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飙升原因_金价铜价大涨的因素
1.铜价格受黄金价格影响吗?感觉铜和金价是有影响的
2.你的主角穿越到宋代,是否应该了解一下宋代的物价?
3.为什么黄金价下跌会影响铜价下跌?
黄金为什么会出现暴跌?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在减轻,这便降低了黄金的规避通货膨胀功能的吸引力。那些赌将会因各国央行争相印钱而导致通货膨胀爆发的黄金多头不得不认输并不计成本退出黄金头寸,并进行反向操作。
而恐慌下的暴跌令黄金投资者受到的刺激太大了。那么究竟哪些原因令金价出现如此历史性的暴跌呢?
罪魁祸首: 塞浦路斯抛售传言
4月11日,路透社报道称,欧盟执委会文件显示,塞浦路斯政府同意出售多余黄金储备筹资约4亿欧元,这将成为欧元区四年来最大规模的黄金出售,消息公布后,黄金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尽管塞浦路斯涉及的黄金量不大(大约10吨),但黄金交易商仍然担忧欧元区其他国家以此为先例,以后效仿一二。尤其是像葡萄牙和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它们深陷债务危机,黄金储备量却远胜塞浦路斯。
幕后黑手: 高盛、美林等金融机构唱空黄金
4月10日,高盛将2013年金价预期从每盎司1610美元下调至1545美元,将2014年金价预期从每盎司1490美元下调至1350美元。此外,近日,瑞银、德意志银行、法兴银行等国际投行纷纷大幅下调今年、明年对于黄金、白银价格的预期。高盛等众多国际知名投行集体高调唱空黄金,导致投资者恐慌性抛空,推动黄金及相关贵金属加速下跌。
宏观因素:中国经济数据不振
周一,中国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发布之后,低于市场预期8%的增幅,打压投资者情绪。有分析认为,美国经济持续稳步复苏,美元走强,市场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量化宽松的预期减弱,弱化黄金作为贵金属的避险属性,打压金价在连续12年牛市之后开始滑入熊市。
市场因素:黄金投资者转行炒股
今年以来金价持续疲弱,令贵金属投资者对黄金的投资兴趣锐减,不少黄金投资者转行炒股。
阴谋论:美联储可能操纵黄金价格
欧美分析人士纷纷通过社交媒体,吐槽伯南克和其担纲的美联储,认为这是他们在下一盘大棋。美国财政部前部长助理更是直言:“从4月开始至今,这场阴谋就在进行中。交易所告诉个人客户,对冲基金和机构投资者都在放出抛售黄金的信息,警告个人客户也要提早退市。紧接着,几天之前,高盛便宣布黄金市场将进一步遭到抛售。他们想要做的就是恐吓个人投资者远离黄金。显然有些令人绝望的事情正在上演”。
信任危机:黄金被质疑是否为有效的避险工具
贵金属分析师Credit Suisse说:“很明显黄金市场上怀疑因素比一周之前更大了——怀疑范围包括央行的独立性、央行对黄金储备的控制以及欧盟条约的神圣性。黄金投资者再次意识到投资黄金并非非常有效的避险措施。”
交易成本增加: 保证金上调将令多头投资者被迫平仓
纽约商品交易所上调了黄金及白银期货最低保证金,保证金的提高将增加交易成本,有可能导致投资者因为资金不足而被迫平仓,这会放大黄金卖空的成交量。
逼仓因素:鲍尔森两日亏损10亿美元 不清仓也恐将被逼仓
对冲基金巨头鲍尔森的个人财富在过去两日几乎损失了10亿美元。从近两日黄金的走势来看,鲍尔森如果不清仓,恐将被空头们联合逼仓,而如果清仓,也势必加剧金价跌势。
日本黑田效应
日本新任行长黑田东彦推出超预期的宽松措施后,日本国债波动率大幅上升,堪比希腊国债。为了满足激增的保证金要求,日本金融机构选择的是出售其他资产加强资本金和流动性而非出售债券。自QE2以来,黄金价格走势与日本国债的内涵波动率逆相关程度很高。
全文资料来源于:常州晚报 《揭秘黄金暴跌的9大原因》一文
铜价格受黄金价格影响吗?感觉铜和金价是有影响的
系数给的不高啊,正常系数应在铜为80-85%,金系数为95-97%;如有货的话,可联系我们。
按你说的计价系数70%计算:每吨铜计价:20%*70%*50000=7000元/吨;金计价:200*70%*240=33600元/吨,也就是总价为:43600元/吨
如果铜价5万,金价240,正常这批矿售价应在:53000元/吨以上;
但考虑现在铜价4.3万,金价240,售价也在:5.2万以上
你的主角穿越到宋代,是否应该了解一下宋代的物价?
黄金作为和铜价格有着很强关联的品种,其价格波动随着铜的价格而波动,铜的未来走势,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黄金的未来走势。两者作为具有很强金融属性和政治属性的品种,其走势也同时影响了全球的经济运行轨迹。
为什么黄金价下跌会影响铜价下跌?
