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国和朝鲜的差距

2.为什么油价已经下跌了,燃油税却涨了?

3.为什么,美国要限制原油出口,使美国油价低于国际油价

4.2015 年初的原油价格是短暂的吗?有持续性吗?

5.周三国内油价调整会出现什么情况

6.美国可能对朝鲜伊朗动武吗?

朝鲜油价多少钱一升_朝鲜油价来源分析

减产协议执行以来,成效显著,2017年国际油价已经明显抬升,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形式好转。在此背景下,OPEC和以俄罗斯为首的10个非OPEC产油国近日再度决定:延长减产协议至2018年底。消息一出,石油市场再度受到提振,截至12月11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逼近65美元/桶。

有专家表示,石油市场再平衡已经到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家 Jim O’neill 甚至认为,2018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可能达到80美元/桶。美林证券近日也发布报告预测称,2018年中期,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可能触及70美元/桶。卢克石油CEO则表示,油价一旦触及60美元/桶,就不应该再度延长减产协议,油价过高将导致美国页岩油产量激升,对油价形成再次打压。

面对众说纷纭的油价预测和各方担忧,记者借“2018国际能源发展高峰论坛”召开之际采访了国际能源界巨擘、IHS Markit咨询公司副董事长以及现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顾问: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博士,以及IHS Markit石油市场部副总裁吉姆·布克哈德(Jim Burkhard)。让我们听听这两位世界级能源界大咖如何看2018年的石油市场和油价走向。

2018油价判断——55-70美元/桶

记者: 鉴于近来的国际油价走势,以及减产协议再延期的决定,您对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以及石油市场再平衡状况如何判断?

丹尼尔·耶金

耶金:我认为,全球石油市场仍处于恢复平衡的过程当中,我不会说全球原油市场现已恢复平衡,但我预测,2018年将是石油市场真正恢复平衡的一年。

吉姆·布克哈德

布克哈德: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油价的上涨,2018美国原油生产将更加强劲,并很有可能创造产量新高,加拿大、巴西等国的原油产量也在增加。此外,地缘政治风险将重新作用于油价,将可能会再未来一段时间抬升国际油价。综上考虑合,我们预测2018年国际油价在55-70美元/桶之间。

记者:您曾表示,国际油价维持在55美元/桶附近较为理想,如今油价逼近65美元/桶,您怎么看待这样的变化?如果油价持续攀升,可能带来哪些风险?

耶金:对于全球石油市场来说,55美元/桶的国际油价当然比65美元/桶更好。我认为,55—65美元/桶是最为理想的油价区间。高于这个区间就有可能导致油价再次跳水,形成恶性循环。我想没有任何一个石油生产商希望再看到油价飙升至100美元/桶。

2018美国页岩油产量会大幅提升

记者:说到美国页岩油,您是否认为减产协议的延期将刺激美国页岩油产出?如果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提升,是否可能导致新一轮的油价断崖式下跌?

耶金:是的,油价提升将刺激美国页岩油产量将进一步提高。如果WTI 维持在55美元/桶上下,美国页岩油产量将增加60万桶/日,如果WTI上涨至6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产量将增加90万桶/日。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同时预测明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长180万桶/日。

OPEC成员国十分警惕油价上涨过程中美国页岩油的反应,美国页岩油产业对于当今石油市场来说相当于一个“新大陆”,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因素。未来它将对油价作何反应,以及如何影响油价,我们需要密切关注。

布克哈德:如果油价高于60美元/桶,美国原油产量很可能快速攀升,给予国际油价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是断崖式下跌不太可能发生,油价回落至45-50美元/桶这个区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2018石油市场变化关键词——合作、未雨绸缪、地缘政治、全球经济

记者:最新消息称,就在延长减产协议的决定刚刚宣布几天后,OPEC成员国便打算商讨一项“如何退出减产协议”的计划。目前看来,石油市场的恢复速度也确实比我们想象的快。您认为有多大可能,OPEC会提前退出减产协议?

耶金:我认为,谈“退出”为时尚早,OPEC是否提前退出减产协议需要等到明年6月才能见分晓。届时OPEC全体会议将根据市场的恢复情况修正减产期限,原油库存是其中一个关键的指标,OPEC时刻关注原油库存的变化情况。

布克哈德:就降低原油库存这个目标来说,OPEC现在还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仍需要大量的工作。

记者:如果不久的将来石油市场再度紧缩,油气企业该如何未雨绸缪?

