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的作品目录

2.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比较

3.为什么美国 法国 等打利比亚

4.卡扎菲真的死了说说大家的感想? 反对派一盘散沙,最恐怖的国家大家都知道是那几个,

5.说说国际油价及其对上游人的那些影响

6.法国与利比亚有什么渊源?在利比亚问题上这次法国为什么充当出头鸟

中印最新油价对比_中印今日印度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变幻莫测、危机不断,其背后则是世界步入动荡多变的秩序重塑期,国际及地区秩序更替复杂、重塑艰难,各种矛盾亦随之叠加爆发。在此背景下,中国“战略机遇期”中的风险面有所上升。

第一,秩序之基呈现力量对比新分化。世界力量对比是国际秩序的基础,大国间实力消长必然引发国际秩序重塑,当今国际战略格局演进呈现新分化。

发达国家有升有降、分化加剧。美国经济复苏“一枝独秀”,“一超”地位回稳。以页岩气、3D打印、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动力释放,加之力度空前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奏效,美国2014年经济增长2.4%并向3%以上高位迈进,在2015年国情咨文中强调“美国业已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对外,美汲取“盲目开战”教训,注重施展“巧实力”,避免直接卷入军事冲突,而是强调借助盟友伙伴、利用与制造地区矛盾、假手多边规则、“制人”而非“制于人”等。与美国“走强”形成鲜明反差:欧元区复苏严重乏力,乌克兰危机与中东大乱局严重恶化其安全环境,可谓内外交困、影响力下降;日本“安倍经济学”穷途末路,外交上坚持顽固右倾、挟美自重、与邻为恶,方向性错误加剧实力下滑。

新兴大国有喜有忧、分化明显。中印继续领衔新兴经济体增长,2014年分别增长7.4%和6.9%,当前中国改革正挺进纵深,印度改革步伐也显著提速。俄罗斯与巴西因遭遇内外困境,经济增速大幅下挫:俄因乌克兰危机几番受西方制裁,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更是令其雪上加霜,预计2015年俄经济将萎缩3%;巴西受制于外需低迷,陷入了衰退滞胀。

国际格局渐呈中、美“两枝竞秀”与“双引擎”态势。金融危机引发大国力量对比重新洗牌,中美成为GDP总量在10万亿美元之上的仅有的两国,世界多极化格局渐入中美齐头并进与各自引领的新阶段。

第二,秩序之争凸显三对大国矛盾。大国是国际秩序博弈的主体,大国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国际及地区秩序,当前大国博弈凸显三对矛盾。

新兴与西方大国两大“集群”竞逐国际秩序主导权。新兴大国联合自强继续发展,“金砖国家”成立开发银行,共同扩大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中俄共同致力于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另一方面,美国利用欧亚大陆两端地缘矛盾强化美欧、美日同盟,借助推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整合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把持国际体系主导权。

俄西矛盾激化,俄与美欧在乌克兰问题上激烈角逐。美欧与俄围绕乌克兰危机爆发冷战后颇为罕见的大国对抗,俄西矛盾骤然升级被指形同“新冷战”。在此较量中美成为操控矛盾的实际受益者,欧盟与俄则是“双输”。与此同时尽管美欧总体一致对俄,但也存在分歧,尤其是在美德之间。

中美“竞合博弈”更趋复杂。随着中美实力差距缩小,双方战略竞争更趋激烈。政府不甘受制于乌克兰危机与“伊斯兰国”,执着在亚太方向加大投入,继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重点介入亚太海洋争端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强化同盟体系及美印合作,力求“限制”中国崛起、维持其亚太主导权。

第三,三大地区秩序艰难重组。地区秩序是国际秩序重要组成部分,地区秩序变革也是国际秩序重塑的重要内容,当前东欧、中东、亚太三大地缘战略正经历“板块”裂变重构。

乌克兰危机冲击冷战后欧洲秩序。乌克兰危机折射出西方与俄激烈角逐东欧及“后苏联空间”。由于西方一再挤压俄战略空间,美在2014年初再度导演乌“颜色革命”颠覆亚努科维奇政权,招致俄强烈反击,俄趁机兼并乌克里米亚,俄乌在乌东部问题上对抗加剧。

大乱局瓦解中东旧秩序。2011年中东大变局以来形势复杂严峻,诸多矛盾交织发酵,尤其是“伊斯兰国”趁乱崛起、跨境库尔德人走向联合等挑战中东国家间既有边界,地区秩序及“变天国家”的内部秩序重建艰难。

三方互动博弈加剧亚太秩序“代谢紊乱”。美国多管齐下竭力攫取地区主导权。中国主动塑造稳步扩大自身主动权。区内一些国家或“脚踩两条船”,或傍美制华,努力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第四,非传统安全新挑战多发高发,凸显全球治理缺位失序。当前,非传统安全新挑战层出不穷、危害增大,彰显全球治理低效乏力及机制滞后。表现在:埃博拉等重大疫情挑战全球公共卫生防控机制;国际恐怖活动新的高峰期考问全球反恐合作,“伊斯兰国”、“基地”分支、“博科圣地”等一再制造血腥惨剧;气候变化危害呼唤全球集体行动;网络空间无序竞争折射规则主导权角力。

面对动荡多变的国际秩序重塑期,中国当以出台《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为契机,统筹内外,兼顾发展与安全,稳扎稳打、稳中求进、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国际秩序变革博弈的战略主动权。

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的作品目录

来自知乎以为网友的回答:

留学两年,学校在森美兰州的尼莱:1.除吉隆坡市区外没车寸步难行,马来国产车不贵,油价对比中国稍便宜.但马来的道路交通真的很一般,该塞车(堵车)的时间各种塞车.

