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没有金价暴跌_古代有没有金价暴跌的
1.古代皇帝动则赏赐黄金万两,为何到最后黄金都不见了?
2.求解: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之间的兑换关系?
3.古时,金子和银子的兑换比例是多少啊
4.古代金银币有市场价值吗
5.古代的黄金如何提炼?古代的金价是多少啊?
6.古代的"黄金万两"等于现代的多少钱?
每天学点金融小知识
Learn a little financial knowledge every day
黄金
黄金 ( Gold) 是化学元素金 (Au ) 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国际上一般黄金都是以盎司为单位,中国古代是以“两”作为黄金单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
黄金有两种需求:实体需求和投资需求。前者主要是珠宝、储存和工业需求,后者主要是各种黄金交易产品比如纸黄金、黄金期权、期货等的需求。决定黄金价格走势的很大程度上是投资需求,它的规模要比实体需求大很多,同时全球每年的黄金供给和实体需求大体相当。实体黄金需求这块,对黄金价格产生不了多大影响对于黄金价格影响较大的还是黄金的投资需求。
通货膨胀的因素。黄金被认为是对抗通胀的有效工具,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参考利率水平黄金虽贵,但不生息,这是黄金本身的硬伤,它虽然可以保值,但本身不产生收益,在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下,黄金的优势比较突出,但是随着利率的上升,这一优势就会虚弱乃至消失。
避险功能。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世界局势越动荡,黄金的需求就越大。但是怎样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黄金的商品属性基于黄金的自然属性和本身的价值,黄金制作的首饰、工艺品、收藏品一直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还有良好的工艺性极易加工成超薄金箔、微米金丝和金粉很容易镀到其它金属、陶器及玻璃的表面上:使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如电子、通讯、宇航、化工、医疗、建筑、装饰等领域。
黄金的货币属性马克思说,货币天然不是金银,金银天然是货币。由于价值高、稳定、易分割携带等特点,很早就开始被当成货币使用。货币属性)黄金的货币属性主要体现在避险功能、抗通胀、美元标价。如遇到国际经济形势不好、地缘政治问题,信用货币会贬值,那么黄金会因避险买需而上涨。如主流货币通货膨胀贬值,会激发黄金的抗通胀功能而导致金价上涨。国际黄金价格是以美元标价的,黄金与美元是负相关美元涨黄金跌:反之亦然。因美元与欧元、英镑澳元等非美货币是负相关关系,故黄金于非美货币亦会呈现同涨同跌。
金融属性
黄金的金融投资属性主要体现在:套期保值,投机套利
投资增值。黄金金融合约可用于套期保值规避实物黄金的价格波动风险。黄金金融合约可进行投机套利交易,捕捉差价获取利润同时又可作为对冲美元、股市等品种的工具。
古代皇帝动则赏赐黄金万两,为何到最后黄金都不见了?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很多人都讨论过吧.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以当代某某电视剧为极端,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显示当前中国的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
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呷艘铝? ,厨料, 薪炭诸物,增给 ,公用钱,给券 ,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1500元人民币就有点太黑心了,也许是因为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天价的吧
求解: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之间的兑换关系?
黄金自古以来就是尊贵的象征,古代皇帝穿的龙袍是金**,皇上常常赏赐万两黄金作为奖励,在中国古代,黄金除了作为货币和装饰品,还资赏赐、送礼、贿赂、助祭、进贡、平贾、买卖官爵、打造佛器之用,在不同时期,黄金的作用各异,都是具有一定价值的物品。
古人为什么将黄金视为好东西
一种说法是,可能与太阳崇拜有关。因为黄金拥有比铜和其他金属更加美丽的光泽,而这种光泽只有太阳能发出来,黄金因此被视为太阳的化身。同样的,银子比铜值钱,也因为银子的光泽如月光般漂亮。
上述分析只是民俗学上的观点。黄金受宠的原因,其实与古人对黄金的过分迷信有关。尤其是秦汉时期,人们不是崇拜太阳,而是崇拜黄金,认为黄金万能。据《盐铁论散不足》,秦汉时有一种说法:“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在“不老药”中,黄金是重要的配方,与珠玉一样,常食之可长寿。
这一观点在中国本土宗教门派道教中最流行。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称:“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东晋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对黄金的神奇更是赞不绝口,他在《抱朴子内篇》中称:“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因为对黄金如此迷信,古代曾出现了一股“药金”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服食金屑被作为一种长寿、保健的秘法。
实际上就价值论而言,根本上还是物以稀为贵,黄金的产量稀少,所以值钱。对这一点,晋葛洪其实相当明白,他在《抱朴子内篇明本》中即称:“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
后来为什么黄金都不见了?
