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乙烯的现状走向

2.老司机解答一下,这几个石油公司的油品如何

3.中石油和中石化哪个好些?

大庆石化现在的油价_大庆石化官网报价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聚焦1983年至2003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波澜壮阔。在这不平凡的二十年里,中国石化历经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练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神州大地万象更新,石化工业生机勃勃。为了用好一亿吨石油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198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组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对全国重要的炼油、石油化工和化纤企业实行集中领导、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同年7月12日,由全国各地39个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正式成立,我国石化工业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石化总公司成立后,以“改革、开发、振兴”为己任,充分发挥集团化联合优势,团结奋斗,开拓前进。一方面,广泛筹措资金,组织重点工程建设。到“七五”末,大庆、齐鲁、扬子、上海等30万吨乙烯工程和镇海、乌鲁木齐、宁夏等大化肥工程全部建成投产,洛阳、广州、镇海等炼油工程和上海石化二期工程相继建成投产。振兴石化的“第一战役”初战告捷。原油加工能力由9588万吨扩大到1.24亿吨,乙烯生产能力由59.5万吨扩大到182万吨,石油化工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围绕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广泛开展装置等达标活动,并成功开发了具有同期国际水平的重油催化裂化、缓和加氢裂化、催化裂解等炼油工艺技术和乙烯裂解炉技术,重要装备和“三剂”国产化取得突破。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行改革,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集中统一管理的基础上,从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赋予企业自主权,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抓住基层建设不放松,建立并落实经济责任制,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夯实了企业管理的基础,保持了生产建设的稳定发展。到1990年,石化总公司圆满完成国务院批准下达的“三二九”承包任务(即在1985至1990年,总投入300亿元,总产出900亿元,1990年当年实现利税200亿元),为国家财政提供了积累,为企业发展积蓄了后劲,为振兴石化奠定了基础。

进入90年代,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后,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改革确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石化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石化总公司围绕过好市场关,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深化改革,从严治内,加快建设支柱产业。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上,实行集团化、国际化、多元化、股份化经营,进一步完善两级法人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海、镇海、燕山、齐鲁、扬子等企业进行整体或局部改制,在境内外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转换机制,促进发展。同时,加大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力度,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在重点工程建设上,集中力量组织了振兴石化“第二战役”,建成了安庆腈纶、福建炼油、辽化二期、茂名乙烯、九江化肥和一批深度加工和储运设施项目;推广燕山乙烯、镇海炼油等改造的经验,完成了扬子、上海、齐鲁、大庆等乙烯改造,走出了一条消除“瓶颈”、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在进入市场上,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加工进口原油,促进产销一体化,大力开发新产品,创造条件推动企业进入市场。在科技开发上,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组织“一条龙”科技攻关,内部扬长避短,外部取长补短,极大地促进了科技进步,到“九五”末,炼油技术基本可以立足国内,石油化工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创新,一批炼油、化工催化剂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在内部管理上,坚持“眼睛盯住市场,功夫下在现场”,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的基层建设和以资金、成本管理为中心的专业管理,开展生产装置、专业和企业全面达标活动,进一步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推广邯郸钢铁厂和上海石化、镇海炼化等企业的经验,促进了企业管理整体水平上台阶。经过进一步改革、发展、提高,石化总公司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资本重组此起彼伏,跨国公司实力更加强大。党的十五大后,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决定对石油石化行业实施战略性改组。1998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同时重组成立,分别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这是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石化集团公司成立后,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线,以市场为基础,进一步转变观念,转换机制,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效益,向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集团的目标迈进。2000年2月,经过整体重组改制,石化集团公司集中主业和优质资产创立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中国石化先后在境外、境内发行 H股和 A股,在纽约、香港、伦敦和上海上市,实现了股权结构的多元化,进入了国内外资本市场。2000 2002年,通过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改制分流等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减员增效,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职工队伍结构。与此同时,根据一体化产业链、油价与国际市场接轨等新特点新变化,石化集团公司不断完善资源、营销、投资、科技和人才等发展战略,努力扩大资源、拓展市场、降本增效、严谨投资,大力提高经济效益,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油气勘探开发方面,东部老区连续6年实现储采平衡有余,油气产量稳定提高,西部新区勘探取得战略性突破,资源序列得到改善。炼油化工方面,完成了加工含硫原油、成品油质量升级等炼油改造,特别是燕山、上海、扬子等乙烯第二轮改造,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成品油销售方面,通过收购、新建、改造等方式,大力发展终端网络,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石化集团公司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与国外大公司的合作,一方面引入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合资建设世界级石化项目,加快自身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走出去”开发国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