2.亚航机票真的好便宜(转到KLIA2前),从吉隆坡去到槟城,新山,新加坡(包括其他廉航如捷星)和泰国的机票便宜过大陆火车...到现在都后悔没有趁机票便宜时候去澳洲和东马玩一趟...转到KLIA2后,除了大促外亚航机票已经完全没有竞争力,现在飞吉隆坡都只看国泰和南航…

3.近一年马币贬值很多,KLIA十一月的化妆品银联刷卡折算人民币价格竟然低过香港机场,购物好时间.但是后来政府为了止损上了GST…加上近期人民币贬值,两边相加买之前还是要考虑下了~

4.无论是华人档马来档还是印度档,马来美食在民间,无论茨厂街阿罗街的吃的都不如找当地朋友带你去吃,快餐方面,多米诺披萨比必胜客流行,KFC基本已经马来化去了一次之后再也不去了,其他与中国无太大差异.

6.马来国民汽水叫100plus,可口可乐在这碾压百事(可口量少价高,百事量大价低).泡面少数还不错,多数很难吃.酸奶脱脂了很难喝,牛奶比国内好喝但是是冰的很少喝,冰淇淋都是雀巢和和路雪,美禄是这里的国民冲泡饮料,雀巢在这赚钱基本靠它.咖啡牌子很多,白咖啡还不错,不是很习惯这里老uncle喝的袋泡南洋咖啡.一直想学做的生熟蛋,早餐吃那个加酱油算是很奇特的体验

7.一年365天的夏天,有太阳的时候热到不能站在阳光下,没太阳的夜晚也可只开吊扇最小档入眠.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非必要场合基本穿拖鞋.

8.如果住在非核心城区的话,附件每周会有1到两次的夜市很值得一逛,水果比Tesco,aeon,giant之类的超市便宜但质量也稍差,还有好多种饮料和三个民族的小吃售卖.除此之外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即视感.

9.马来的互联网基础服务比中国落后,价高质裂,一直调侃自己在大陆承认的海外学历国家中选了个网速最慢的来读...同时很多视频网站的内容仅限中国大陆地区IP播放也很蛋疼,想**回去的赶脚不是谁都能懂的.

10.马华都是语言天才...泰米尔语中文广东话福建话英语马来语,每个人起码会说两种以上,会不会写就不保证了.和其他族只能用英语了,你会的他不会,他会的你不会.

11.真心跟马来人玩不到一起去,跟穆斯林根本不是一个圈子的.跟印度人基本是淡淡之交,不过有一个中印混血的好朋友,通过她认识不少印度人,也听到不少印度八卦.

12平时没啥大病就小诊所解决,同样是去看得登革热的同学,公立医院四十个病人共用一个大病房,私立医院设施堪比星级酒店,当然公立医院对马来国籍人几乎免费,私立医院的价格没保险几乎付不起.

13.无论是哪个族的,这里的有钱人的生活可以让你见识到什么叫Rich is different.但是其实在马来闯荡打拼不容易,虽然这里的竞争程度和进入名企工作的机会也是优过国内,但随着马币贬值,在这里做工的工资收入吸引力已经不及北上广深,更别提新加坡了(虽然坡县的消费也超高),要想富,找路子创业是必须的.

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比较

第一章 科技股泡沫的破灭

——最近的灾难能让我们警醒吗?

牛群的疯狂

关于科技的必然真理

无所不在的谎言

第二章 对于灾难的争论过程

缺乏远见的华尔街

缺乏远见的政府

缺乏远见的媒体

第三章 文明的衰落

——原因和解决办法文明的脆弱

我们所知道的文明的覆灭

领导阶层的失职

生存的关键

第四章 我们的心理盲点

——盲从他人、崇拜权威、群体思维

我们可预知的弱点

当盲人带领盲人的时候

克服我们的心理障碍

第五章 华尔街的疯狂

——投资者如何克服集体性盲目

传统的平庸

与众不同的个性

抵制集体性盲目

缺乏远见的错误

具有开放心态的投资者

第六章 最危险的危机

我们在最近的危机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所不知道的

我们还有多少时间?

第七章 “中印大同”和未来的石油危机

节约使用能源的可能性

我们不能增加石油生产吗?

依赖别人的麻烦

油价究竟能涨多高?

第八章 每桶200美元的油价将会造成的混乱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以及决策者的困境

债务的阻碍

唯一可能的解决办法

第九章

20世纪70年代对未来10年的投资有什么启示

更可能出现的情景

如何在通货膨胀和能源价格高涨的时代里投资

不切实际的期望

第十章 明天的世界

——衰退、停滞和大规模的战争

对科技的错误期待

直面现实:我们文明可能出现的衰落

确保我们文明的长期延续

最大的威胁

第十一章 生存规划

——石油替代品

成见的障碍

最有希望的解决方法

生存规划

必须的替代性能源

政府与“反抗能源短缺的战争”