耶金:石油公司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如何做“大型项目”。以前的大型项目可能更多的是单独开发,但现在我们更需要将大型项目包装在模块中,考虑其整体的经济性,整体推进。我们仍然需要推进大型项目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

记者:您认为2018年有没有可能再发生某些“黑天鹅”事件,影响全球石油市场?

耶金:2018年,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中东地区、委内瑞拉以及朝鲜,虽然这几个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不会直接的影响油价,但会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继而影响油价。

布克哈德:我认为未来我们需要格外关注一项技术,那就是“无人驾驶技术”。这项技术目前的发展速度比我们想象的快,有可能未来某天会突然带给我们一个“惊喜”,从而对全球汽车行业以及石油需求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记者:您每年都会提出年度行业关注热点。2018年,我们应该关注些什么?

耶金:首先,2018年,我们应该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汽车行业及其相关政策上。汽车行业未来可能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比如无人驾驶技术。

其次,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地缘政治。过去几个月,我们可以看到,地缘政治变动又重新反应在了油价中。

最后,要关注全球经济的复苏力度有多大。经济状况会直接影响全球能源需求,继而影响油价。IHS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强劲,经济复苏的速度会接近2008年前的水平。

韩国和朝鲜的差距

朝鲜核试爆:“最严重的关切”

2006年10月9日上午10点36分,朝鲜咸镜北道一带的神秘地震波牵动全世界,随后朝鲜政府正式宣布:“安全、成功地”进行了核试验。举世震惊。朝鲜核问题由来已久。布什政府坚持敌视朝鲜的政策,将朝鲜定义为“无赖国家”、“邪恶轴心”、“暴政前哨”。对此,朝鲜政府高度警惕。自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朝鲜紧迫感加剧。因此,利用美国身陷伊拉克之机,朝鲜政府加快开发核武器,为自身安全谋求终极保障。朝鲜悍然核试爆遭到全世界普遍反对。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18号决议,对朝鲜核试验表示“最严重的关切”,并决定对朝鲜采取制裁措施。东北亚安全局势是否因此“雪崩”?旨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六方会谈在时隔13个月后重新开始这一事实给出了回答。同类搜索:伊朗核谈判曲折,前景难测。2006年开始的第3天,伊朗宣布重启已停止两年多的铀浓缩活动。此后围绕伊朗核问题的纠缠至今未休。伊朗总统内贾德坚信,伊朗正面临几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机遇,伊朗在坚持“核研究”的同时,继续周旋于大国之间。

伊拉克:最“昂贵”的战争

3年前,踌躇满志的美军侵入伊拉克;3年后,深陷泥潭的美军在血雨腥风的伊拉克交出这样一份清单:死亡:超过2942名。受伤:接近20000名。费用:超过3500亿美元。战乱的结束依旧遥遥无期,而美军的开销以每天2亿美元的速度增加。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公布的一份最新报告称,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费用2010年将达到5000亿美元,其开销将大大超过越南战争,从而成为二战以来美国参加的最昂贵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的“昂贵”,还体现在美国共和党和布什政府为之付出的惨重代价。在中期选举中,共和党自1994年以来首次失去了对两院的控制权;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黯然辞职。曾把希望寄托在扎卡维被击毙、萨达姆被判绞刑上的布什政府,正苦思对伊新政策。同类搜索:2006年美国在中东陷入全面困境。巴以争端未平,黎以冲突又起。约旦国王说:中东存在爆发三场内战的危险。他指的是巴勒斯坦、伊拉克和黎巴嫩。

拉美左翼:最迅速的扩张

2006年是“拉美大选年”,有10个国家先后举行了总统选举,左翼力量取得一连串的胜利,在巴西、委内瑞拉、尼加拉瓜、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和哥斯达黎加等7国赢得了政权。其中,“反美斗士”奥尔特加在尼加拉瓜再次当选,骂美国“骂得最痛快”的查韦斯在委内瑞拉总统选举中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亲美派,把拉美左翼2006年的扩张推向了高潮。至此,“拉美已有3/4的国家政权掌握在左翼***手中”。今天,美国和拉美的关系已降到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模式被大多数拉美国家抛进了深渊。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自由市场模式被注入拉美各国,如今,拉美是世界上财富分布最不均匀的地区之一,超过4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查韦斯这些左翼***正是依靠实施脱贫计划、给绝大多数穷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赢得了胜利。同类搜索:2006年1月16日,利比里亚的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宣誓就职,成为非洲第一位民选女总统。这位6个孙子的老祖母需要建设的国家,处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行列,失业率和文盲率均高达80%。