经过二十年改革发展,中国石化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1983年的石化总公司,业务囿于炼油化工,资产总额210亿元,销售收入272亿元,实现利税107亿元。2002年的石化集团公司,已是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营销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资产总额5769亿元,销售收入3780亿元,实现利税543亿元。2002年,石化集团公司位居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强企业第70位。

回首二十年发展历程,中国石化的每一步巨大跨越,都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二十年来,李人俊、陈锦华、盛华仁、李毅中、陈同海等同志和中国石化历届党组的同志一起,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政治,谋大局,牢记国有大企业的责任和办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业绩。

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会点上,回首往昔,我们备感自豪;放眼未来,我们激情满怀。中国石化二十年的辉煌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对照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尤其是超大型石油公司,中国石化的经济规模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石化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有严峻的竞争考验。最大的机遇就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石油石化工业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市场空间。最大的挑战就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更加开放,国内企业将直接面对国外大公司的全方位竞争。关键是要善于抓住机遇,趋利避害,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缩小与国外大公司的差距,积极应对挑战,赢得竞争的主动权。目前,中国石化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调整完善今后的发展定位和中长期目标,坚持“改革、调整、创新、发展”的方针,从战略上和策略上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力争到2010年,把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建成主业突出、资产优良、股权多元、科技创新、管理科学、财务严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存续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实现自立生存发展。与之相应,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成为资产管理规范、高效、精干的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力争到2020年,把中国石化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相信,中国石化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定能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征程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创造新的辉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石化走过的是不平凡的过去,迎接的将是更加美好的未来。

聚乙烯的现状走向

是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际油价的上涨,中石化经营业绩不断攀升,成为全球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在中油时代中,中石化先后建设了多个大型石化项目,如大庆石化、兰州石化、锦州石化等,同时推出了多个知名品牌,如加油站品牌中石化、石化加油站、化肥品牌华尔街等。

老司机解答一下,这几个石油公司的油品如何

我国聚乙烯行业通过近几年不断发展,截至2011年装置年产能达到1082万吨。在十二五期间仍有抚顺石化、武汉乙烯、四川炼化、大庆石化等装置投产,到十二五末期,聚乙烯产能将达到1667万吨。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聚乙烯国产量在1015.2万吨,表观需求量在1727.27万吨,从中可看出国内聚乙烯仍存在700多万吨的缺口不得不依托进口。因此,进口产品凭借其相对较高的性能和成本优势占据了我国聚乙烯市场的重要比例。但是随着国内产能的扩大和十二五期间烯烃原料的多元化,我国聚乙烯的自给率将大幅提高,对外依存度将逐渐降低。

需求方面,作为聚乙烯主要消费领域的塑料薄膜,由于其多应用于终端消费及运输环节,其需求的增长与国内整体经济形势的发展关系较大,基本维持着略高于国内GDP的增长,其增长势头稳定,存在需求刚性。从软包装薄膜产量统计来看,自2006年起平均以13%的速率递增,也印证了塑料薄膜的稳速增长。聚乙烯的另一个重要的消费领域是塑料管材,它的产量也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市政管道建设项目增加的实施不断增加。未来几年,城镇供排水、燃气管道,以及城市地下电力、通讯护套管道等市政用塑料管道仍将成为近几年的发展重点。 聚乙烯行业在稳步的发展过程中,其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我国是“少油缺气富煤”的国家,但是石脑油制烯烃是我国烯烃产品传统的主要生产方法,这势必造成我国聚乙烯存在原料和成本压力,并且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裂解装置开工将受限制。其次,我国石化企业的研发能力有限,产品多集中在通用料级别,而在高端专用料方面表现不足,这方面不得不依靠进口。再者,当前石化企业多采用定价或者是先挂牌延期结算的销售策略,对于延期结算的模式由于成本未锁定,使得贸易商无法发挥自己的灵活性,不得不跟着石化的指导价格确定售价。另外,产能和产业分布也不均,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南三大区,当然这和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有关,也和便利的交通运输相关联,但不协调发展致使三大区市场过于饱和,也不符合国家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