本章后记

第十二章 主次颠倒

——我们今天面临的最大障碍

政府的错误做法

以自我为本位的消费者:支持或者反对

自私自利的石油工业

看远不看近的学术界

第十三章 你个人的选择

——极度的富有还是可悲的贫穷

在通货膨胀高涨的时候赚钱

第一种投资陷阱:现金投资

第二种投资陷阱:债券

从现在开始,唯一值得持有的债券

第三种投资陷阱:股票

为什么通货膨胀将会导致股票价格收益比率降低

避免那些损失最为惨重的板块

能源的双重打击

第四种投资陷阱:小型股票

第十四章 在未来的经济崩溃中赚钱

第一种最佳投资:黄金和黄金股

第二种最佳投资:石油和石油股

为什么看好石油服务公司

第三种最佳投资:房地产

第四种最佳投资:中国和印度

防范通货紧缩

第十五章 下一个热点投资板块

——替代性能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风能的作用

利用液化天然气

其他替代性能源

未来的汽车

应对能源危机的一个万无一失的投资组合

财富和生存:其实它们是一回事儿

参考书目

为什么美国 法国 等打利比亚

GDP :2003 年中国GDP总量为1.08 万亿美元,列世界第六位,印度GDP达4794.04 亿美元,居世界第12位。按 PPP 计算 GDP,20043年中国GDP为49660 亿美元,印度为24320 亿美元。2004 年中国人均G DP 牗 PPP牍为4329 美元,印度为 2464 美元。1990 —2000 年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10.3%,印度为6%。 印度已经落后中国一大圈 时间:2005/03/11出处: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3月5日一期发表文章对比中印两国的发展,正标题为《巨大的差距》,副标题为《如果这是一场赛跑,那么印度已经落后一圈》。文章摘要如下: 城市面貌差距明显 相隔几年重访北京或上海,你会对眼前的变化感到目不暇接。走出新机场,新的高速公路就把你带进市区。路边不时出现一些新的高楼大厦,以前熟悉的建筑物似乎在水泥丛林中消失了。中国部分地区也许经历了历史上最大的建筑高峰期。 而回到德里或孟买,却一切依旧,令人有点沮丧。机场惟一的变化是拥挤的移民大厅里的排队系统有所改善。通往市区的道路即使在夜里也严重堵车,卡车上印着“请鸣笛”的标志。在交通堵塞的路段,残疾人和怀抱婴儿的年轻母亲隔着车窗乞讨。也有一些新的建筑物或新的公路,在德里,还出现了一条崭新的地铁。但是,正当邻国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时候,印度从外表看几乎仍然是老样子。 要衡量这种差别是困难的。印度人说,中国的统计数字是那些想给上司留下好印象的地方官员编造出来的,这些统计数字不可靠。可是,从广义上讲,这些统计数字所显示的趋向以及它们所说明的问题————中国超过印度————是合乎情理的,而且也符合眼见的事实。反对用统计数字作依据只是印度人否认中国超过印度的一种做法。 许多印度人很不耐烦,认为外国人只看到机场和乞丐等落后的一面,却看不到印度取得的许多成就———包括印度最近高速发展的经济。连一些外国人也忍无可忍,不知道那些外国人为什么要透过这种低效率和贫穷现象来看印度所取得的成就,不知道他们的东道主如何能长期在这种低效率和贫穷的背景下谋求发展。中国的变化给他们提供了敲打印度的棍子。 中国GDP十年来增长更快 可是,在中国也有乞丐,数据方面的差距也是最近才出现的现象。用人均购买力来衡量,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超过印度。自那以后,两国经济都有了飞速的增长。印度的GDP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5.6%,从1991年至2003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5.8%。中国的增长是可以比较的,但起点高得多,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9.3%,从1991年至2003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9.7%。 由于印度人口增长率高得多,人均GDP差距变得更大了。在1990年至2003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长8.5%,而印度只有4%。因此,2003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按目前的美元汇率折算————是1100美元,而印度只有530美元。鉴于两国不久前还大体相当,这种差距是令人吃惊的。考虑购买力因素进行调整后,中国的富裕程度比印度超出70%。 从“千年角度”研究两国情况的经济历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认为,两个世纪前,中国略富于印度,但自那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比印度穷。按199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印度人均国民收入从1820年的533美元增长到1913年的673美元,而中国却从600美元跌到552美元。到1950年,印度人均国民收入是619美元,而中国只有439美元,尽管从绝对数字看,中国在全球GDP中所占的份额仍然排在印度之前。自那以后的每个十年中,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都超过印度。 这一发展的一个结果是,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印度的人口和GDP在世界总人口和总GDP中所占的百分比基本保持不变。而中国的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1/4降到1/5。在20世纪里,中国经历好几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在1958年至1961年又经历历史上最严重的人为的饥荒。自1980年起,严格控制生育的政策遏制了人口增长率。与此同时,中国在世界总GDP中所占的百分比———考虑购买力因素进行调整后————已经从1913年的8.9%增长到2000年的11%,去年又增长到13%。 国际贸易差距很大 用国际贸易来衡量,两国之间的差距就更大。在1990年,中国在世界出口中所占份额是1.9%,在世界进口中所占份额是1.6%。到2003年,中国在世界出口中所占份额是5.8%,在世界进口中所占份额是5.3%。去年,双向贸易增长36%,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三大贸易国,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贸易额与GDP之比增长70%以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接近那个数字。而印度的贸易额与GDP之比只增长23%。 印度的贸易也增长很快,去年增长16%。即使如此,印度去年的双向贸易总额只有1500亿美元左右,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年占份额不到1%。连续三年,中国贸易增长的部分都超过印度的外贸总额。这意味着两国在全球贸易系统中的分量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改变了相互间的看法。印度出口商在两年前担心中国的竞争可能是他们的末日,现在却担心中国实现硬着陆可能会破坏正在发展中的一个大市场。 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印度的将近五倍,在2004年增长2070亿美元,到年底达到6100亿美元。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已经成为富国经济论坛中的一个重要伙伴。根据它自己提供的数字,中国去年在全球商品贸易增长中占12%。 印度贫穷人数比中国多 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人民担心正在出现的贫富差距,但是,经济迅速增长已使生活在贫困状态的人口比例大大下降。据世界银行说,靠每天不到1美元生活的人数(用购买力平价来衡量)在1981年到2001年期间减少了大约4亿人。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戴维·多拉尔说:“贫穷已经基本上消灭了,对此我们很有信心。”但印度还没有消灭贫穷。据印度政府提供的数字,印度贫穷人数在1977年至2000年期间减少6900万人,但仍有2.6亿人仍然生活在贫穷中。世界银行估计,35%的印度人靠每天不到1美元生活,而只有17%的中国人靠每天不到1美元生活。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数字,中国营养不良的人数在1990—1992年期间有1.94亿人,十年后已经减少到1.42亿人。在印度,相应的数字是2.21亿人和2.16亿人,说明其营养不良的人数仍占世界营养不良人数的1/4。印度大约47%五岁以下的儿童体重过轻,而中国只有10%。印度的婴儿死亡率是65‰,而中国只有30‰。印度人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是63岁,而中国人是71岁。印度的成人识字率是57%,而中国是91%。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设计的人类发展指数中,中国得分0.745(满分为1),在177个国家中名列第94位,而印度得分0.595,名列第127位。然而,值得引人注意的是,用这些基本生活标准来衡量,中国的起点比印度高得多。 当然,如果说人们可以从一大堆混乱的数据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统计数字来说明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差距的话,那么,这个统计数字很可能就是妇女文盲率。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中国87%的成年妇女识字,而印度只有45%。许多东西都是随女孩接受教育而来的:全家更高的健康程度和受教育程度以及更长的寿命;更有生产力的工人;以及对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的推动

