车;10工人50工作品质;升级1 全岛农场增加15点效率,叠加最高30效率(神升级啊);升级2 增加110电力 减少50%污染(别升级,另外造回收站);升级3 增加30效率,降低6工人(神升级啊)。(游戏中最暴利的建筑,纯收益6-8k,配合回收站提升效率更是无语,而且还有24000的订单啊,默认价格才12000)
雪茄厂:最大预算250;耗电0;污染25;基本产能500烟草获得500雪茄;14工人默认工作品质;升级1 减少4工人提升20效率;升级2 减少20%原料消耗;升级3 增加20电力消耗,增加10效率。(收益1.5k,升级后有2k,有海关直接进口烟叶,别自己种了)
药厂:最大预算1000;耗电200;污染35;基本产能获得600药;6工人60工作品质;升级1 无污染;升级2 医疗机构提升20效率,叠加最高40;升级3 产能变更,增加300石油消耗提升300药物获得。(的300石油比500药还贵)(收益1k左右,不过省心,提升医疗效果配合医院收费也不错的,一般岛上最少2药厂)
珠宝厂:最大预算450;耗电50;污染10;基本产能300黄金获得300珠宝首饰;4工人60工作品质;升级1 提升20工作品质(那么高工作品质干毛线,让我用领班么);升级2 10格内的珠宝厂互相增加10效率最高叠加50(需要6珠宝厂,很可怕);升级3 降低10%黄金消耗。(单珠宝收益2.5k左右;6珠宝厂,单厂收益4k左右,单个工人收益仅次于车厂)
家具厂:最大预算300;耗电50;污染0;基本产能700木板获得700家具;6工人默认工作品质;升级1 提升20工作品质;升级2,产能中增加50黄金消耗,150木板消耗,提升200家具产出;升级3 增加8工人提升20效率(疯子才升级这玩意)。(收益1.5到2k左右。总体来说,家具厂不升级手工制作的单人收益还是可以的,5代家具就比木板贵1500多,导致效益低。而且如果没海关,进口黄金消耗少,黄金又重新卖出去亏,就不好玩了,所以导致很多人感觉家具厂坑,个人感觉对不起它的出场时间)
衣厂:最大预算750;耗电60;污染0;基本产能800布获得800衣服;10工人60工作品质;升级1 岛上每个电视台提升15点效率,最多45点;升级3 提升附近20格内设施效率 10*自己效率,最高叠加20(单衣厂效率高可以直接提升25左右效率);升级3 降低工作要求到高中。(收益大概是1.5k左右,主要还是作为提高岛上设施效率)
炼油厂:最大预算300,;耗电30;污染45;基本产能 生产线1)开采获得300石油(有油田时)生产线2)直接获得300天然气;6工人50工作品质;升级1 附近的农场增加天然气产量;(lua文件里没写明,也没给出。个人实验:20格内每一个农田建筑增加40点基础天然气获得值)升级2 增加生产线 300煤变成300油;升级3 增加100耗电降低50%污染。(姑且也算作工业建筑,开采+天然气+煤转石油收益为7k最低,多可以有9k;石油开采完毕后依靠天然气产量和煤转石油,收益4k左右。如果刻意在附近海岸修农场,可以让收益提高到5k左右;缺点是只能在海洋油田的附近海岸造,收益极度夸张的建筑)
锯木厂:最大预算210;耗电0;污染30;基本产能 600原木获得600木板;8工人默认工作品质;升级1 消耗100电力降低50%污染; 升级2, 提高30%原木消耗和30点效率(渣升级)。(如果不是战役做任务,完全没必要的工业建筑,收益800左右,升级2提高的收益惨淡orz)
DLC的乳品厂:最大预算180;耗电0;污染0;基本产能 300牛奶获得600芝士(芝士默认价格为750每1000单位,原材料牛奶是800每1000单位);4工人50工作品质;升级1 提高工人快乐(无效?,脚本似乎没写完?);升级2 提高民族主义者5点声望 叠加上限20(脚本没写完,导致实际上可以无限叠加);升级3:消耗80电力,提高芝士产量250。(升级3之前收益只有2位数,甚至亏本,升级3之后收益600左右,用来刷声望的?)
顺便说下工业化牧场的产出。牛:300玉米获得300奶和300肉(收益450左右)。羊:300玉米获得700奶(收益500左右)。羊驼:300玉米获得600羊毛(收益460左右)。猪:300玉米获得500肉(收益420左右)。EE
水培农场收益参考(多法令和各种效果叠加后):可可 900左右,烟草800左右,棉花750左右,咖啡700左右,糖650左右,菠萝700左右,香蕉600左右,玉米550左右。
海上油管输送射孔与钻井中途测试技术
LG是乐喜金星的翻译Lucky Goldstars的首字母,是韩国LG集团于1947年成立于韩国首尔的牌子,位于首尔市永登浦区汝矣岛洞20号。是领导世界产业发展的国际性企业集团。LG集团目前在171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300多家海外办事机构。
LG集团在世界6个国家设立了31所研究中心,科研开发的投入已占集团总收入的5%。正通过海外研究机构,进一步加强着自身的技术力量。旗下子公司有:LG电子、LG display、GS加德士、LG化学、LG生活健康等,事业领域覆盖化学能源、电子电器、通讯与服务等领域。
扩展资料LG集团的发展现状
LG集团旗下的LG化学也是名声在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兴起,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动力电池也迎来发展的机遇。
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中,影响力最大的便是日本松下、韩国LG化学和三星SDI。由于产品品质优秀、产量充足、价格低廉,韩国LG化学一直与韩国现代、雷诺、通用等众多车企品牌有着长期合作关系。
乐金电子车用电子事业乍看之下规模颇大,实际上却归损连连,2017年营收虽有3.4兆韩元(约30.5亿美元),同时也存在超过1,000亿韩元的营业损失,业绩表现比2016年差。2018年第1季也亏损170亿韩元。
在面板事业方面,乐金显示器(LG Display;LGD)受到大陆面板厂商的强烈LCD攻势,2018年第1季遭遇6年来首度亏损,第2季情况仍不乐观;LCD事业获利减少间接阻碍OLED事业的投资规划,作为LGD新一代主力事业的OLED事业仍未获利。
随着高端电视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等高端消费电子产品对OLED屏幕的需求量不断上升,OLED屏幕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机构预测,2022年全球OLED面板市场规模将达约413.6亿美元。而IHS则预测,今年全球OLED市场将达到25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3%。
百度百科-LG集团
离散式生产和流程式生产的区别
一、海上油管输送射孔技术
最早的采油方式是裸眼采油或筛管采油,随着固井工艺的产生,发展了射孔采油方式。1932年美国LENEWELLS公司开始子弹式射孔,1946年WELEX公司开始使用聚能射孔弹射孔,1949年麦克洛夫公司开始搞油管输送射孔(TCP),但由于技术上的欠缺而没有发展起来,1953年EXXON和斯伦贝谢尔公司开始搞过油管射孔,1970年VANN公司正式将TCP用于生产。
目前世界一流的射孔公司有Compac、Halliburton、Owen、Goex、Baker、Schlumberger等公司。这些公司的射孔器材共同的特点是:产品系列化程度高、加工精度高、检测手段完备、检测数据准确齐全、技术更新快、向高密度多方位高技术发展、低岩屑污染小。
国内在1958年以前使用苏联的枪身射孔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用磁性定位器测套管接箍进行定位射孔,70年代广泛开展使用了过油管射孔,8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油管输送射孔TCP技术,1988年以后逐渐在各油田推广使用。