油价:逼近80美元历史最高

2004年开始增长的油价,在2005年得到强化,2006年达到高峰。涨,涨,涨,2006年1~8月份,国际油价一路攀升,原油期货价格也一度逼近80美元大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6年国际平均油价为每桶69.2美元,比2005年上涨了近30%。尽管目前油价在每桶60美元上下徘徊,但推动它攀升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石油进口国需求强劲,国际金融寡头对石油市场的操纵,伊朗核问题等引发地缘政治动荡,恐怖分子对石油生产设施的攻击等。同类搜索:2006年世界经济发展良好。世界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5.1%,但全球经济失衡未能缓解,多哈回合谈判全面中止。

热闹太空:迎来第一名女游客

30多年前,美国女企业家阿努谢赫·安萨里还是一名女童,着迷于科幻电视剧中的人物,他们能瞬时从一个星球飞到另外一个星球。30多年后的2006年,安萨里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升空,呆在国际空间站遨游太空10天,成为“世界首位女太空游客”、“首名进入太空的女穆斯林”。同类搜索:2006年太空有点热闹: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首次将彗星尘埃样本带回地球;巴西人首次圆了航天梦;备受争议的冥王星被“开除”,太阳系行星数目降为8颗;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成功撞击月球。

全球变暖:最严重的警告

“西伯利亚遭遇空前‘热浪’”、“纽约力保曼哈顿不被淹没”、“西藏冰川面临下世纪消失风险”……2006年冬天出现的这类新闻,一再提醒2006年夏天已遭受“水深”、“火热”煎熬的人类:全球正在加速变暖。在西伯利亚南部,通常在11月,候鸟已飞走,哺乳动物已冬眠。而2006年11月,森林里仍然充满令人不安的声响,甚至有些地方的蒲公英和覆盆子,也不可思议地开花了。2006年9月,美国科学家发表的研究指出,目前全球平均气温正接近百万年来的最高值,相差不超过1摄氏度。英国环境大臣警告说: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这一环境灾难造成的损失,将超过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所造成的损失之和。同类搜索:2006年10月,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美国的人口突破3亿大关。作为世界最大的污染排放国,美国人均生产的垃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

为什么油价已经下跌了,燃油税却涨了?

战后朝鲜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先盛后衰的发展历程。朝鲜在80年代之前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亚于中国和越南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也不低于韩国。1960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仅是朝鲜的40%和55%,1975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朝鲜的90%和84%。直到1980年韩国才刚刚赶上朝鲜。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603亿美元和1589美元,朝鲜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13亿美元和1161美元。此后韩国则快速发展,把朝鲜远远抛在了后面。 90年代后朝鲜经济发展则每况愈下。自1990年开始直到1998年连续9年负增长。它们分别是-3.7、-5.2、-7.6、-4.3、-1.7、-4.5、-3.0、-6.8、-1.1。直到1999年才开始出现出正增长6.2。

90年代后,随着苏东剧变,朝鲜的贸易环境日益恶化,外汇储备越来越少,原料、燃料和原油的进口激减,从而导致冶金、煤炭、电力生产大幅度下降,整个工业生产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1990年至1998年,煤炭产量由3 315万吨减少到1 860万吨;发电量由227亿千瓦减少到170亿千瓦;钢铁产量由336万吨减少到94.5万吨;原油进口量由252万吨减少到50万吨。由于原料、燃料、电力的严重不足,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设备运转率仅达到20%。进入1999年后,朝鲜工业生产开始呈现好转的迹象。据朝鲜内阁外务相白南舜说,朝鲜经济已全面出现转机,全国数千个工厂企业实现了生产正常化,1999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有资料表明,朝鲜2000年年电力生产同比增长了140%,煤炭生产同比增长了113%,有2500多个工厂企业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计划。