卡扎菲真的死了说说大家的感想? 反对派一盘散沙,最恐怖的国家大家都知道是那几个,

利比亚局势,卡扎菲可能获胜

最近,利比亚局势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局势何去何从?众说纷纭。目前来看,大国都在跃跃欲试,利比亚正在上演四国演义。中俄欧美四大强,就利比亚内乱问题,在持续角力。美英开始想军事介入,高调排兵布阵,后又想设立所谓的“禁飞区”,为反对派提供空中保护;法国今天在新闻说,承认反对派政府,要求卡扎菲下台;德国、意大利等与利比亚亲密的国家,似乎还没有表态;中俄阿盟等,反对外国势力介入利比亚内乱,要求确保利比亚主权和领土完整。加上利比亚国内的信息比较混乱,所以局势的走向,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反正俺闲着也是闲着,俺就利比亚局势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还是那句话,俺说得对的,请大家给点支持,说错了,朋友们也别怪,拍砖轻点。哈哈。

俺就利比亚局势走向,分成三个问题来分析:一是利比亚的战略地位和价值。二是决定利比亚局势走向的主要因素。三是我的预测。

一、利比亚的战略地位和价值。

1.利比亚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利比亚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北非重要的油气生产国,其生产的油气主要出口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石油生产国。石油及其产品出口占利比亚出口总值的95%以上。石油是利比亚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而且,利比亚的石油公司是国家控制,这意味着石油收入的财富,掌握在卡扎菲政府手里。

2.利比亚是地中海、欧佩克、非洲重要国家。

利比亚在非洲、欧佩克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欧盟提出的所谓“地中海计划”,实质是将地中海国家纳入自己的经济势力范围,进行经济上的整合。从这次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的内乱来看,欧盟并没有这个能力去军事整合地中海,因为地中海的制海权,掌握在美国手中。

3.利比亚是伊斯兰国家。

利比亚人大多是阿拉伯人,是伊斯兰国家。利比亚大约有600万人口,是北非最富裕国家。从利比亚的国内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卡扎菲执政40年,总体上还是得人心的。

二、决定利比亚局势走向的主要因素

1.大国因素是关键。

利比亚是地中海国家,目前地中海制海权被美国所掌控,欧盟无能为力。利比亚是原意大利的殖民地,其石油出口也主要是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所以这次利比亚内乱中,这三个国家没有正式表态。

利比亚内乱,已经造成了两个层面的分裂:一是欧美分裂。欧美在如何对付利比亚局势问题上,已经有战略上的分裂。因为利比亚等北非国家,离欧盟最近,是欧盟传统的势力范围。美英想武力干涉利比亚,甚至想设立“禁飞区”,对利比亚的反对派进行支持。二是欧盟内部的分裂。与利比亚关系密切的国家,大多没有正式表态,说明对美英法目前的做法,持保留甚至反对意见。这势必造成欧盟内部的分裂,不利于所谓的地中海计划的发展。

利比亚内乱,油价高涨,俄罗斯是乐见其成的,但俄罗斯未必愿意看到美英控制利比亚。利比亚是一块肥肉,那是因为石油,俄罗斯是一个卖油国家,利比亚这块肥肉,是针对欧美中印日等需要买油的国家而言的。