随着海上勘探成果不断扩大,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作的重点将进一步由勘探向开发转移,油田开发井将逐年增加。然而,海上准备开发的油田大多属于边际油田,若在开发中采用进口器材进行作业,则有很多边际油田因成本高而无法进行开发。为满足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井作业中所需的新型系列射孔器材,用国产射孔器材全面替代进口产品,降低开发成本,填补套管高密度射孔在国内的空白,推进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进程,研制新型射孔器材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射孔器材产品尽管在小口径、低密度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国际相比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加工精度也较差,加之产品系列不配套、检测手段不完善,无法完全满足海上作业的需要。
为使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进一步降低成本,加快射孔器材的国产化进程,中国海油开发研制了油管传送射孔(TCP)——HY114、HY159射孔抢,并将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新型专利设计产品尽快地应用于生产。
(一)海上射孔
1.射孔
利用火攻器材或其他能源的能量射开套管、水泥环和地层,沟通油气流通道的井下作业叫做射孔。
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射孔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经钻井、录井和测井发现了油气层之后,就要下套管、固井,然后必须射孔,进行试油,以确定该油层有无开采价值。对于开发生产井,进行完井作业、射孔,而后才能进行下生产管柱、下泵、防砂等其他采油、注水等作业。油气田在开发过程中,若进行开发方案的调整,往往需进行补孔,以保持油气田的产量。
随着射孔技术采油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各大油田二三十年来在勘探开发工作中的经验积累,逐步提高了对射孔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对射孔作业越来越予以重视,因而近年来我国射孔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射孔方式
目前国内外广泛被采用的射孔方式主要有3类:①电缆输送射孔;②过油管射孔;③油管输送射孔(TCP)。
这3类射孔都属于炸药聚能射孔,即利用制成倒锥形的高能炸药在爆炸时产生的聚焦高能射流来射开套管和地层的工艺。
最近水力射孔在穿透深度上有新的突破,但还没有广泛地推广使用。
3.射孔工艺
射孔工艺有正压射孔和负压射孔两种,根据现场不同的井筒条件、地层条件以及完井工艺要求选择不同的射孔工艺。
a.正压射孔:为了顺利地采出地层里的油气,钻井之后必须下套管并固水泥于套管与地层之间,然后射开油气层井段的套管和水泥环,沟通油气流通道。因而在射孔之前,地层和套管里边是两个不同的压力系统。如果套管中的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射孔后井液会压向地层,加上射孔的压实作用和杵堵,就构成了对地层的“二次污染”,这叫正压射孔。
b.负压射孔:射孔时套管里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射开以后地层中的油、气流向井筒,能将射孔产生的碎屑冲出来,井液也不会进入地层。这叫负压射孔。负压射孔能产生回流清洗孔眼,消除二次污染,因而能大大提高油气井的产能。负压射孔是最好的射孔方式,但要实现负压射孔,电缆输送方式是不行的。过油管射孔只是在第一枪才可以构成负压,第二枪及以后均为等压射孔。而由于井口防喷装置长度的限制,过油管射孔每次下井的枪长度有限,只射一枪的井很少,所以过油管射孔不能满足负压射孔的要求。只有油管输送射孔(TCP)才能满足负压射孔的各种要求。
(二)海上油管输送射孔仪
油管输送射孔(简称TCP)是用油管或钻杆将射孔器材输送到井下进行射孔的。它与电缆输送射孔相同的地方是同样用、导爆索、传爆管和射孔弹4种火工器材,同样适应于各种套管的射孔枪。
1.油管输送射孔特点
与电缆输送射孔不同的地方只是输送和引爆方式不同,其特点是:
输送能力强,能一次射开几百米油气层,作业效率高;
使用大直径、高孔密射孔枪和大药量射孔弹,能满足高穿深、大孔径的射孔要求;
按设计要求构成大的负压差,射孔时能充分清洗孔眼,消除二次污染;
达到高的产率比,提高单井产量;
在射孔后立即投产,快速受益;
在引爆前安装好井口和井下安全接头等控制设施,确保安全;
与DST测试联合作业求准地层的产能;
使用范围广:适合于大斜度井、水平井、高压油气井、腐蚀性井液井、砾石充填井、双油管采油井、泵抽井等。
2.油管输送射孔管柱结构
图7-73 油管输送射孔管柱结构
油管输送射孔管柱(图7-73)包括射孔枪、起爆装置、井下工具等,用油管或变扣接头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叫做TCP射孔管柱。其作用是便利于引爆射孔枪射开油气层,使油气流顺畅流入生产管柱,使生产管柱与地层之间产生负压,可进行释放射孔枪、打捞点火棒的作业。TCP常用的管柱结构如图7-73所示,从下至上由引鞋、射孔枪、安全短节(空抢)、引爆装置、生产阀(防污循环接头或负压阀、带孔管)、释放装置、封隔器、放射性定位接头等组成,根据油气井条件和施工作业目的,可以有所增减,例如地层测试要加接减震器。
a.射孔枪:是将火工器材送入井下的载体,射孔器是射孔枪装配好射孔弹、导爆索、传爆管、、枪头、枪尾、中间接头后的总称。
b.射孔弹:是射孔作业时穿透套管、水泥环直至地层的核心部件。射孔弹的药型根据用户要求的射孔弹穿深以及井下温度和下枪时间进行选择。
c.点火头:点火头也叫起爆装置,一般来讲聚能射孔的全过程是撞击式被引爆,经过传爆、导爆,最终使射孔弹释放出其全部能量形成高压、高速射流射穿目的靶。它是TCP的关键部件。点火头的种类很多,目前在海上TCP作业中使用比较多的是安全机械点火头,分低压和高压两种。当点火棒撞击到释放杆时,剪销被剪断,释放杆向下运行使钢珠得以向左运行,从而释放活塞击针,活塞击针在管柱内液垫的压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击发而引爆。
二、钻井中途测试技术
钻井中途测试技术即电缆地层测试技术,是油气储集层评价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主要利用钻杆测试(Drilling Stem Test)完成,一般需要几天时间。近几年国外兴起了一种新的测试技术,即利用电缆式地层测试器测量地层压力,通过泵抽技术,获取地层流体原样,并利用其他测井资料相辅,计算地层产能,达到与钻杆测试同样的作用。这种作业一般只需几十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既省时又省力,效率高,成本低,越来越多地替代了钻杆测试(DST),成为一项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勘探技术。
当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是斯伦贝谢的重复式地层测试器(RFT)或阿特拉斯的地层测试器(FMT),但其设计、功能及测量结果等方面都不太理想,不能计算测试层的渗透率,很难准确判别流体性质,最主要的还是不能取得储集层的流体原样,特别是在侵入较深的地层中,所取得的流体样品基本上是泥浆污染流体,很难准确完成产能预测工作。
为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空白,替代进口,减少占井时间,降低成本,满足海上勘探开发的需要,及时对储集层进行精细评价,总公司申请了国家“863”计划中的《电缆式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技术》课题。这标志着在国家支持下,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缆地层测试技术,目标就是研制直接为海上油气储集层评价提供具有权威性、准确、全面、快速地完成裸眼井地层测试的地层参数测井仪器。该仪器采用先进的模块化设计,保证采样过程中在维持储层原状的情况下,取全、取准油藏工程所需的大部分资料,来预测储层生产能力,使油气资源的开采率达到最大,并减少测试费用,降低成本。具体应用为:①测量地层压力,以及用重复测量证实结果;②在真实地层条件下收集地层流体样品;③计算地层渗透性;④识别低压或超压区域;⑤确定储层流体的重力及相关深度;⑥计算地层流体的可动性和可压缩性;⑦储集地层污染系数的垂直分布。
