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反弹高度有限吗?

2.为何说国内油价年内第5次下调已成定局?

2021各个国家油价对比_2017各国油价对比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今天24时,我国将迎来今年第十四个成品油调价窗口。由于国际油价小幅上涨,国内汽、柴油每吨均上调75元。折合零售价90号、92号、95号汽油和0号柴油平均每升均上调0.06元。

本计价周期以来,受美国原油库存持续下滑以及美元汇率下跌等利好消息的影响,国际原油震荡上行,导致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持续走高。

7月20日晚24点,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上调窗口即将开启,汽、柴油的上调幅度为75元/吨。折合零售价90号、92号、95号汽油和0号柴油平均每升均上调6分钱。

以家庭轿车油箱容量为50L计算,加满一箱92号汽油预计多花3元。以一辆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10L的小型私家车为例,到下次调价窗口开启之前的半个月时间内,消费者用油成本将增加6元左右,出行成本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

 包括本次调价,今年国内成品油已经经历14次调价,其中5次上调,6次下调,3次搁浅,涨跌互现后,汽油累计下调535元/吨,柴油累计下调505元/吨,且本轮成品油上调预期得以实现,更大得益于上轮调价搁浅时的未调幅度。

美国原油库存有望继续下降,并且随着7月24日俄罗斯会议临近,OPEC产油国或将释放利好言论,国际原油市场多头或占据主动,油价存在继续上行的可能,不过幅度或较为有限。

国际油价反弹高度有限吗?

2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表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17年11月2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均提高150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

按照本轮油价均上调150元/吨来计算,国内92#汽油和0#柴油的涨幅分别为每升0.12元与每升0.13元。调价政策落实后,成品油终端消费者用油成本将有所增加。

私家车方面,以一辆油箱容量在50L的家用汽车为例,加满一箱92#汽油将多花6元。从油耗方面来计算,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在10L的小型汽车为例,到下次调价窗口开启之前,消费者用油成本将增加12元左右。

物流运输方面,柴油车用油成本增加较为明显,以月跑10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在38L的斯太尔重型卡车为例,燃油成本将增加约247元左右。

至此,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第9次上调。截至目前,国内油价调整已经历21次调价窗口,其中6次下调,9次上调,6次搁浅。涨跌互抵后,汽油累计上调100元/吨,柴油累计上调100元/吨。与年初相比,终端消费者用油成本大体持平,略有提高。

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2017年11月16日24时开启。

为何说国内油价年内第5次下调已成定局?

周四到周五交易日,国际油价大幅反弹,单日上涨2.17%,美国原油指数重回51.76美元/桶高位。推动油价上涨的最新因素是,国际原油输出国组织OPEC发布9月原油市场月报,其中更新了其对全球原油供需前景预期,将2017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上调了5万桶/日,至142万桶/日。但从9月中旬推动油价震荡向前的原动力,则是欧佩克与俄罗斯的减产。

预期与影响:华泰期货、中国国际期货(广州营业部)分析师认为,2017年油价7次上攻55美元均铩羽而归,证明市场空方力量极其强大。而更为重要的是,美国页岩气工业的盈亏平衡点在51~53美元之间。也就是说,如果油价上涨到了55美元,页岩气工业就开始全面盈利,市场供应量势必加大。为此,本次油价的反弹,是否能到达并穿过55美元,难度依然相当大。

油价近期反弹,对于金融市场会产生连锁反应。首先,国内大宗商品如煤炭、焦炭、沥青等黑色系产品与化工产品都将受到利好促进,即便冲高回落,回落的幅度也比较有限。再者,原油反弹,会促进国内原油期货的推出。最后,只要不暴跌,反弹也好,原地震荡也好,A股石化能源板块的业绩都会稳步提升,可关注石化能源板块中线投资价值。

据报道,近期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原油供应过剩、中东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多家资讯机构预测,本轮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或成定局。

报道称尽管近期欧佩克会议决定延长减产协议,美国原油库存连续下降,但由于美国页岩油钻井量持续增加,卡塔尔断交危机对减产行动产生威胁,市场对欧佩克减产有效性、美元原油库存以及成品油需求仍存有较大质疑,国际油价一路猛跌,WTI和布伦特先后跌破50美元关口。

如果本轮油价下调成行,则是年内第5次下调。截至目前,今年以来,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格已经历10次调价窗口,其中4次上调,4次下调,2次因幅度不足50元/吨而搁浅。截至上轮调价,2017年汽油零售价格累计下调175元/吨,柴油零售价格累计下调165元/吨。

对于国内成品油市场,从5月份开始,两桶油加油站的汽柴油零售价格战就悄然打响,优惠幅度空前,多数在每升1元至1.5元。其中,山东、河南、浙江、广东等地区的价格战力度较大。民营、社会加油站被迫跟进,引发市场份额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