作为美国来说,把利比亚内乱当成一次登陆非洲的机遇。利比亚一直是反美国家,而且反以色列。卡扎菲也一直被美国所打压和遏制,甚至美国1986年对利比亚进行了“黄金峡谷”行动。同时利比亚内乱,可以打击欧元,分化欧盟,为美国压服欧盟提供了可能。

大国在利比亚局势上的博弈,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联合国的政治层面上,获得主导权。目前联合国通过了对利比亚的制裁,但如何实施还是一回事。因为联合国不具有实质的约束力,大国是各行其是。关于授权 动用武力和设立禁飞区,在联合国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利比亚牵涉到各大国的战略利益。二是地中海制海权的争夺上。利比亚是靠石油收入,靠进口粮食的国家,该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里。所以,地中海的制海权,关系到利比亚格局的走向。当然,如果利比亚能够获得非洲国家的支持,开辟陆地的补给线,那么稳定国内局势就有了更大的胜算。三是利比亚国内力量的支持上,进行博弈,需要真刀真枪干了。

2.地区国家的态度。

阿盟对利比亚的意义不大,因为阿盟难以做出实质性的行动,影响利比亚国内局势。但是非盟和利比亚的接壤国家,倒是可以对利比亚的国内局势有深刻影响。比如为利比亚国内力量提供武器、粮食支援,甚至兵力支援,都是可能发生的。在这方面,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乍得、苏丹、埃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他们都很容易为利比亚国内力量提供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线。

3.利比亚国内力量对比。

其实,卡扎菲还真有点水平。在欧美的腹心地盘,敢于举起反美大旗,而没有被灭掉,就凭这一点,卡扎菲就不容易。从卡扎菲执政四十年来看,利比亚的经济发展不错,石油收入全部归国有,有点类似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利比亚人民生活水平不错,是非洲最发达国家,看来卡扎菲还是得利比亚人民民心的。目前所谓的反对派,并没有卡扎菲内部政权人物当头,而且是一盘散沙,这和埃及的态势类似。

利比亚共有600万人口,大多居住在城市。其中首都的黎波里就有200万人口,进出口占利比亚的60%;班加西有100万人口,进出口占利比亚经济的30%。目前的态势是,卡扎菲牢牢掌控了军队和首都的黎波里。反对派则占据班加西。的黎波里与班加西相距1000公里左右,班加西能够被夺取,在于利比亚政府鞭长莫及,而且有外国势力介入,支持反对派的结果。

随着乱局的持续,利比亚人民的生活水平会急剧下降,反对派能否掌控局面,获得占领地的民心,就是一个未知数了。美英等国想军事介入利比亚,是掠夺财富来的,是扛着枪炮来的,不是来救世的。这个在伊拉克就已经证明了这点,相信利比亚人民不会愿意过伊拉克人民的苦难日子吧。所以,时间越拖,对反对派只能是越不利。

三、我的预测

我的预测:卡扎菲能够平定乱局。

原因在于四点:一是卡扎菲执政四十年,把石油资源从殖民者手中收归国有,提高了利比亚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还是把利比亚治理得不错,在利比亚还是得人心的。随着内乱时间的持久,反对派的窘境就会越来越凸显,民心的作用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二是卡扎菲在位四十年,一直是在美国的打击和制裁中生存下来的,对军队、对国内政局的掌握力比较强,如果不强也早垮台了。在逆境中生存下来的,往往是枭雄。而且,卡扎菲执政四十年,一直掌控着利比亚的石油财富,这个是卡扎菲有控制局面的财富资本。三是美英把富裕的伊拉克折腾成那样,这必然让乱局中的利比亚人民反思,难道他们想过现在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吗?如果想,那么就让美英军事入侵;如果不想,那么就该起来反对美英的外国势力干预内政。四是利比亚不缺大国支持,因为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大国利益的不一致性,决定了利比亚不缺大国支持,获得可靠支持的重要原因。

当然,大国因素还存在变量。一是美英会不会强行军事介入,如果强行军事介入,那么世界舆论将一片哗然。因为美英已经违法入侵伊拉克失败,难道再次绕过联合国违法入侵利比亚?二是美英会不会建立禁飞区?为反对派提供保护,并用科索沃模式打击卡扎菲政府?如果这样的话,北约如果不面临瓦解,那么欧元将失去发展根基,地中海将不得安宁,我们的海军看来不得不去地中海护航了。三是中俄欧会不会联合,在利比亚问题上形成合作?随着态势的改变,欧盟联合中俄抗美将成为必然。

局势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边看边评论吧。

勇当缩头乌龟,这是我对中国的预言

说说国际油价及其对上游人的那些影响

中国和美国单挑、、 你说谁会赢? (美国),为什么? 美国那么先进、美国擅长空战、、 中国人最猛的是什么? 陆战、、 明显 美国赢、、 一炸就是多少人命纳、、、

现在中国又被 美国喊的多少小国家来攻打中国、

有 ,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印度、 还有欧洲的、英国、法国、

美国还没出动、 只是在观战、 前久新闻报道说 中国在和越南 海战、

美国没出动。 就是喊那些国家打中国、 以免毁了美国的名声、

那些小国家 不敢反抗、一反抗就被美国打、、 所以、、、、、、、

最恐怖的国家是 美国、 大家别害怕、、

这战打不起来的、、 他们也不敢打中国、、 中国也有核武器、、 中国那么大、、、他们敢丢核武器来炸?地球能耐得住吗?、、、 大家想过这问题没?