与此同时,下游塑料制品厂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行业中小企业众多,总体装备水平偏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集约化程度低、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无序竞争、抵御风险能力偏弱等。除上述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外,中小企业发展同时面临融资难、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等较为突出的问题。生产经营难度加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尚需改善。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烯烃原料多元化,制定了煤制烯烃和页岩气的发展规划。虽然这对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有重大作用,但是仔细分析来看仍无法改变石脑油制烯烃的传统地位。

我国再生聚乙烯行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在2009年的时候,整个行业逐步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动荡,盈利水平下滑,行业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1、原材料的制约。我国国产废料回收率仍处于低位,而且回收都以走家串户的方式,货源质量与供应量均不稳定。而作为塑料制品消费大国,我国对进口聚乙烯废塑料的依存度依旧保持在30%以上,所以行业依旧面临着原材料供应的制约,急需回收体系的正规化。

2、技术的制约。聚乙烯废塑料分拣费用占处理加工费用的三分之一,绝大部分从业人员为农村富余劳动力,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同时由于技术制约,再生聚乙烯颗粒质量难以保证,初级、低级产品仍占很大比重,应用领域受限,尤其是高端产品的空间占有量狭小。

3、集群化差。由于产业集中度不高,导致污水处理等相关设备体系不健全,政策监管难发力,行业呈现无序化发展。

4、政策的制约。我国再生塑料行业缺乏鼓励行业发展的完善的税收管理和辅助政策。虽然作为循环经济的的重要产业,但事实上再生聚乙烯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处于政策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中间地带,得不到支持。反而成了环保严厉打击对象,某些政策和实际生产其实有渐行渐远的趋势。

5、认知理念差。社会对塑料再生的环保理念认知度不高,媒体舆论对再生聚乙烯行业发展存在偏见,行业发展模糊。如今年的连云港“洋垃圾”事件,澄海玩具事件,媒体对此都采取了一刀切。 煤制烯烃是指以煤为原料合成甲醇后再通过甲醇制烯烃的技术。烯烃的巨大需求量、煤炭的价格优势和石油资源的紧缺,使煤制烯烃项目极具市场竞争力,是实现我国煤代油能源战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据了解,未来几年有将近20套煤制烯烃项目计划投建,但是煤化工是资源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大型产业,装置必须建在原料产地且对水资源用量极大,技术方面仍不成熟。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较2010年下降17%,而煤制烯烃从开采煤炭到生产对环境污染都相当严重,且国家准入门槛也逐步提高,能源税改革也表现了石化行业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迫切性。综合来看,煤制烯烃能否对聚乙烯行业发展带来冲击和替代,均需要进一步考量观察。

2012年3月,国土资源部在“页岩气十二五规划”中公布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25万亿立方米,虽然较之前EIA公布的数据略有减少,但我国的页岩气储量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技术基础和商业化条件较好,一旦政策到位,我国在借鉴美国页岩气开发的经验之后,结合本国资源和各方面条件,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页岩气产业,有望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

由于页岩气渗透率非常低,采收率在10%-20%,因而开发技术要求较高。国土资源部要求一是扎实做好资源评价工作,摸清我国页岩气资源家底;二是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形成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并实现页岩气重大装备自主生产制造;三是制定页岩气产业政策,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和标准,形成有序竞争的页岩气发展格局;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在规划中要明确部门分工,形成工作合力,使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包装材料的功能和多样化要求提高,比如保鲜膜、阻气阻光膜、选择性渗透膜、抗菌膜和印刷膜等,未来PE对于薄膜行业的应用领域将更加细化。

虽然我国耕地面积多年来呈减少趋势,但是18亿亩的红线不可逾越。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中高端农膜需求量逐渐增大,高性能、薄型化、多功能农膜需求增长较快。但农膜生产企业规模小、地域分布分散,高档生产企业较少。后期农膜市场的规范化迫在眉睫,未来农膜生产将向着集中化的方向发展,高端农膜的生产应用开发也将对PE技术革新提出新的要求。

管材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从PE管材企业现状来看,业内企业普遍存在产品雷同、新产品开发缓慢、原料主要依赖进口的问题。企业需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细分市场,并拓展应用领域,唯有如此才能在产品应用方面达到更高的层次,从而获取更多收益。虽然整体管材行业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国十二五计划对于加速农村改造、农村城镇化、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等要求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市场对于管材原料的需求,后期管材料的市场前景依然明朗。

电缆行业的发展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电网建设的加快,特别是特高压工程的投入建设,对电线电缆料的需求将增加;其次,我国消费电子和微电子产业仍将快速发展;再次,我国3G产业在兴起,且宽带网络建设将加速,电缆行业发展前途光明。

中石油和中石化哪个好些?