(一)电缆式地层测试器简介
1.结构
仪器采用模块式设计,每个模块实现一定的功能。根据需要,模块之间可以随意组合。仪器设计为5个模块,即电子线路模块;液压源模块;封隔器模块;流体识别模块;高压流体泵模块;PVT取样模块;联样控制模块等(图7-74)。
每个模块的功能如下。
(1)液压源模块
为仪器的液压动力系统,通过液压泵提供4500psi的压力,并通过液压管线传输压力,用以驱动封隔器(PACKER)的伸缩及各模块的机械动作。
(2)封隔器(PACKER)模块
将泥浆与地层封割,地层流体通过封割器探针进入仪器本体以进行测试与取样。
图7-74 电缆式地层测试器结构
(3)电子线路
完成对井下机械动作的电子控制,如PACKER伸缩、抽取流体、流体泵排、流体取样以及传感器信号的采集等。
(4)流体识别模块
为了取得地层流体真样,要将井壁污染流体排出到井筒内,利用电阻率、密度或光谱等方法来判断流体是否是真实地层流体。
(5)高压流体泵
高压流体泵将流体从地层排出到井筒内。
(6)可移动式取样筒
所取得的地层流体样品装入取样筒,以便运到化验室进行成分化验。
2.工作原理
仪器可以完成测量地层压力和抽取地层流体样品。
(1)测压
图7-74 流体测压示意图
仪器由电缆送到目的层,在地面控制下将封隔器(Packer)打开,如图7-75所示,封隔器紧贴井壁将地层密封,打开流体预测室,地层流体被吸入预测室,此时预测室内传感器测量地层压力,压力曲线如图7-76所示。
(2)取样
地层压力测试完毕后,要进行取样工作。要取得地层流体真实样品,去除泥浆等污染流体,首先要将这些污染流体排出。此时开启流体马达,将地层流体排出到井筒。在排出过程中,一直监测流体的电阻率,当排出流体的电阻率趋于稳定时,此时流体为地层真实流体,进行取样动作。如图7-77和7-78所示。
图7-76 地层压力恢复与测试时间关系
A-B—液压静压;B-C—packer推靠井壁,流体被压缩;C-D—流体进入仪器,解压缩;D-E—泥饼脱落,压力增强;E-F—泥浆滤液流动,压力下降,假设侵入带压力高于地层压力;F-C—抽吸压力低于地层压力;G-H—压力恢复
图7-77 排出地层污染流体
图7-78 打开取样筒
(二)地层测试器研究
研究一套井下泵抽式流体取样测试器及其解释系统,通过其泵抽系统能够取得地层流体真样,通过压力测试曲线计算油气层的渗透性、压力分布、产能等参数,部分替代中途试油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1.仿真实验模型及数值模拟
仿真模型采用三维圆柱体或球体结构,模拟复杂的井眼及地层条件。通过模拟仿真实验来研究在不同地层压力、不同流体饱和度、不同渗透率、不同泥饼厚度以及不同排液速度等条件下,仪器的响应特性,从而建立地层特性与仪器数值响应关系。针对渤海大油田不同的储层条件,建立具有对不同地层压力和流体进行采样的模型,取得一系列的实验数据。重点考虑:①地层浅和弱胶结疏松砂岩对仪器及解释模型的特殊要求;②稠油开采条件下的趋肤效应和存储效应;③油井出砂情况下对模型的影响。
兼顾陆上各类油气田的储层特性,进行针对性模拟。研究带有管线存储和表皮效应的各向异性非稳态渗流模型;研究双探针各向异性解析解;研究谐波压力和脉冲的相位延迟渗流模型;研究双探针有限元模拟方法。
2.液压动力系统结构设计与制造
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技术的井下仪器包括电子线路、液压动力系统、PACKER(座封液压探头)系统、泵抽系统、流体特性实时识别系统、反向注入模块、PVT(Pressure,Volume,Tem-perature)取样筒、大取样控制模块等。这些模块的设计除了满足工程上的要求外,受特定工作环境所限,需要考虑高温、高压等恶劣井况条件的要求。由于这些系统都是非常精密的机械装置,故在本仪器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方面有着相当大的难度。具体是液压源的体积、功率、温度设计;液路及液压阀门系统设计;双探测器对三维动态流体模型影响下的间距设计;研究复杂地层条件下高压流体排出泵的设计制作;不同流体、不同地层压力条件下的流体反向注入技术;流体自动识别技术;取样控制及其样品保存技术研究。
3.电子控制与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制造
井下电子线路部分主要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接收地面发来的指令并进行译码,以控制井下仪器各种机械动作和监测仪器各种状态;二是进行数据采集与数据转换,并将数据传输到地面进行处理。具体是MPU(Micro Processor Unit)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各种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
4.地面支持系统
包括地面面板和系统软件,油气层特性测井仪的所有井下功能都由地面系统控制。包括测试数据的记录、不同测试参数的地面调整(如测压采样点的确定,预测体积、泵排速度、压力降的选择等)、井下工况及采样流体性质的判断。它的泵抽系统能对流过仪器或被抽进采样筒的液体进行同步监测和计算其特性参数。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地面软件的支持。
5.测试制度设计、资料解释模型研究与解释软件开发
a.不同油气藏测试工作制度设计方法。对稠油、低渗透、油气水多相等复杂条件,研究测试时间短、流速低、排出量小的合理测试工作制度,泵排的时间控制,多探针垂向干扰测试设计。
b.低速、短时压力资料的定量解释和解释新模型开发。球形和圆柱形压力降和压力恢复叠加分析,考虑管线井储和表皮效应的典型曲线分析,流动期识别和流动模型,多层模型、复合模型、多相流模型,垂向干扰模型、反向注入模型,油藏边界分析模型。
c.与三维地震、钻井、录井、油藏工程等多学科综合评价研究油气藏方法。确定合适钻井液,完井设计,油藏开发建议,研究部分代替DST(Drill Stem Test)的短时间测试产能预测技术。
d.资料解释软件系统。
上述研究的关键技术包括三维仿真模型研究与数值模拟计算;高温高压微型液压动力系统;双PACKER系统;光谱流体识别技术;流体采样与样品保存技术;井下实时自控系统;地面测量与控制系统;复杂油藏的资料解释方法;反向流体注入技术。
地层测试技术研制成功将在油气勘探中解决重大疑难地质问题:重复抽样和重复测试,使压力测量更为准确;利用泵抽技术将泥浆滤液排出,获取原状地层流体样品;双封隔器技术,保证在任何岩层中取得地层流体样品,解决单封隔器在稠油粉砂岩中取样堵塞等问题;将逐步替代试油技术,成为地层评价的重要工具,并为降低成本提供有利工具。另外,鉴于目前国内尚无较好的油气裸眼井分层测试技术可以利用,可以作为开展海洋或陆上石油勘探井和开发井分层动态测试及取样测试,不失为一项极好的分层动态直接测量技术。海洋与陆上每口油气井都需要进行这项地层动态取样测试。凭借其测取的前所未有的、十分完备的油藏分层动态资料,就可以确切地、完美地认识油层及各个分层,并将其测试结果用于油气勘探、油田开发、采油工程的各个方面,有利于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地进行油气勘探及油气田开发。再就是,储层特性测井仪器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法律地位,可以冲破种种限制,对国外提供这种测井技术服务,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仪表盘range是什么意思
1、行业的需求差异
流程生产行业,主要是通过对原材料进行混合,分离,粉碎,加热等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原材料增值.通常,他们以批量或连续的方式进行生产.而离散工业主要是通过对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在MES需求,应用环境等诸多方面,两者都有较大的差异.