如果真打了、、、、 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楼主 我想、你懂了!

法国与利比亚有什么渊源?在利比亚问题上这次法国为什么充当出头鸟

转眼间,离开油气勘探行业已三年有余。这期间,国际原油价格起起伏伏,近期受到疫情影响更是令人乍舌的低到10多美元一桶,甚至在过去的4月期货市场中梦幻般跌到负值,真是活久见。被誉为工业血液的石油,竟然会比水还便宜!原油是否还会回到曾经辉煌的时代(100多美元/桶,巅峰接近150美元/桶)?从事石油勘探开发是否还有好的前景?相信很多人,尤其是石油人心中都存有这些问题。国际油价的急剧波动,时刻会牵动大家紧张的神经。自己的求学、职业经历也深深地受此影响,有必要扒一扒、扯一扯影响国际油价和石油人的那些来龙去脉。

一、极简国际油价史

让我们以布伦特原油为例回顾国际原油价格历史(布伦特原油产自北大西洋北海布伦特地区,低硫、轻质、品质佳)。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世界石油主要受西方国家石油公司七姊妹控制,原油价格长期稳定在2美元/桶以下。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涨至12美元/桶,70年代末第二次石油危机时快速涨到40美元/桶。

80年代中期,沙特低价出售石油,非OPEC产油国产量增长,市场需求低迷,油价整体上回落,到1998年底跌至10美元/桶。

1998年金融危机过后,随着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快速发展,对原油的需求大增。原油价格从十几美元一桶,一路高歌猛进涨到2008年接近150美元/桶。话说“爬的高,摔得惨”,紧接着的金融危机,将油价从巅峰快速拉入深渊,不足5个月,跌落至近40美元,如过山车一般。

随后,通过OPEC几次减产保价,各国政府积极救市,经济逐步趋稳,需求回升,油价反弹。殊不知,这期间半路杀出了程咬金——美国页岩油(从生油的泥岩、页岩中压裂采出来的原油)。美国页岩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膘肥体壮了。2011年,美国页岩油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2012年达到1亿吨,2014年达到2亿吨,2018年突破3亿吨(占美国当年原油9亿吨消费量的1/3),俨然成为原油市场的“杠把子”。原油供给大量增加,加上OPEC拒绝减产(意在通过低油价扼杀不具成本优势的美国页岩油),布伦特原油于2014年中6月从115美元左右跌至2015年底12月30美元左右。2018年,由于OPEC、俄罗斯的减产,油价曾一度回升突破80美元/桶。

谁也不曾想到,2020年突然肆虐的新冠肺炎,会对原油的需求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生产停摆、运输阻滞,数十亿人居家隔离,天上的飞机稀疏了,地上的道路通畅了……,原油价格也跌到了冰点……,现正缓慢艰难的回升之中。

二、油价的影响因素和未来几何?

从国际原油价格的历史来看,本质上仍受供需关系的控制。影响供需关系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产油大国的增减产措施、消费大国的经济发展、相关技术的进步(勘探开发技术进步、燃油效率提升、新能源的发展等),其他的诸如战争、石油工人大罢工、异常天气、近期的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也会造成油价的急剧波动。

未来的国际油价会如何?

个人愚见,短期内新冠肺炎的影响下,生产和经济活动的萎缩,人们的出行活动大幅减少导致对原油需求快速下降;另一方面,原油的生产不能迅速减少(原油生产不是水龙头出水那样可随开随关),市场上原油供大于求的状况持续加大。后续随着各国生产的恢复,尤其是中国逐步取得抗疫的胜利,生产经济活动正迅速恢复,会加大马力将耽误的生产追回,原油的需求将逐步回升。相信疫情过去后,油价会迅速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甚至会冲到一定的高位。

中长期看,油价应该会回到五六十、六七十美元/桶的合理范围,这是符合多方利益的。即使OPEC通过价格战逼迫不具成本优势的美国页岩油退出(目前已有公司破产),但这将是暂时的,因为谁也无法忍受长期的成本价或亏本出售原油。就算是产油成本极低的中东各国如沙特、科威特、卡塔尔等(生产一桶原油成本在几美元到十几美元),也难以为继。毕竟,以上诸国的财政、经济高度依赖原油出口,一向挥金如土的壕们因油价过低、收入减少而去吃土,是万万不能的。必定会通过适当减产,好让油价回到相对高点的位置,维持较好的财政状况。一旦油价回归较高水平,页岩油也就很快恢复繁荣,并且越来越顽强(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成本会逐步降低),如打不死的小强一般。

另一方面,虽然各国环保政策的趋严、各种新能源的蓬勃发展,会挤压煤炭、石油等碳高排放能源消费的空间。当前及较长一段时期内,尽管煤炭、石油占能源消耗比例将逐步降低,但绝对消耗量仍将缓慢增加。毕竟人口众多的中国、印度等国经济仍在较快发展,对能源的消费仍有较大的增长需求,2018年中印两国石油消费量增长占据全球增长的2/3。其他东南亚、非洲国家的GDP增长近几年表现也比较抢眼(如果没有水分的话)。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就会增加,众多发展中国家石油人均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缺口。

……

原油价格过低,不全是好事。油价过低,除了对油气勘探开发行业带来沉重影响外,还会对已经发展势头良好的清洁能源产业带来严重的打击,遏制其发展。而清洁能源是将来我们降低甚至摆脱原油高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们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0%,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已成当务之急。