米价:熙宁(1068~1077)以前一般为每石六、七百文,徽宗时期(1101~1125)每石米就高达二贯、三贯,甚至四贯了;南宋绍兴(1131~1160)初年,米涨至五、六贯一石,随后开始下降,保持在一贯左右;孝宗时期(1163~1189)又上升到每石二贯至二贯半左右。
绢价:在徽宗元符前(公元1100年以前),每匹约为一贯左右;大观(1107—1110)到绍兴(1131~1160)初年每匹二贯;绍兴至乾道时期(1165~1173),每匹为一至四贯。
布价:真宗时期(998—1022)每匹约为150—300文;仁宗时期(1023~1063)每匹约3 00文;神宗时期(1068~1085)每匹约400—450文。南宋时期(1127~1279)为500文,甚至高达1—2贯。
丝、绵价:绢每匹850文,紬每匹700文,丝每两65文,绵每两3 5文。
盐价:一般保持在每斤50—70文之间。也有些地区低于50文,或高达100—300文。
茶价:北宋时期(960~1126)平均茶价约为六、七十文一斤。
草价:宋初8文一束,后涨到20—30文左右;南宋时约50~100文以上一束。
铁价;北宋时一般为25—30文一斤。
金价:太宗(976-997)时每两5贯;真宗(998—1022)、哲宗(1086~1100)、徽宗(1101~1125)时每两10贯;最后到宁宗(1195~1224)时竟高达每两40贯。
银价:真宗(998—1022)时每两200文;仁宗(1023~1063)时2贯;神宗(1069~1085)时1贯;徽宗(1101~1125)时1贯6~7百文;南宋时期(1127~1279)每两值2~3贯多。
铜价:每斤约250文。
本书中所采用的物价按南宋当时的最高价,因为有相关的资料表明,南宋理宗时期的会子每贯面值仅能兑换160~170文铜钱,本书以每贯纸钞兑165文铜计算。也即是说:
糙米:每石纸钞3.5贯,折成铜钱为578文(书所提到的纸钞与铜钱是有很大区别的)
布:每匹纸钞2贯
银:每两纸钞3.5贯
金:每两纸钞40贯
南宋时期每匹绢的价格约等于二石米的价格。
宋朝货币主要以 金 银 铜钱计算,其余杂货币暂不考虑!大概的比率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有了这个大概的比率,就可以算出收入.
如果单凭史书记载,是无从查找的,但是史书上宋朝多以今山东,河北地区的记载为主要依据,也可以说是代表当时中国的生活水平.
民以食为天,不管自然灾害,也不管南宋物价激增,平均在宋朝期间:1石大米(差不多60公斤),售价大约是700文,现代60公斤大米差不多140元左右.
综合年代经济水平, 科技 水平,人口数量等因素,得出结论:1贯=240元.
现代中国城镇月人均1200元左右.宋朝就是20贯铜钱!
举个例子:水浒传>中,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字的刀也差不多8,9元人民币.
综上所述:宋朝城镇居民每月收入有20贯左右.
黄金属于贵金属,铜属于大宗商品,两者都属于风险资产。风险资产会随着各大国货币政策的而受到影响,扩张的货币政策会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推高风险资产的价格,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使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降低,转向那些公认的“避风港”——避险资产。 铜作为大宗商品和战略物资,其价格主要受到金砖四国这些需求强大的市场的影响,以及世界潜在的战争威胁的影响。各国忙于政府发债刺激经济,战争暂时比较远。金砖国家的经济是否稳健复苏对铜的价格影响最大。 插叙一下: 避险资产的名单中,之前主要是美元和日元。日本由于其坚挺的经常账户盈余、国内的低利息率和日本国债主要为本国人持有的几个要素,为日元带来了避险资产的地位。但是2012年日本的经常账户开始出现赤字,之后野心勃勃的安倍发誓要改变日本连续20年通货紧缩的局面,要使日元贬值,加上日本老龄化、日本政府负债率过高等现象被投资者逐渐认识到,日元在外汇市场被疯狂地做空,日元失去了避险资产的地位,如今的避险资产,只剩下美元,或者说美国国债。 我在另一个问题金价大跌 是因为市场预期塞浦路斯抛售黄金储备造成的吗?中提到, 现在,市场担心的问题在于3个,一是欧债危机下一个重磅炸弹会在哪里爆发,会是西班牙吗?甚至是法国?二是日本债务危机何时爆发?三,也是最重要的,美联储何时开始缩减购债计划(QE4)?何时结束购债计划? 的世界普遍弥漫着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泥潭,各国都出现衰退、无就业复苏等迹象,这是一个比谁更不烂,更晚爆发危机的世界,是一场欧元、日元、人民币与美元比谁更晚暴跌的生死时速。谁先死,其它货币就能笑到最后。欧元区陷入困境,日本前途渺茫,中国只知道大搞政府投资,都是大凶之兆。因此,市场普遍看好美元,美国房地产市场走牛,美元回流;忧心美联储停止QE4,美元回流市场现在是变着法的看跌大宗商品,看涨美元。即使出现波士顿爆炸案,美元依然不改强势。 美元的强势,就是大宗商品的噩梦。黄金连续2个交易日暴跌,从上周五到本周二,从1550跌到最低点的1326,狂泻200多美元,反映的就是外汇市场对大宗商品的担忧——靠QE3预期吹出来的资产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 个人认为,未来的一段时间,美元指数的暴涨可以期待。在外汇市场普遍质疑中国经济复苏的质量的情况下,大宗商品很难走出大牛市,上涨也是暴跌之后的回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