2、产品结构
离散制造企业的产品结构,可以用"树"的概念进行描述——其最终产品一定是由固定个数的零件或部件组成,这些关系非常明确并且固定.流程企业的产品结构,则有较大的不同,它们往往不是很固定—上级物料和下级物料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能随温度,压力,湿度,季节,人员技术水平,工艺条件不同而不同.
在流程生产行业MES中,一般采用配方的概念来描述这种动态的产品结构关系.其次,在流程生产行业每个工艺过程中,伴随产出的不只是产品或中间产品,还可能细分为主产品,副产品,协产品,回流物和废物.MES在描述这种产品结构的配方的时候,还应具有批量,有效期等方面的要求.
3、质量管理
无论离散行业还是流程生产行业的质量检验和管理都相当重要,但在MES中对质量检验和管理的方式有所区别.离散行业中,对单件小批生产,一般需要检验每个零件,每道工序的加工质量;对批量生产,一般采用首检,抽检,SPC分析相结合.流程生产行业中,一般采用对生产批号产品进行各工序上的抽样检验.
当然,在每个行业的不同生产方式和生产类型中(例如离散行业的单件小批或大批大量生产,在医药,化工,钢铁等不同流程生产行业),MES的应用还存在一些差别,仍然需要根据各自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4、库房物料管理
离散行业中,一般对半成品库也设有相应的库房,各工序根据生产作业计划以及配套清单分别进行领料.流程生产行业中,对连续生产方式,一般不设中间半成品库房,配方原料的库位一般设置在工序旁边.配方领料不是根据工序分别领料,而是根据生产计划一次领料放在工序库位中.
5、反冲处理
流程生产行业的生产完工上报,广泛采用反冲处理.一般在工艺流程的最后设置完工上报点,而对前面工序流程实行反冲处理,如人工工时反冲,设备工时反冲,物料反冲,从而对在制品和成本进行跟踪.离散制造中的完工上报,一般对每道工序都要进行上报,或在关键工序设置反冲点,对前面工序进行反冲处理.
6、作业计划调度
离散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调度,需要根据优先级,工作中心能力,设备能力,均衡生产等方面对工序级,设备级的作业计划进行调度.这种调度,是基于有限能力的调度并通过考虑生产中的交错,重叠和并行操作来准确地计算工序的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准备时间,排队时间以及移动时间.通过良好的作业顺序,可以明显地提高生产效率.
流程企业的产品,是以流水生产线方式组织,连续的生产方式,只存在连续的工艺流程,不存在与离散企业对应的严格的工艺路线.因此,在作业计划调度方面,不需要也无法精确到工序级别,而是以整个流水生产线为单元进行调度.从作业计划的作用和实现上,比离散企业相对简单.
7、数据采集
MES的数据采集功能,可以实现对生产现场各种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是进行物料跟踪,生产计划,产品历史记录维护以及其它生产管理的基础.
离散企业的数据采集,以手工上报为主,并可以结合条形码采集等半自动信息采集技术进行工时,设备,物料,质量等信息的采集.这种数据采集方式,时间间隔较大,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要特别注意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流程生产行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设备控制级大量采用DCS,PLC.在检测驱动方面,各种智能仪表,数字传感器已普遍应用;过程控制则广泛采用以小型机为主的自动控制系统.传统的"计,电,仪"分工界限已不再明显,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这些自动化设备,能自动准确记录各种生产现场信息.对于MES而言,重点在于系统构建的时候与这些自动化设备做好数据接口.
7、作业指令的下达
在离散行业的MES中,将作业计划调度结果下达给操作人员的方式一般采用派工单,施工单等书面方式进行通知,或采用电子看板方式让操作人员及时掌握相关工序的生产任务.作业计划的内容,包括该工序的开工,完工时间,生产数据等方面.
流程生产行业的MES中,不仅要下达作业指令以及PDI(Panel Data Interface,面板数据接口)数据,而且要将作业指令转化为各个机组及设备的操作指令和各种基础自动化设备的控制参数(例如PID控制参数——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并下达给相应的PCS系统(Production Control System,生产控制系统).
扩展资料:
离散式生产的特点是:它的产品是由许多零部件构成的,各零件的加工装配过程彼此是独立的,所以整个产品的生产工艺是离散的,制成的零件通过部件装配和总装配,最后成为成品。
流程式生产/制造是通过一条生产线将原料制成成品,比如集成电路、药品及食品、饮料制造、采掘业、冶炼业等。这个行业关心的是如何在与分销商和零售商打交道的过程中降低成本,并笼络住他们。
参考资料:
西方经济金融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油箱剩余的油量的续航里程数量
仪表盘,用于安装仪表及有关装置的刚性平板或结构件。仪表盘可带外照明,亦可附接控制台,有各种形式及规格,可按需要安装各种仪表,亦可按需要将各种仪表盘组合成一个整体。
汽车仪表盘上的range意思是油箱剩余的油量的续航里程数量。车主可以通过这个数,来判断自己行驶的路程,并且可以通过提供的公里数,算出所消耗的平均油耗,以及根据油箱里所剩余的油,计算出还可以续航多少里程。不过range数值也是有出现故障的时候,当它的指示灯亮起时,如果汽车油箱里的燃油充足,就说明发生了故障,可能是油位显示器传感出现问题引起的。
仪表盘的发展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仪表盘发展的纯模拟时代,包豪斯设计风格的影响和功能主义盛行,加上金属铸造工艺的成熟,仪表盘的设计对功能性的诉求较为重视,产品的设计语义是机械的、冰冷的,色彩较为单一的。但不能否认这类仪表盘在当时代表着一定的性能和美学。此时的仪表盘与中控台是一个整体造型的设计,没有独立出来的仪表盘,最为突出信息的是时速和转速。
二战时期使汽车行业历经了寒冬,直到五六十年代,美苏太空竞赛,石油价格低廉,才逐渐进入了汽车设计的黄金的年代。首先是面板上功能的性划分趋于规整,整体气氛更加统一,同时受传动轴的影响,内饰逐渐从横向像Ⅰ型发展,仪表盘等内饰设计逐渐精致和复杂起来,虽然依旧延续着机械金属质感,但随着工艺的成熟,很多表盘内饰与皮、木进行结合,从材质上创新。如1954年产的经典跑车奔驰300SL,凯迪拉克E1dorado和1960年的福特Mustang。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崛起使仪表盘样式产生多样化。八十年代到21世纪初期,科技的成熟和电子信息时代的正式到来使仪表盘的设计走向了新纪元。电气式仪表盘开始发展,电子的交融使信息的传达更为直观有效,数据的传输更为精准可靠,如1985年的宝马M5。
21世纪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数字液晶仪表盘的应用映入人们眼帘,液晶仪表盘和机械的搭配、液晶仪表盘和炮简的搭配等十分多样。相较于传统的机械仪表盘,数字化的仪表盘不仅在传递信息方面的数据更为精准,功能也更为强大,产品的视觉语义变得丰富起来。
强大的工业对中国究竟有多重要
内容提要: 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经济金融制裁,至今仍在继续。俄经济形势出现急剧恶化:经济衰退、资本外逃、外汇储备骤减、投资环境恶化、通货膨胀飙升等。本文旨在研究西方经济金融制裁对俄罗斯经济产生的影响,但由于没有发现反事实,并且很难找到有效的比较,所以本文使用合成控制法来构造反事实(或合成俄罗斯)以预测没有受到西方经济金融制裁影响的俄罗斯经济。因此,真实俄罗斯和合成俄罗斯的人均GDP轨迹的差异可归因于西方经济金融制裁的影响。研究发现,自2014年以来的一系列的西方制裁确实使俄罗斯走上了一条较低的增长道路,而且累积的影响越来越大。
关键词: 经济金融制裁;俄罗斯;合成控制法
“经济金融制裁”是指制裁国切断与目标国间的经济金融往来,影响目标国的政治和经济稳定,来达到迫使目标国接受制裁国政治条件的目的。与军事制裁相比,经济金融制裁具有低成本、高效用等特点,所以经济金融制裁逐渐成为大国博弈间的新方式。2014年3月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经济金融制裁并延续至今。尽管俄罗斯政府称,俄经济在长期制裁下情况一切正常,但制裁的影响和作用不容小觑(李健民,2019)2014-2017年经济金融制裁对俄罗斯造成的损失高达2800亿美元,GDP丧失增长率2.4%(Juan.C Zarate,2015)。在2016年以后,俄罗斯的GDP总量只及中国的广东省。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2014年欧盟国家对俄罗斯的出口与2013年相比平均下降了14%,其中马耳他(-78%)、塞浦路斯(-42%)和比利时(-27%)对俄的出口的下降比率最高。同样在2014年,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均下调了对俄罗斯的信用评级:标准普尔BBB-,惠誉BAA2,穆迪BAA2。2015年欧盟理事会、时任美国总统均宣布延长和扩大对俄制裁,此后美欧对俄制裁在逐步施压、不断加码,故了解和研究经济金融制裁的效果变得尤为重要。
一、文献综述