影响国际油价的因素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三、对上游石油人的影响

好了,我们来看看国际油价的变动对上游(勘探开发)石油人的影响吧。

曾经,怀着那份热爱,自己报了这个行业的“黄埔军校”。印象中,那些高耸的井架、庞大的平台、如网的管道、机器的轰鸣,加上“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式的豪(教)言(育)壮(宣)语(传),很能让人热血澎湃。的确,你会感到这个行当搞的都是战天斗地的大事情,瞬间觉得很“荣光”。

十几年前,油价高涨红遍天,勘探开发如火如荼,石油主干专业(地质、物探、石油工程、储运等)的毕业生异常的抢手。就业根本不愁,愁的是该去哪家。大家找工作就是凑一个简历,去百货大楼淘一件穿起来人模人样的廉价西服,就静候三大油招聘军团的到来。主干专业毕业生供需比往往1比几,甚至1比10。在供不应求的关系下,主干专业的学生可带非石油类通用专业的男女朋友一同签约。优秀的甚至听说可以一带三(不限男女朋友);还听说有玩游戏挂了几门课的同学,在招聘会快结束时冲进体育馆,把证明自己是主干专业的学生证往招聘官面前一扔,也能签约。那时,石油主干专业学生走在路上都是春风得意、洋洋洒洒,用走路带风形容也不为过。多少通用专业学生梦想着转入石油主干专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近年来,原油价格的惨淡、人员的饱和,三大油已不再组团进校招聘,和众多其他公司一样,采用网投、测评、择优组织面试,需求数量也大幅减少。学生们必须要下苦功夫,极尽展现自身才华,才有可能获得青睐,谋得一个岗位。部分石油主干专业学生要么转到通用专业和各种考证,要么在外找寻互联网、金融行业实习机会,为转行提前准备。那些光鲜亮丽的石油外企已纷纷撤出中国,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大厂成了学生们的理想雇主,趋之如骛。

职场中的上游石油人日子也不好过。各油气公司纷纷资产重组、削减支出、优化人员,部分人员被迫离开上游行业。国企虽然不裁员,但课题项目明显减少了很多,很多人闲了下来。外资油服公司,如斯伦贝谢、哈里伯顿更是项目大量减少,收入、利润大幅下滑,不断裁减人员。

相比传统行业的步履维艰,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迅速崛起,一片欣欣向荣景象,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这些新兴技术也逐渐不断地融入到传统行业,促使传统行业不断提升效率,迎来再次发展的机会。油气勘探开发也不例外,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可视化技术(VR)、精准压裂、智能化海底工厂等,改变着传统的勘探开发认识和手段,“数字油田”、“智慧油田”的建设方兴未艾。认识的转变很关键,这个行业有时太过于注重经验,依靠惯性选择,历经了低油价的“洗礼”,想必会更加热情地接纳新思潮、新技术、新方法。正如在校生们的求职由过去的“等、靠、要”,到如今的“闯、干、拼”,正是一个积极的改变。

……

这是一个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不只是油气勘探开发,无论哪个行业,唯有迎接它、适应它,提前做好准备,或许才会有凤凰涅槃。毕竟,时代的快车停靠时间很短,隆隆驶离后,没人愿意还留在站台。

利比亚局势,卡扎菲可能获胜

最近,利比亚局势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局势何去何从?众说纷纭。目前来看,大国都在跃跃欲试,利比亚正在上演四国演义。中俄欧美四大强,就利比亚内乱问题,在持续角力。美英开始想军事介入,高调排兵布阵,后又想设立所谓的“禁飞区”,为反对派提供空中保护;法国今天在新闻说,承认反对派政府,要求卡扎菲下台;德国、意大利等与利比亚亲密的国家,似乎还没有表态;中俄阿盟等,反对外国势力介入利比亚内乱,要求确保利比亚主权和领土完整。加上利比亚国内的信息比较混乱,所以局势的走向,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反正俺闲着也是闲着,俺就利比亚局势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还是那句话,俺说得对的,请大家给点支持,说错了,朋友们也别怪,拍砖轻点。哈哈。

俺就利比亚局势走向,分成三个问题来分析:一是利比亚的战略地位和价值。二是决定利比亚局势走向的主要因素。三是我的预测。

一、利比亚的战略地位和价值。

1.利比亚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利比亚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北非重要的油气生产国,其生产的油气主要出口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石油生产国。石油及其产品出口占利比亚出口总值的95%以上。石油是利比亚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而且,利比亚的石油公司是国家控制,这意味着石油收入的财富,掌握在卡扎菲政府手里。

2.利比亚是地中海、欧佩克、非洲重要国家。

利比亚在非洲、欧佩克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欧盟提出的所谓“地中海计划”,实质是将地中海国家纳入自己的经济势力范围,进行经济上的整合。从这次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的内乱来看,欧盟并没有这个能力去军事整合地中海,因为地中海的制海权,掌握在美国手中。

3.利比亚是伊斯兰国家。

利比亚人大多是阿拉伯人,是伊斯兰国家。利比亚大约有600万人口,是北非最富裕国家。从利比亚的国内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卡扎菲执政40年,总体上还是得人心的。

二、决定利比亚局势走向的主要因素

1.大国因素是关键。

利比亚是地中海国家,目前地中海制海权被美国所掌控,欧盟无能为力。利比亚是原意大利的殖民地,其石油出口也主要是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所以这次利比亚内乱中,这三个国家没有正式表态。