60年代时,朝鲜粮食生产曾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1964年朝鲜产粮500万吨,那时仅1200万人口,既能让国民过得舒服,还有余粮可供出口,被国际舆论称为“经济奇迹”。70年代中后期,朝鲜年产粮食超过700万吨,80年代前半叶曾超过800万吨,年甚至达到1000万吨。但是,90年代以来直到2000年,朝鲜自产粮食每年平均在400万吨左右。2000年朝鲜的粮食总产量约为359万吨,比1999年(422万吨)减产约15%。其中1999年大米的产量为163万吨,2000年减至142万吨,玉米从192万吨减到144万吨,大豆从13万吨减到12万吨,只有红薯从31万吨增至39万吨,增产约25.8%。朝鲜目前的全国总人口为2400万左右。按平均每人每天460克粮食消费计算,朝鲜全年粮食需求量最低应为400万吨上下。朝鲜全年正常粮食需求量为746万吨左右,其中口粮480万吨,工业用粮120万吨,饲料用140万吨。可见朝鲜每年缺粮大约250-300万吨。自1991年以来每年进口80-160万吨粮食左右。

进入90年代后,随时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朝鲜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冲击。苏联一直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1990年朝苏贸易额为25.6亿美元,占朝鲜贸易总额的54.2%。苏联解体后,1991年朝俄贸易额急剧减少到4.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80%以上。此后贸易额逐年减少,1995午朝俄贸易额只有2.3亿美元,在朝鲜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则下降到11%,5年间朝俄贸易规模缩减了50%以上,因此造成朝鲜对外贸易严重滑坡,贸易条件日趋恶化,进出口贸易急剧下降。1991年贸易总额由1990年的47.8亿美元下降到27.2亿美元,1992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6亿美元,1993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4亿美元,1994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1.1亿美元,1995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0.5亿美元、1998年进一步下滑至14.42亿美元。1998年朝鲜对外贸易额为14.42亿美元,同比减少33.7%,其中进口额为8.8亿美元,同比减少30.6%;出口额为5.59亿美元,同比减少38.2%。这是90年代以来,朝鲜贸易额首次低于15亿美元。1999年为14.79亿美元。2000年略有回升(19.7亿美元),2001上半年骤增八成。其中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增长241%,从中国进口矿物性燃料和谷物分别增长112%和89%。

朝鲜从2000年以来已把强国战略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然而,由于半岛目前的不战不和的态势,朝鲜又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经济建设。在今后一个时间内,沉重的军费负担仍将继续拖累朝鲜国民经济的发展,朝鲜只能继续采取“建设与军事并举”的方针。朝鲜自60年代起就一直保持对与军事工业直接相关的重工业的高投入,结果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而军工生产却发展迅速,消耗了巨大的国民财富,不仅直接排挤了农业和轻工业,也排挤了民用生产资料的生产。目前,朝鲜人口总数为2300多万,朝鲜拥有现役正规军105.5万,准军事部队18.9万,预备役470万。其兵力占世界第五位。据外电报道,近年来朝鲜每年的军费支出约占其GNP的20—25%左右,1994年其军费支出为56.6亿美元,占GNP的26.7%。这种巨额的军费不能不严重阻碍并延缓朝鲜现代化的正常进程。

东欧剧变和苏联崩溃,使朝鲜失去了原来与这些国家协作保有的战略物资来源和主要的商品出口市场。这些国家停止与朝鲜进行易货贸易后,朝鲜又没有足够的外汇继续进口石油、棉花、焦炭等战略物资;而这些国家对西方国家开放市场,又使许多朝鲜商品失去了竞争力。美国对朝鲜的经济封锁和制裁,进一步缩小了朝鲜的国际经济空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朝鲜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封锁和制裁。东欧剧变后,在美国要求停止与朝鲜进行贸易,否则西方国家不提供贷款的压力下,东欧等国家都停止了与朝鲜的正常贸易,导致出现了朝鲜有竞争力的商品也无处输出的局面。1995~1997年连年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给朝鲜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能源、原材料的短缺和工业生产的瘫痪,使朝鲜不仅难以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而且不得不砍伐森林作为工业和民用能源,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恶性循环。与美国进行的核对峙,使安全问题陡升为最紧迫的课题,致使朝鲜无法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结果更加恶化了经济困境,逐渐降低了国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解决方法和越南一样:加快市场经济改革步伐,国家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例如---裁军放权,改变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的模式,逐步将经济管理权下放,采取按劳分配制度,提高国民劳动生产积极性,鼓励发展个体和私人经济,扩大市场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韩国经济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荡与恢复阶段(1945年~1961年)。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动荡。1948年成立的政府为恢复生产、抑制通货膨胀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使其生产设施几近毁灭。1953年停战后,在美国及联合国的经济援助下,经过近三年的恢复,于1956年在很大程度上完成重建工作,控制了恶性通货膨胀。尽管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是韩国经济停滞的时期,但是,1954年韩国政府实施的“有偿征用”和“有偿分配”的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即政府从土地所有者那里购买土地分配给实际耕作的农民,结果一种佃农耕作制度取代了传统的收益分成佃农耕作制度,使农业部门的生产率得到提高。事实上,在这个时期政府实施的几个重要政策目标,成为60年代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1953年至1962年,韩国经济年均增长3.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0.7%。