国内有不少学者对西方制裁对俄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陶士贵、徐婷婷(2016)和许文鸿(2017)简要梳理和归纳了美欧对俄罗斯实施经济金融制裁的过程,认为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经济金融制裁逐渐成为大国博弈的首要选择。其中,陶士贵、徐婷婷(2016)还指出中国应警惕西方的经济金融制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措施。马雪(2018)同样认为制裁对俄经济产生不可逆的消极影响,同时未来制裁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包括制裁的可执行性、正当性,道德困境,美欧对俄制裁发生分歧等。而马鑫、许钊颖(2015)和白联磊(2015)则认为虽然经济金融制裁对俄经济已造成严重打击,但目前对俄金融制裁尚未成功,制裁的效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俄罗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对乌克兰问题的态度。这一观点与曲文轶(2018a)一致,同时他还认为俄罗斯已采取了有效的经济反制措施,并且在逐渐化解西方制裁带来的影响。
对于西方对俄制裁是否有效一直存在着争议。一些学者如Konstantin A. Kholodilin&Aleksei Net?unajev(2019)认为制裁对俄罗斯经济会直接和间接的产生不利影响;另一些学者如曲文轶(2018b)则认为制裁没有改变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中的立场,制裁目标遥遥无期,甚至刺激了俄罗斯经济发展和俄罗斯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普京政府获得更牢固的民意支持。但都没有否认的是制裁确实对俄经济造成了不可逆的严重打击,在制裁与油价下跌的叠加效应下,俄罗斯经历了较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外汇储备暴跌,卢布迅速贬值,国内通货膨胀严重,投资环境恶化,资本大规模外流,能源等领域受到巨大冲击,俄罗斯逐渐被西方世界孤立。
国内关于西方对俄制裁的效果研究很少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其结论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欠缺。故本文通过合成分析法,从实证角度去评价西方对俄制裁是否有效,或者说是否可以将GDP增长损失方面的一些不利影响归因于制裁。本文利用2003-2018年跨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Abadie & Gardeazabal(2003)所提出的合成控制法,使用35个在观测时间内未受到西方制裁国家或地区的组合来构成“反事实”的合成俄罗斯,通过比较真实俄罗斯制裁后的人均GDP的变动轨迹与合成俄罗斯的轨迹分析西方制裁对俄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自2014年以来的一系列的西方制裁确实使俄罗斯走上了一条较低的增长道路,而且累积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现实背景:美欧对俄实施制裁和制裁前后俄经济表现
2014年3月,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引发西方国家强烈不满,随即俄罗斯遭受了巨大的外部冲击:一是美国和欧盟联合对俄发起的经济金融制裁。美欧对俄制裁在步调、力度和范围都基本一致:首先是2014年的多轮制裁,在这一时期为了让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中做出让步,美欧对俄制裁都较为密集,制裁力度和范围都在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7月MH17事件之后。而后2015年-2016年虽然美欧继续延长对俄制裁,但总体上来说在频率上没有2014年密集,且制裁力度和制裁范围也没有上升。2016年底,因“俄通门”事件爆发,美国2017年开始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虽然欧盟也不断延长对俄的制裁期限,但该时期美欧在对俄制裁问题上开始出现分歧,欧盟对俄发起的制裁在力度和频率上远不如美国,制裁效果也大大降低。
二是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下跌。通过英国BP的数据可以发现,国际原油价格从2014年的每桶一百多美元大跌至2016年的大约每桶四十美元。国际原油价格的骤减又恰逢西方对俄制裁,其真实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俄罗斯作为一个石油产出大国,其原油出口却是以美元定价和结算的,未能掌握石油定价权的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常常受到油价波动的冲击。同时近些年石油供大于求,但是沙特阿拉伯等一些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仍然不减产,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这背后可能也是美国对俄制裁的手段之一。
联合国特别报告员伊德里斯·贾扎伊里(Idriss Jazairy)在2017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粗略估计俄罗斯GDP增长因制裁而下降了1%,三年内造成的损失约为500亿-550亿美元。”另有经济学家评估制裁使俄罗斯损失800亿卢布,2014-2015年制裁使俄罗斯经济放缓1.2%。2019年8月的《俄罗斯经济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制裁使俄经济增长年均下降0.2%(约150亿美元),油价下跌使经济年均下降 0.65%(约487.5亿美元),2014-2018年,俄罗斯GDP年均增幅仅为0.5%,低于预期2%。2014年以后俄罗斯GDP增长率始终低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2015年以后俄罗斯GDP(美元计)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均未超过2%,还不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2013-2018年俄罗斯GDP(美元计)总量在全球排名已从第8位降至第12位。2014年开始总储备(包括黄金)和总储备(不计黄金)大跌,总储备(包括黄金)在2015年达到低谷为3680.43亿美元,总储备(不计黄金)在2016年达到低谷为3175.44亿美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西方制裁前俄罗斯通货膨胀一直稳定保持在个位数,2015年通货膨胀急剧上升突破2位数达到顶峰为15.5344%;2014年油价暴跌引发卢布危机,卢布兑美元迅速贬值了13%。俄罗斯央行迅速采取措施防止卢布继续贬值并控制通货膨胀,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卢布兑美元继续下跌,到达 历史 新低,而卢布汇率的波动和高通货膨胀率又直接影响着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之,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俄罗斯面临着经济衰退与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双重考验(程伟,2017)。
三、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合成控制法,将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罗斯作为处理组,没有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罗斯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的确定需先通过合成控制法为解释变量寻找合适的权重,再将没有受到西方制裁的国家进行加权平均(各国家权重为正数且和为1),以此构造合成俄罗斯。若合成俄罗斯与真实俄罗斯在2014年西方对俄制裁的事件发生之前,解释变量特征相似,则通过比较事件发生前后真实俄罗斯和合成俄罗斯输出变量之间的差异,就能确定西方制裁对俄产生的效用。
本文筛选出与俄罗斯发展水平相近的35个国家(地区)作为对照组,具体包括: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捷克、爱沙尼亚、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尔、塞浦路斯、马其顿、克罗地亚、立陶宛、拉脱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印度、马耳他、沙特阿拉伯、摩洛哥、智利、乌拉圭、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墨西哥、秘鲁、赤道几内亚、博茨瓦纳、毛里求斯。选取人均GDP(2010不变价美元)的对数值为因变量,用于衡量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指标;选取的预测控制变量包括一般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国内总储蓄占GDP的比重(%)、贸易额占GDP的比重(%)、按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年通胀率)、总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限于篇幅,实证过程略,参见原文)