利比亚内乱,已经造成了两个层面的分裂:一是欧美分裂。欧美在如何对付利比亚局势问题上,已经有战略上的分裂。因为利比亚等北非国家,离欧盟最近,是欧盟传统的势力范围。美英想武力干涉利比亚,甚至想设立“禁飞区”,对利比亚的反对派进行支持。二是欧盟内部的分裂。与利比亚关系密切的国家,大多没有正式表态,说明对美英法目前的做法,持保留甚至反对意见。这势必造成欧盟内部的分裂,不利于所谓的地中海计划的发展。

利比亚内乱,油价高涨,俄罗斯是乐见其成的,但俄罗斯未必愿意看到美英控制利比亚。利比亚是一块肥肉,那是因为石油,俄罗斯是一个卖油国家,利比亚这块肥肉,是针对欧美中印日等需要买油的国家而言的。

作为美国来说,把利比亚内乱当成一次登陆非洲的机遇。利比亚一直是反美国家,而且反以色列。卡扎菲也一直被美国所打压和遏制,甚至美国1986年对利比亚进行了“黄金峡谷”行动。同时利比亚内乱,可以打击欧元,分化欧盟,为美国压服欧盟提供了可能。

大国在利比亚局势上的博弈,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联合国的政治层面上,获得主导权。目前联合国通过了对利比亚的制裁,但如何实施还是一回事。因为联合国不具有实质的约束力,大国是各行其是。关于授权 动用武力和设立禁飞区,在联合国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利比亚牵涉到各大国的战略利益。二是地中海制海权的争夺上。利比亚是靠石油收入,靠进口粮食的国家,该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里。所以,地中海的制海权,关系到利比亚格局的走向。当然,如果利比亚能够获得非洲国家的支持,开辟陆地的补给线,那么稳定国内局势就有了更大的胜算。三是利比亚国内力量的支持上,进行博弈,需要真刀真枪干了。

2.地区国家的态度。

阿盟对利比亚的意义不大,因为阿盟难以做出实质性的行动,影响利比亚国内局势。但是非盟和利比亚的接壤国家,倒是可以对利比亚的国内局势有深刻影响。比如为利比亚国内力量提供武器、粮食支援,甚至兵力支援,都是可能发生的。在这方面,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乍得、苏丹、埃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他们都很容易为利比亚国内力量提供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线。

3.利比亚国内力量对比。

其实,卡扎菲还真有点水平。在欧美的腹心地盘,敢于举起反美大旗,而没有被灭掉,就凭这一点,卡扎菲就不容易。从卡扎菲执政四十年来看,利比亚的经济发展不错,石油收入全部归国有,有点类似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利比亚人民生活水平不错,是非洲最发达国家,看来卡扎菲还是得利比亚人民民心的。目前所谓的反对派,并没有卡扎菲内部政权人物当头,而且是一盘散沙,这和埃及的态势类似。

利比亚共有600万人口,大多居住在城市。其中首都的黎波里就有200万人口,进出口占利比亚的60%;班加西有100万人口,进出口占利比亚经济的30%。目前的态势是,卡扎菲牢牢掌控了军队和首都的黎波里。反对派则占据班加西。的黎波里与班加西相距1000公里左右,班加西能够被夺取,在于利比亚政府鞭长莫及,而且有外国势力介入,支持反对派的结果。

随着乱局的持续,利比亚人民的生活水平会急剧下降,反对派能否掌控局面,获得占领地的民心,就是一个未知数了。美英等国想军事介入利比亚,是掠夺财富来的,是扛着枪炮来的,不是来救世的。这个在伊拉克就已经证明了这点,相信利比亚人民不会愿意过伊拉克人民的苦难日子吧。所以,时间越拖,对反对派只能是越不利。

三、我的预测

我的预测:卡扎菲能够平定乱局。

原因在于四点:一是卡扎菲执政四十年,把石油资源从殖民者手中收归国有,提高了利比亚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还是把利比亚治理得不错,在利比亚还是得人心的。随着内乱时间的持久,反对派的窘境就会越来越凸显,民心的作用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二是卡扎菲在位四十年,一直是在美国的打击和制裁中生存下来的,对军队、对国内政局的掌握力比较强,如果不强也早垮台了。在逆境中生存下来的,往往是枭雄。而且,卡扎菲执政四十年,一直掌控着利比亚的石油财富,这个是卡扎菲有控制局面的财富资本。三是美英把富裕的伊拉克折腾成那样,这必然让乱局中的利比亚人民反思,难道他们想过现在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吗?如果想,那么就让美英军事入侵;如果不想,那么就该起来反对美英的外国势力干预内政。四是利比亚不缺大国支持,因为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大国利益的不一致性,决定了利比亚不缺大国支持,获得可靠支持的重要原因。

当然,大国因素还存在变量。一是美英会不会强行军事介入,如果强行军事介入,那么世界舆论将一片哗然。因为美英已经违法入侵伊拉克失败,难道再次绕过联合国违法入侵利比亚?二是美英会不会建立禁飞区?为反对派提供保护,并用科索沃模式打击卡扎菲政府?如果这样的话,北约如果不面临瓦解,那么欧元将失去发展根基,地中海将不得安宁,我们的海军看来不得不去地中海护航了。三是中俄欧会不会联合,在利比亚问题上形成合作?随着态势的改变,欧盟联合中俄抗美将成为必然。

局势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边看边评论吧。

勇当缩头乌龟,这是我对中国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