这几个石油公司的油品都不错,深得大众喜爱。不管中国石化还是中国石油,都是国家认可成立的公司。中石化是在1983年成立的,而中石油是在1988年成立的。从企业来说中石油,中石化都是国有企业。众所周知燃油车都是需要加汽油的,平时油价低的时候还好,一旦油价上涨广大车主加油的费用也会大大增加。在加油这方面我国有着“三桶油”,不过日常生活中老百姓还是更加倾向于中石化和中石油这两家。

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目前,中石化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第二大油气生产商,是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三大化工公司,在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位。中石油:是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

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是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一家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而就在2018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石油排名第4位。中石化:组织所属企业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组织所属企业石油炼制;组织所属企业成品油的批发和零售;组织所属企业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经营活动

三、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区别:

1、中石油以开采为主,油田比较多。中石化以后期加工为主,所以炼油厂比较多。

2、中石油主打的是北方地区,因为北方油田比较多,例如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基本上大多数都是国内自产的。

3、中石化主打的南方地区,但南方产油比较低,大部分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从原油的角度来说,都是亚洲大陆的石油,相差不多,两种都是国家前500强,对油品都是极高的要求,品质差不多。但中石化的油相对来说,要贵一点。

正常情况下,在部分城市中石化的油品要略好于中石油的油品,原因有二,如下:

其一,78年以后中石化主要从事成品油的销售工作(中石油主要负责原油的开采和炼化),比较注重销售环节的管理,油本身区别不大,谁管理的更细致,谁的油品就会好一点,虽然最近关于中石化的负面报道不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石油在零售管理方面至少要落后5年。

其二,中石化的油一直是比中石油要贵一点的,这一点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两家的理念是不同的,中石化想靠品质取胜,而中石油一直认为价格才是硬道理,从企业内部经营宗旨就能看出一二,中石化追求利润最大化,即使在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竞争激烈的时候,也只把少数省国道加油站降了价,而想要保证利润最大化,必须保证油品质量。

区别:

中国石油的全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的全称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两者在原来石油部的时候,中国石油是生产企业,中国石化是销售企业,所以现在中国的油田除胜利油田,中原油田以外,大油田基本上都在中国石油一方,两者以黄河为界,所以在南方您看到的是石化的加油站比较多,在北方基本是中国石油的天下。中国的油田几乎都在北方如“大庆”,“辽河”,“胜利”,“中原”,“长庆”,“克拉马依”等。

由于地域“等”原因,北方的炼厂都炼制国内北方油田的原油,而南方少油田分布,大多炼制进口原油。所以,中石油的油田多,中石化的炼油厂多。“中石油”和“中石化”基本上是“北”与“南”分据,南北分治的。即北方是中石油的地盘,南方是中石化的地盘。但是这些年的局势有所突破,就如同网通和电信开始南下和北上一样,中石化也开始北上,中石油也在向南渗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了与国外的石油公司,例如韩国SK等竞争,国家让中石油中石化两大企业在对方地盘上互建加油站,抢占好地段,最直观的辨别方法就是看站的颜面包装,再有就是看衣服,中石化是蓝色的,中石油是红色和**的!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业务结构上是一样的,都是上中下游综合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中国石油的前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主管石油的开采、存储和运输,基本都是上游业务;中国石化的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主要进行炼油、石油化工、成品油分销的业务,基本是中游和下游业务。2000年两家进行重组,中国石油的一部分油田勘探开采企业划归中国石化,中国石化的一部分炼油企业、销售企业划归中国石油,这样,两家结束了单一业务的历史,都是成为了全业务公司。目前中国石油上游业务的实力仍然是强于中国石化的,而中国石化的炼油、销售业务是强于中国石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