四、结论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究西方经济金融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效果。 利用世界银行的经济发展数据库,经过合成控制法构造“ 反事实”对象—合成俄罗斯。2014年以来的一系列的西方经济金融制裁确实使俄罗斯走上了一条较低的增长道路,而且累积的影响越来越大。具体而言,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经济金融制裁随即而至,俄罗斯的人均GDP增长也随之出现停滞甚至是倒退的迹象,相比其“反事实”的人均GDP下降了9.344%。该结论在改变处理期和改变制裁对象的“ 安慰剂检验” 后依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2016年以后,虽然西方经济金融制裁的累积影响仍在加深,但是速度明显逐渐变缓,这一定程度上是俄罗斯采取的反制裁措施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近几年的经济形势的恶化,与受到美国和其西方盟友的经济金融制裁密不可分。经济金融制裁对一国的政治和经济稳定会造成重大影响,并且累积的影响会逐年递增;即使是采取有效的反制裁措施,在短时间内只是会减缓了制裁对经济影响的加深速度,但并没有消除制裁对经济已经产生的消极影响。
五、启示
一是要高度警惕和重视西方国家对目标国发起的经济金融制裁行为。从对俄制裁来看,经济金融制裁显现出明显的单边主义和权利不对称的霸权主义。由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在经济金融领域上的联系加深,经济金融制裁会对目标国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冲击。即使是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博弈,经济金融制裁已经成为制裁发起国常用的、仅次于小规模战争的经济外交手段,甚至成为准军事手段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补充。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西方国家对目标国发起经济金融制裁所带来的严重冲击和持续影响。经济金融制裁本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歧视,依据美国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Gary S.Becker)对歧视行为的分析,在经济金融制裁过程中,拥有较强综合国力一方的相对损失要比综合国力较弱的另一方小得多。从美欧对俄经济金融制裁成效看,尽管俄罗斯进行了反制措施,但制裁对其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国际贸易、国际融资、国际正常清算渠道、汇率水平等都产生了显著的冲击和后续影响,随着制裁的延长,很可能危及到 社会 和政治的稳定。这也表明即使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军事实力的经济体,面对经济金融制裁所带来的强外部冲击,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充分的应对之策。
三是目标国要做好应对经济金融制裁的反制裁措施。如果不能规避经济金融制裁,就须正面应对,提前做好预案和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寻求国际 社会 更多经济体的支持,充分动员可以利用的所有经济政治资源,尽量降低经济金融制裁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尽快走出制裁泥潭。
(参考文献略)
(本文转自: 《世界经济研究》2020年第11期 )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陶士贵 高源
以下摘自《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中国究竟有多重要》
作者:陈经
一、完整的工业体系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外竞争力和国防军事力量。
在对外贸易竞争中,更完善的工业体系能够减少工业配套生产成本,有利于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加强国内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很多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从国外进口比国内生产更有优势,所以保持一个完全100%的工业显的没有必要,反而会加重产品的成本。这就是除中国外其它国家工业体系并不绝对完整的原因。
一个100%的工业体系,其最大价值体现在战争中,能够自主生产一切战争产品而不会被外国卡脖子。在小国和大国的战争中,大国完全可以以少数尖端的产品就消灭小国,但是在大国之间的战争,尖端技术的差距还没大到一方完全无力反抗,所以在这种时候,能否大批量快速的生产中端武器,比慢慢生产少数昂贵的高端武器更有现实意义,例子可参见德国和苏联的坦克大战。
从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就是白人占统治地位,垄断全球最大数量的资源和利润,中国在这个国际体系中,就是一个异类。***有一句话“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退让求和平,则和平亡”。中国不但先后和美苏两个发生过军事冲突乃至战争,甚至遇到苏美两国制定共同瓜分中国的情况,所以亡国的危险时刻勒在中国的脖子上,一个绝对完整,不求外人的工业体系,就成了中国最现实的选择。
当然,到现在,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中国的价值还是很大的,对中国的产业升级有重要意义。就算是各种被人诟病的高精尖产品,中国的技术能力很多也是排在全世界前几名。落后与先进,要看跟谁比,更别说中国技术追赶,并购的速度那么快。
为什么完整工业体系对一个国家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如果工业体系对外依赖,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个经济体系在冲突中,就有可能受到严重的损害。
不要看中国很多东西仍然需要进口(比如芯片),如果真的被切断了供给,中国仍然可以生产低端芯片可供使用,尽管良率比较低、功耗高、速度慢,但是支撑工业体系还是够的。
所以,完整工业体系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意义非常显著。无论哪个国家想要威胁该国,他们都没有能力通过贸易禁运就打垮该国的经济体系。这使得一个国家在国际冲突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由于一国产业比较齐全,外国投资时,很容易就能从本地找到生产厂家,大大降低了产品生产的成本(从外国进口零件不但需要支付运费,往往还要支付关税)。这使得中国即便劳动力成本已经明显高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大量的产业还是不得不留在中国(当然,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此,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但对国家安全有好处,还对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助益。
二、世界上现在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恐怕只有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比较勉强。日本算半个,受自然资源限制比较严重。其中美国和欧盟最强,基本上各个领域都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在基础材料、精密仪器、电子等方面水平虽然堪用,但确实较差。俄罗斯退化较严重。
美国很多东西不生产,并不是它不能生产。只是生产无利可图。具体的技术,它仍然是有的。必要时刻,美国依然能够恢复相关的生产能力。
特别是“巴统”的存在,八十年代末开始武器禁运。北航买不到正版的adobe,美国前些日子禁止了英特尔向中国出口XEON处理器。呵呵,自由市场下居然有禁运。(坐观君[ID:china_2049]插播:同学们知道“巴统”是啥吗?我来给你解释一下。巴统是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简称,正式名字是“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是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秘密成立的,因其总部设在巴黎,通常被称为“巴黎统筹委员会”。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1994年4月1日,巴统正式宣告解散。然而,它所制定的禁运物品列表后来被瓦森纳协定所继承,延续至今。)