(二)高速增长阶段(1962年~1992年)。1961年5月,朴正熙军事政变上台后,开始以政府主导、出口导向和不均衡发展等战略,推进了韩国经济的有计划开发。1962年开始连续实施了6个五年经济开发计划。

这一阶段又细分为三个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可谓外向型经济形成时期。“一五”期间作为振兴出口、引进外资、引进技术的步骤之一,1965年韩国和日本实现了邦交正常化。60年代,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都达到7.6%。1962年至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由23亿美元增至81亿美元,增加2.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87美元增至252美元。“二五”计划结束时的1971年,出口额由1962年的5480万美元增至10.68亿美元。

70年代是韩国实施第三、第四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继续推进自立经济建设、解决发展不均衡时期,也是重化工业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针对韩国国内外经济条件的变化,提出“各地区均衡发展”、“划时代地扩大出口”、加紧“重化工业建设”等目标,改善了地区间、产业间的不平衡发展。为了继续扩大出口,1973年制定了重化工业发展计划,将造船、汽车、钢铁、石化及有色金属等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对重化工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在此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2%,创造了该时期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最高纪录。同时,产业结构向工业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1976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31%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重24.8%。“四五”计划期间(1977年~1981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仅为5.8%。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朴正熙总统遇刺,1980年光州事件及粮食的大幅度减产,重化工业投资失控,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尽管如此,应该说整个七十年代韩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政府对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重化学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在“新村运动”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当局在宏观调控上的失误,出现了工业投资过猛,工业设备运转率过低等问题。1971年至1979年,国民生产总值由95亿美元增至614亿美元,增加5.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288美元增至1662美元;出口由10.68亿美元猛增至150.6亿美元,年均增长39.7%。

进入80年代,韩国政府针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内经济波动的新形势,提出“稳定、效率、均衡”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改革,在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中求发展。“五五”计划(1982年~1986年)和“六五”计划(1987年~1991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2%和9.3%。八十年代上半期,韩国出口增长率超过进口,贸易赤字逐渐减少,1986年终于出现盈余。年~1985年韩国同其出口市场的发达国家产生贸易摩擦,使得出口增长速度放慢。但是,1986年以后,进入低汇率、低油价、低国际利率的所谓“三低”时期,使出口连续几年大幅度增加(1986年增加14%,1987年36%,1988年28%),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达到11%,199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6757美元

(三)调整改革发展阶段(1993年7月至今)。1992年开始实施第七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可是,1992年12月当选的韩国历史上第一位文人民选总统金泳三,1993年2月上台后提出了“新经济五年计划(1993年~1998年)”。在此计划中提出行政改革、产业结构和金融体制改革。1992年与中国建交。由于韩国具有的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和对日本出口大幅度增加、设备投资增加等因素,1994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6%;1995年也保持了这种良好势头,增长甚至超过1994年,达8.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10037美元)。1996年由于日元升值导致韩国出口下降和设备投资减少,经济增长率回落为7.1%,可是,在这一年韩国成为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这标志着韩国基本上摆脱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然而,1997年10月开始韩货价值暴跌,被卷入亚洲金融危机漩涡之中。97年11月末,韩国可用外汇储备降至73亿美元,陷入无法支付外债之困境。韩国政府不得不于当年11月21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金融救助,并于12月1日与IMF签订了金融救济协议。550亿美元的紧急资金救助计划实施后,不稳定的外汇状况随着1998年1月韩国政府同国外债券组织签订短期外债向中长期转换的协定后开始趋于稳定。以IMF的金融救济为契机,韩国摆脱了全国范围的危机。而受到金融危机洗礼的韩国经济,九十年代末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和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调整改革中的韩国经济,于2000年显示出有力的增长,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增长3.8%。2002年新当选的卢武玄总统提出了四大方面的经济施政纲领。2002年经济年均增长7.0%。而2003年仅增长3.1%,国内生产总值为6012亿美元,人均为12646美元。