黄金被埋葬于地下————富豪官吏窖藏了大量黄金。西汉巨量黄金入东汉后突然退出流通领域而消失,惟一的答案是一部分黄金作为各种金器金物随葬或遗落地下,另一部分则以金币形式随富商大贾和各级官吏而埋葬。为什么他们贮存巨量黄金而没有用掉呢?原因是西汉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人们或死或逃,从而使窖藏的黄金无从考证。
黄金被用于佛事————使黄金日少一日逐渐缺乏。佛教在东汉明帝(公元58~75年)时期传入我国后,用以涂金佛、写金经,消耗了大量黄金,而这样的消耗与造器物不同,是不可以回收的,因此使黄金日少一日,逐渐缺乏。
黄金被用于贸易————使大量黄金流向国外。同时随着商品交易的发达,黄金作为财富象征和支付手段,我国古代,黄金储备惊人,在王莽时代,宫廷贮藏的黄金就有14吨,但那时黄金购买力很低,汉朝,300g黄金只能买一小袋米。所以君王们出手都很大方。相比白银,黄金的开采率低,并且中国的金银比价一直低于国际价格。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大批的洋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走,使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越来越高。就这样一来二往,多数黄金流到了国外。
古时,金子和银子的兑换比例是多少啊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1)黄金基准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
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古代金银币有市场价值吗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古代的黄金如何提炼?古代的金价是多少啊?
据介绍,相比国际金价,一款金银币的市场价格与该币的发行量、题材、铸造工艺存在更为紧密的关系。发行量较少、题材受欢迎、铸造精美的金银纪念币, 受国际金价的影响就少,像《贵妃醉酒》这样的老精稀金币,其抗跌性和增值前景都有较好表现;反之,像近几年发行且发行量很大、带有鲜明投资币性质的熊猫金 币,受国际金价的影响就要明显一些。
古代的"黄金万两"等于现代的多少钱?
古法炼金主要有手选矿块、砸矿块、石碾子碾矿块、筛矿、搅拌、拉流、化火等程序。其中工作量最大的数人工推石磨,每盘磨5~6人推,古法炼金在矿石磨碎以后,就是拉流,利用比重原理扫选出流板金,拉流的目的是把金子从矿石中分离出来,这个是清流,有点像淘沙金了,目的就是把流板金变成毛金, 通过这个程序,淘出的毛金纯度已经达到5到6成毛金淘出来以后,用酸性物质除去杂质,就可以冶炼了,真金不怕火炼,大约半个小时以后,金块就会出现了这块金块重50多克,成色大约9成,需要7、8吨矿石才能炼出来。
金都招远一直采用流槽堆石砌灶冶炼黄金的古法工艺 ,这古法炼金的第一步,就是将金矿石粉碎成黄豆粒大小,然后放 在原始的石磨中磨制,直到磨出厚厚的灰色泥浆为止。
经过石磨摸出来的泥浆,我们就把他放在这个流板之上,然后 用水不断的冲击这些泥浆,因为黄金的比重会比较大,所以他会被 挂在这个流板之上。
炼金的最后一道工序叫做化火,这也是黄金冶炼最关 键的一步!也就是将这些毛金化作金块,化火时,先用旺火将坩埚烧红,当熔炼的金水被提纯到一 定程度时就倒入金模,黄金冶炼就到此完成了。古法炼金的整个工 艺全凭金匠的经验和感觉来掌握,炼出来的尽快成色也不是很纯, 只有七八成。
混汞黄金提纯法
这是一种古老的黄金提纯方法,只要有耐心,可以提到很高的纯度,具体方法如下:
1. 汞齐化
黄金+汞+水
不断研磨,直到无黄金颗粒为止,黄金与汞生成金属间化物。
2. 加硫
将硫磺粉与已汞齐化的金研磨混合
3. 空气中加热培烧
此时,多余的汞挥发,贱金属首先生成金属硫化物,后期生成金属氧化物
4. 多次重复以上操作
5. 加硼砂熔化成金锭
贱金属氧化物与硼砂反应生成低熔点物质,浮于液体上层,纯金在底部。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大将在外打仗之后凯旋归来,皇帝经常会对他们进行封赏。除了一些封地、布料之外还经常听到赏赐说银千两,黄金万两。那么“”黄金万两”真的是有1万两证的黄金吗?古代的皇帝都是这么有钱的吗?
首先要说的是古代所指的黄金万两,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黄金万两是不同的。并不是真正的纯黄金。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冶炼技术不算发达,所以黄金特别少,基本上都是在皇宫里。一般平常百姓家很少是有黄金的。战国之后,“铜”字和“铁”字也出现,并且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黄金也比之前多了,“金”的含义才慢慢的由铜等转变成黄金。
秦朝的时候冶炼技术逐渐走向成熟。但是那个时候金子还不是特别多所以并不是足金,而是掺杂了一些其他的金属的金。先秦时期,铜一般被称为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圆形方孔钱,那时候赏赐的黄金就是用铜钱来代替的。史书中关于货币的记载有黄金、白金、赤金,就是指黄金、白银和铜。
后来到了汉唐时期,黄金的开采也是非常之多。但是当时的单位换算和现在的并不相同。在汉朝1斤相当于今天的258.24克,一两相当于16.14克,在唐朝时1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相当于37.30克。
所以换算下来黄金万两,也就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几千万。但是由于在古代的技术不是那么的熟练,所以很难提炼出黄金。而且黄金的挖掘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所以皇帝一般不会赏赐大臣万两黄金一般都是用一些粮食代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