制造业。据说某五轴出来后,外国的产品价格直接腰斩。而且,国产五轴据说还各种糙。
但这东西差100年,那是别人吃肉你喝西北风。差60年是别人吃肉你喝剩汤。差10年,你还是喝汤,但人家也只能跟着喝汤了。
这东西急不来,就耗着吧。要做好继续亏本几十年的决心。看的不是自己的产品赚多少,而是进口产品价格能不能腰斩再腰斩。
再举通信行业的,来说说交换机吧。15年前,一块板20万。10年前,10万。这是正常的技术进步。但请注意,并不是用到的科技多NB。都是成熟了十几年的技术。但人家技术垄断,就可以5年才减少一半的价格。
不过最坑的是导流板,就一个铁板,用来填补空槽位,引导气流,控制设备温度的。35美金一块。1斤重。还不是不锈钢。。。。多年不降价。你能说这是技术好么?但人家垄断交换机技术,别的牌子人家不认,你敢自己装,人家整台机器不保修了。
10年前国产交换机开始有中高端产品了。BUG超多。但是价格低,所以自一些小城市开始用。用了3年,稳定一些了,故障率是欧美产品的1半了。这个结果一出来,进**换机价格就开始了跳水过程了。
10万的板子,5年后1万,再5年。。。很多欧美厂已经倒闭不见了。。。。
至于那块35美金的铁板?免费送。后来明确说,其实没有铁板也没事,就别配了……
这就是现实。重要的不是自己的产品是否精致。而是自己的能力能不能让老外老老实实降价。
后进者是很悲哀的,只能隐忍着。所谓的双赢。其实是美丽的谎言。
一开始是落后的没能力,人家说一万就一万。后来落后者有一些能力了。人家说我让利5000吧,你的产品别出来抢市场了。。。。嗯,双赢。。。。
以前我们的国家产业水平较低。水泥厂的磨机用减速机,当年国外的减速机卖1000万一台,国内减速机还开发不出来稳定的产品。等到国产化之后,国外的大型减速机已经基本退出国内市场。因为国产可能只要三百万。同样的整个体系的各种设备价格都降下来了。然后才有了国内水泥产业的大发展,然后到了今天水泥价格已经快降成了白菜价。再然后水泥行业大发展才有了中材国际这个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总包商的技术积累,造就了今天中材国际的海外总包业务占了自己百分之八十的业务。再反过来造就了非洲,东南亚水泥行业大发展。你能想象五年前非洲没有几个水泥厂,只有水泥进口商的时代么?所以,听别人说中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我听了很爽。欧洲人的生活不是凭空出来了,当中国人不能造东西的时候,他们能把五块钱的东西卖成五十块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一辈子工作,其中百分之八十是交给了欧美国家养着他们可以休闲度假。可以让他们长着一张没被欺负的脸。
还是减速机行业的。看看欧美国家如何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的。2005年西门子并购了一家公司,对于巨头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12亿欧元的收购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却深刻影响了世界减速机行业的格局。被收购的公司叫弗兰德,是减速机行业的第一把交椅。被西门子收购后西门子填补了自己在这块的空白。但是对于与西门子在众多领域有广泛竞争的GE来说却是个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在风电领域,风电主机的关键部位就是减速机,而之前GE主要是跟弗兰德买,而GE和西门子在这个领域是最直接的对手。这两家一个是美国巨头,一个是德国巨头,弗兰德也是德国公司。就算不合作无间也不至于影响GE和弗兰德的合作吧,故事的结尾应该是大家一起走向幸福的生活才对。只是那是故事。GE最直接的反应是在中国找了一家企业合作,断掉了与弗兰德的合作因为他们怕西门子在关键时候卡自己的脖子,于是培养了一家中国企业,短短几年让这家企业从产值从十几亿变成百亿级别,风电主机出货量全球第一。国际巨头都知道被人卡脖子要不得,我就在想,中国这么多产业被中国人攻陷后发现原来老外赚了这么多钱,这种例子举不胜举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以一种纯真的眼光看待老外,该说傻呢还是天真呢?
三、你以为制造业,是你有钱就能买来的?是你想买就能买来的?
我想说的是,一种仪器,如果国产没有,那么国外产品会以翻一番的价格卖给你。唯有真正有竞争力的国产产品生产出来,他们的价格才会不约而同地大幅下降。
无法工业化就意味着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高价采购,随时面临技术封锁和禁止出口。无法工业化就意味着国内庞大的采购需求最后仅仅养肥了一批买办,而我国工科学生只有顶尖的一批人能够加入国际高精尖企业拿高薪,其他人只能苦逼兮兮的去加入代工厂。
举大家熟知的行业举例,并进行粗浅的讨论。
1、集成电路行业国产化。
无论精密机床、数控机床等基础工业,还是导弹、雷达、舰艇、航空航天等尖端产业,都需要集成电路作为核心。在上世纪80年代初,8086的芯片都需要进口,那个时候全国才有多少外汇?靠出口纺织品工艺品出口家具之类换回来的外汇,再花高价从国际市场上购买8086/8088这种成本微乎其微的芯片,而且高端芯片动辄遭到“巴统”的封锁,这种酸爽,简直让人忍无可忍。
中科院微电子所、清华微电子所、复旦微电子所等一批微电子所的主要工作,就是应对很多国家对中国微电子行业主流制造技术实施的技术封锁,那一阶段,微电子所的主要工作是开发集成电路的生产工艺。简而言之,当某微电子所做出了0.6um的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后,我们就会展示给美帝和巴统一个信息:我国已经掌握这项技术,贵国如果继续封锁0.6um工艺的芯片出口我国,或者卖高价给我国,那么鄙国将用五年时间自行开发并生产,不再进口贵国芯片。于是美帝的行业协会就会游说国会批准开放此项产品的对华出口。
现在中国仍然在进口大量的芯片,但是一方面,中端及以下芯片绝对能够国产,只进口高端芯片。
给大家讲个故事,我们做模拟集成电路和射频电路的时候,如果想借鉴国外某些重要芯片的话怎么办呢?我们会先打磨掉封装,然后拆出芯片;用蚀刻的方式一层层的脱掉芯片上层的覆层,然后照相,人工扒版图,分析出电路,用Spectrum仿真工具进行仿真,Ohyeah!鄙国的学习、理解、消化能力笑傲全球。
就靠这样的野蛮生长的手段,从90年前后开始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行业先以掌握先进制造工艺为目标进行尖端研发,获得新型芯片的进口权;然后通过多个渠道寻求世界先进的芯片代工厂落户中国,遂有了台湾人张汝京2000年开始在北京亦庄搞了中芯国际(SMIC),04年开始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各大高校每年至少培养2000名以上的工程师输送到IC行业。07年时候西安那边的英飞凌、奇梦达等IC企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
不知道09年金融危机时候,有没有哪家公司收购了国际上的IC行业核心技术,但我知道的是到2014年,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了25年后,北方微电子公司自主研发的12英寸28纳米等离子硅刻蚀机全面通过中芯国际(SMIC)生产线全流程工艺验证,并获得订单。这TMD就是零的突破!
2、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
跟上国际社会发展的脚步非常困难,中国不能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在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上更不能长期受制于人。中国无法从国外买来一个现代化。(除非13亿人民加班加点种地纺织搞代加工来支撑5千万上等人的现代化生活)
轨道交通领域就是一个标准例子。记得到2010年,发改委一共批了25+10共35个城市50条地铁线路的建设,每条地铁的成本大约为200亿,其中机电设备(机车、轨道、盾构机、接触网、屏蔽门、自动售检票等等)至少80亿,50条线就是4000亿。只有形成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体系,才能有效降低地铁造价。
如果购买全进口设备,机电设备成本至少要上浮50%,而花了这么多钱,有哪些人得到好处呢?国际产品生产商啊!他们的毛利至少在50%以上,所以产品生产商的工程师才能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5个小时,一年有一个多月假期,到中国都是商务舱+五星酒店。产品代理商花了5%的商业成本拿走8%左右的利润,增值税17%(地铁建设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增值税就是左手倒右手),进口退税,清关报关什么的,代理商做了4000亿的生意,只留下300亿的利润,仅仅直接创造了3000人左右的就业岗位。
如果实现国产化,4000亿的工业销售额额会养活多少人?反正华为2013年有2390亿元销售额,有15万员工(华为的员工工资还很高),为华为做外包或者下包的配套企业也不计其数;4000亿的机电设备采购直接创造40万人以上的工作岗位,我认为是比较保守的。
40万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又能带动多大的餐饮家电汽车住房市场?