纵观韩国经济的发展,“根据霍利斯·钱纳里(H.B.Chenery)的研究,韩国经济的主要转换增长时期(transitional growth)为1963年~1983年。1963年随着第一次经济五年计划的制定实施,工业化正式启动。1970年韩国成为了新兴工业化国家(newly industrialization country)。1983年韩国经历了1979年的第二次能源危机,1980年负增长后经济得以恢复,并在经济稳定基础上促进自律化、开放化。”而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发展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挫折之后,韩国经济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韩国不同历史时期促进经济发展战略及其评价

通过韩国经济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促成其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发展宏观角度来讲,韩国处于后发展国家可以利用更发达国家技术革新成果,“浓缩”工业化进程之优势地位;以及超越传统贸易理论所指出的一个出口国需先在本国国内市场上充分收集消费者偏好使其成熟后再向国外市场扩张的漫长过程;还有对像韩国这样资源匮乏国家,战后节约资源型技术得到的快速发展,使其经济发展中资源匮乏束缚得到大大缓解;亚当·斯密的贸易理论,即“在不使用武力的前提下,富国与穷国之间的贸易将使双方受益,而后者比前者受益更多”又一次得到部分验证。而从韩国本身来讲,政府实施的以下几种经济增长战略不能不为其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所谓政府主导是指政府的“定向”和“导向”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起作用。对韩国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政府规划、指导、管理和调控经济。其主要手段是:首先,运用经济开发战略,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方向。韩国政府60年代中期提出了“出口主导型”经济开发战略,经济活动重点由国内市场转向国外。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重点由轻工业转向重化工业,提出“重化工业化”经济开发战略,80年代以后,又提出“技术立国”等。其次,根据经济发展远景目标,制定五年经济开发计划,以自由与计划相结合为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政府主导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开发计划。第三,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各项经济政策、法规及措施并加以执行。第四,韩国政府首脑亲自干预经济。由于政府将干预经济活动视为其重点职能之一,所以,政府最高层直接干预经济、直接处理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关于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在其经济发展初期是比较有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在韩国当时经济条件下,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是旨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由政府充当其经济活动的总指挥。政府主导经济的主要手段为宏观经济决策、计划指导、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干预,经济立法和行政手段等。然而,这种依靠政府主导,30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历程,自有其弊端。根据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制度演进存在路径依赖。由于政府主导的企业制度、金融支持政策的安排,造成了企业对政府的强力依赖。韩国大企业集团为了获得更多的政府优惠,竞相不计后果地扩张,沿着规模扩张的路径走下去。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大企业集团没有适时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技术创新;企业的高负债、财务结构不合理,以及企业集团的制度缺陷,终使企业管理失控。到1997年金融危机时,大企业集团纷纷倒闭也就不难理解了。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的另一弊端在金融体制上表现显著。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金融系统是一个金融市场,根据市场信号运用市场运行规律,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相关部门中去,推动社会生产的正常发展。可是在韩国,其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使然,金融业的职能仅是行使政府指令、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政府决定利率、存贷、投资等,使金融机构丧失了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动因,大量的呆账成为其沉重的负担,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金融扭曲与滞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是1997年的金融危机,将其所有弊端都展现给国人,使其始于90年代初但又未能痛下决心的改革调整不得不真正使上轨道。政府由此转向旨在减少干预、建立自由公正的市场秩序、创造稳定的市场环境上。政府这种由主导经济向重点规划经济的角色转变,使如三星电子这样的大企业集团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韩国现任总统卢武玄当政之初提出的四大经济施政纲领,并非言之无物。首先提出确立自由公正的社会秩序,具体包括建造易于创业的环境、构筑透明公正的竞争机制、构筑先进的金融基础系统和进行财政税收改革。在建设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中,提出要用东北亚时代的视野,构筑以物流中心基地与国际化金融为两翼、围绕信息高新技术产业的商务中心。而建设科学技术为中心的社会和面向广阔未来的农渔村社会都有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开发战略基本完成其使命,成为其历史的一部分。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六十年代初韩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两种选择,其一,继续发展以进口替代产业为主的内向型经济,建立独立的、完整的民族经济体系,社会生产和人民所需要的产品尽量不进口或少进口;其二,面向世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以出口产业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通过广泛的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选择后者,使韩国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充分发挥了韩国当时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有效地弥补了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资本积累不足等方面的劣势,为韩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韩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相对来讲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源于其采取的正确方针和措施。概括起来韩国实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有以下特点,其一,以比较优势为其出发点。针对缺乏原材料、资金不足但劳动力丰富的现状,韩国决定了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其二,适时地进行结构调整。保持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能够适时地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其三,实行优惠政策,支持发展出口。尽管这些优惠政策,如直接补贴,随着外部压力的增加而不断减少,但在出口企业的发展初期,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不平衡增长战略。韩国在增长方式的选择上,理论上受经济学家哈士曼(A.D.Hirschmann)的“不平衡发展论”的影响,认为在短时间内可以牺牲部分产业和工业部门而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业,通过发展重点产业来积累资金,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7?2]。在财力、物力和技术积累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同时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均衡发展,因此,选择“倾斜式”的重点投资,“不平衡中求平衡”发展,采取“先工后农”,“先出口后内需”,“先轻后重”,“先大后小”,“先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后一般产业”,“先增长后稳定”,“先速度效益后技术效益”,“先内涵后外延”,“先效率后公平”以及“先增长后发展”等一系列经济不平衡增长战略。

对于韩国所推行的这种不平衡增长战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962年至1971年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韩国重点发展投资省、见效快的轻纺工业,增加出口创汇,以此增加对基础工业设备投资和扩大生产能力资金的积蓄,取得显著成效。而70年代初期起,由于重点转向重化工业过程的过急过猛,出现了对重化工业的重复、过剩投资,降低了经济效益。再则,效率与公平上的不平衡,出现经济增长之同时工潮迭起等并非完美之现象。但从本质上看,应该说不平衡增长实际上是一种交错的平衡增长。

(四)与国际经济变动协调的产业政策与国际化发展战略。韩国在立足于自身的经济基础、发展水平,特别是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及时捕捉和积极利用各个时期国际上产业结构变动的有利机遇,以其协调的产业政策来调整其产业结构。80年代开始,韩国开始推行国际化,力图把其企业全面推向国际市场,按照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冷战结束后,随着愈来愈多的国家重视发展经济,韩国更加强调其经济的国际化、世界化发展,同样,这符合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的发展潮流。

(五)高科技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及其人力资源要素的支撑。韩国历来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大对科技开发的投入。而此战略得到产业界的普遍赞同,认识到企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素质。韩国的大企业大都创办了职工业余学校、职工训练所、人力开发院等职工培训机构。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现任总统卢武玄提出的“构筑技术中心的社会”经济施政纲领,体现了韩国在经济日趋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中,以高尖端科学技术立国的志向。

为什么,美国要限制原油出口,使美国油价低于国际油价

近期关于燃油附加费上涨的传闻再次“不幸”被证实,而且上涨幅度、时间均超出此前所有预期。昨日,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国内燃油附加费收费标准9月1日起再度上调,800公里以下航线由30元调整为60元,800公里以上航线由60元调整为100元,这比上次调整附加费后规定的执行期限(10月10日)提早了40天。

资料;

对于油价的飞涨,很多人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理解,认为是石油供不应求。但是有关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石油是供大于求。2004年第一季度,原油每天供大于求约30万桶;第二季度全世界原油日产量为8190万桶,平均日需求8040万桶,日供大于求150万桶。2005年年中,“世界石油日供应量约8400万桶,日消费量约8300万桶”(梅新育《中国没有定价权》《世界知识》2005.15),日供大于求量也达100万桶。所以,造成油价上涨的原因不是石油供不应求,而是其它因素所致。实际上,造成21世纪以来石油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对石油的投机炒作,上个世纪90年代石油价格的下跌,21世纪以来美元的大幅贬值。