所以,工业界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实现国产化,才是真正共同富裕的方法。否则只有一小撮人富裕起来。
随便讲个AFC(自动售检票系统)国产化的故事。主角是上海华虹。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的AFC全部从美国CUBIC公司的产品,于1998年9月完成1号线调试。1999年3月运营。但是全部进口的缺点有造价昂贵、运营费用高、关键技术保密导致系统维护和升级困难、备品备件不足、资深维保人员要从美国飞过来,而且工时费从美国出发时开始计算。于是在3号线招标时候,政府就要求国外供应商提供国产化措施,遂由上海华虹和西班牙INDRA公司联合体中标,在实施中逐步实现应用软件本地化,维修零部件的国产化。
其实这个时候上海华虹的水平还有限,但是架不住政府扶持——政府认为上海华虹初步具备了独立设计和制造的能力,于是在2001年末1号线北延线的AFC招标中,上海华虹用6000万的价格干掉了CUBIC公司,并且实打实的在2004年把活干完了,而且培养了一票人,被高新现代、上海邮通、上海华腾之类的单位再高薪一挖——到2008年时,国内AFC行业就基本没外国公司什么事了。
一条线一个亿的合同额,50条线就被上海华腾、上海华虹、南京熊猫、高新现代、北大方正、浙大网新这些单位给瓜分了大头。
而且这个时候,上海华虹还跟复旦微电子(你看我第一个说的就是微电子嘛!)合作,可以整系统的提供国产化产品,还带动了微电子行业的发展。
这个故事厉害的地方在于,从引进技术到踢开老外,只用了8年不到的时间,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从业人员。
3、石油化工领域设备国产化
前面两个例子的规模都不算大,真正大头的在这里呢!
请问:一个百万人口地区的基本生产需要哪些工业?
回答:小煤矿、小钢铁厂、小机械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小发电厂、小纺织厂、小印刷厂、小食品厂。
其实是1970年国家制订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所提出来的一个方案,具体内容是由中央财政拨出80亿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各省区发展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等五类工业项目。
当时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的引进,对外实际签订的项目共26个,其中投资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有辽阳石油化纤总厂(29亿人民币)、武钢的一米七轧机(27.6亿人民币)、大庆化肥厂(日元贷款,汇率调整,投资增加到26.7亿人民币)、上海石油化工总厂(20亿人民币)、天津石油化纤厂(13.5亿人民币)
注意啊,这是1970年的116.5亿,那时的官方汇率是人民币兑美元是2.46哦!47亿美元哦!!!1970年外汇储备花得只剩2000万美元,直到1975年才有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另外,1979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为26亿元,GDP为272亿美元(数字均来自网络,请有识之士打脸)
中国那点外汇,拿来引进乙烯化肥装置都不够,还想要买什么电视机?
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13套大型化肥装置一览表:
1、齐鲁第二化肥厂?1974年4月开工,1976年7月建成,投资26303万元;
2、四川化工厂?1974年5月开工,1976年12月建成,投资16012万元;
3、泸州天然气化工厂?1974年4月开工,1977年3月建成,投资20642万元;
4、大庆化肥厂?1974年5月开工,1977年6月建成,投资267447万元;
5、沧州化肥厂?1973年7月开工,1977年12月建成,投资24312万元;
6、辽河化肥厂?1974年6月开工,1977年12月建成,投资34342万元;
7、云南天然气化工厂?1975年1月开工,1977年12月建成,投资18759万元。
8、栖霞山化肥厂?1974年9月开工,1978年10月建成,投资32128万元;
9、安庆化肥厂?1974年3月开工,1978年12月建成,投资40526万元;
10、赤水河天然气化肥厂?1976年1月开工,1978年12月建成,投资17185万元;
11、洞庭氮肥厂?1974年4月开工,1979年7月建成,投资31329万元;
12、湖北化肥厂?1974年10月开工,1979年8月建成,投资29875万元;
13、广州化肥厂?1974年12月开工,1982年10月建成,投资50739万元;
以上13套装置中,除洞氮、安庆、枝江三套装置以石脑油为原料外,其余均以天然气为原料。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10套装置主要的技术进口国为美国和荷兰,合成氨装置采用美国凯洛格生产工艺,尿素装置采用荷兰斯塔米卡邦二氧化碳汽提生产工艺。部分企业采用了日本东洋工程公司的合成氨/尿素工艺。
一亩地一年要用10公斤化肥,引进了390万吨化肥生产设备,约能满足2.6亿人的化肥需求。
大家就是靠着当年的引进装备加技术,抽调人力进行攻关,如11万吨乙烯设备攻关,30万吨乙烯设备攻关,大化肥攻关等等,靠着当年那帮善于借鉴、学习、研究的前辈的努力,一口一口的啃下来石油化工装置的生产线,直接或间接地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别不当回事,没有这些基础工业体系,光一台低精度的精密车床就能要你300万,高端的还禁运,更别提搞什么螺旋桨、潜艇、大飞机了。到老百姓这里,就一辈子跟绿皮车打交道吧。
第一个,液晶面板行业。
2004年,我在某国企当15inch面板的产品经理。当时我才是研究生毕业刚工作不到两年的愣头青。整个团队花了3个月做设计,一个月做mask定材料,2个月试做,正式投产前我们的预估成本是每片220美金。这时候市场价格260美金。6个月后我们大概有了全球25%的15inch市场份额,这时候市场价是可怕的160美元,我们的成本是180美元,亏的姥姥家都不认识。
咱可以去看看BOE的财报,嗯基本上三年盈利一次呵呵。按市场经济的说法,这种企业应该关门?但是你算一下,大致的关系在2005年,中国面板行业每亏损1块钱,中国的液晶显示器和电视机企业就会成本下降20块钱。这就是国产化的力量。
感谢BOE、tianma、SVA、TCL这些年的努力和付出,没有面板业国家的巨大投入,就没有国产电视机行业的成功。中国政府在液晶面板行业的投入大约是1000亿,而2014年中国液晶电视产量1.4亿台,多少年的投入几个月电视机行业就赚回来了。
第二个例子是新能源。
2010年,我们和所有的气体国际巨头,包括linde,AL,AP,都是世界五百强级别的公司谈一种烷烃类气体的供应。他们的报价很接近,45000一公斤,即使我们知道他们背后的供应商成本在25000以下。然后我们努力培养了福建的一个国内供应商,成本高一些,28000的水平吧,我们用31000的价格买。然后不到一年,这些五百强又来找我们了,说27000卖给你们。那按某些自由市场经济信徒的观点,我们应该抛弃国内厂家,和国外大企业合作?鬼才这么干。我们很清楚等国内这家死了,这些国外大鳄会毫不犹豫的涨价到40000以上的。顺便提一句,和我们谈判的,都是这些国际大公司中国子公司的中国籍买办。
再举一个例子,2013年,我们收购了一家美国公司,这家公司债务缠身,假如中国土豪不出手,绝对死的透透的。即使这样,这笔收购受到了美帝议会的反垄断调查,收购拖延了三个月。而所谓的反垄断,过程中美帝议员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垄断,而是我们企业和中国政府的关系,以及由此导致的技术军事应用。
这家公司的生产技术需要使用0.5毫米厚的卷绕式钢板,当我们国产化之后希望在中国生产时,美国和日本的供应商都表示不能对中国出口,因为根据巴统规定,这是战略物资对中国禁运。而在我们和宝钢达成一致由宝钢开始生产这种钢板样品6个月后,美帝果断取消了这种钢板对中国的禁运。
所以为什么要工业化国产化?因为这个世界从过来不是自由市场经济,仍然是典型的丛林法则。任何时候,只有你能造的出来,别人才和你谈自由市场。当你造不出来,面对的或者是高价倾销,或者是彻底禁运。
当然,假如我们的目标不是工业化,仅仅是发展发展服务业,目标是人力和原材料输出国外加高级产品倾销地,那国产化什么的确实没什么必要。
------------------------第四、五章请见附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