近八、九年,我国以及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住房价格飞涨,其最重要原因是房产商和把房屋作为期货投资的“投资者”们的投机炒作。大量没有居住需求,但要投机歉钱的“投资者”将投机资金投入房地产,使投机资金与购房居住的购房资金之和大于正常情况下购买居住房所需资金量,人为地造成需求旺盛,使房价大升。同样,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也是对石油期货的投机。所不同的是,对石油投机的力度比对房地产投资力度更大。2004年8月18日的《经济日报》,刊载了题为《国际原油市场风高浪急》的文章,该文章写道:“投资者想从油价的涨跌中大赚一把的投机行为,也对油价的飙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几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对游资严加防范和约束,相当多的对冲基金开始进入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进行期货的倒买倒卖,谋取高额利润。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是现货交易量的好几倍。据估计,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到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都是套利的人。长期跟踪国际原油市场的亚太博宇公司研究员陈光远说:‘在几年前,美国基金在石油行业中所占比重大约在7%到8%,这个数据是5年前的。据最新的数据,美国的一些对冲基金在国际石油价格中的比重已经上升到1/4。’”据该文可知,两年前,投机的“投资资金”已远超过因为“真正的需求”而购买石油的资金,两部分资金之和,造成在石油流通领域内资金大大多于购买这些石油所需的资金量,即造成该领域的“通货膨胀”,原油物价上升。如前所述,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

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这意味着原油一天内要被投机商们倒手几次。价格上涨期间,房屋倒手每倒手一次,一般房价就上涨一次。同样,价格上涨期间,原油倒手一次,一般石油价格也就上涨一次;倒手几次石油价格就上涨几次(只有少数时侯的倒手是获利回吐,价格下跌)。“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当一种产品的购买,每天只需40亿美元时,却涌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那么这种产品的价格上涨将成为常态。所以,石油价格是以炒家们投机炒作的“石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皮肯斯之流石油炒家对油价的影响力超过了海湾国家的石油部长们。”(《中国没有定价权》)

另外,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物价一直在上涨,年平均有百分之几的物价上涨率,而石油价格则一直趋于下降。如2006年7月6日的《参考消息》转载的法新社资料看,纽约市场交易石油价格1990年10月为40.40美元,而1994年3月则为14.08美元,1998年12月更降为10.72美元。直至2003年3月,涨到37.78美元,仍未恢复到1990年10月价格水平。再考虑到90年代美国的物价上涨,国际石油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十余年中,它的实际价格下跌状况,比它在交易市场上交易价格下跌的状况更严重。所以21世纪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在较大程度上是油价下跌约10年后,大量炒家逢低纳入后的恢复性反弹。

还有,原油是以美元计价。而从汇率关系看,最近几年,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对日元也有约20%的贬值。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不变,实际意味着石油价格在欧洲、日本能用较以前更少货币来买油,例如,在欧洲,仅,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就意味石油价在欧洲下降了许多。而在进出口关系上就意味着,石油输出口国要从欧洲进口同样多的某种商品,必须要用比几年前多得多的石油去换。因此,为弥补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石油价格肯定要上升来“纠偏”。所以,美元贬值也是石油涨价的重要原因。我们据美元对欧元、日元贬值(或者说欧元、日元对美元升值)的情况知道,对欧盟国家和日本来讲,因为他们的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所以这段时间的石油涨价,对于他们的影响要小于对美国的影响。或者说,欧盟用欧元折算的石油涨价倍数远小于用美元计算的石油涨价倍数。

欧日的情况也使我们想到,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关系使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具体说,如我国人民币也象欧日货币一样对美元升值,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

现时人民币基本是与美元挂钩(2006年对原来只有约3%的升值),所以石油涨价对我国的影响很大,用人民币计算的涨价倍数与美元计算的涨价倍数相同(我们以有最新年石油进口数量资料的2006年为例来讨论,而2006年时约3%的人民币升值忽略不计)。

如2006年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60美元的话,则相对2003年每桶涨了33美元,即涨了约1.2倍。2006年我国进口原油1.45亿吨,为计算方便,将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也定为1.45亿吨。每桶涨33美元,意味着每吨原油涨约247美元左右。这样,2006年进口原油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约合5330亿元人民币(还是按1美元兑换8.2元人民币计算)。相对2003年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人民币计算要多花费2800多亿元。

如果我国在2006年前将人民币相对原来升值一倍,1美元兑换4.1元人民币,则2006年进口原油仍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相对2003年仍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但因为人民币比2003年升值一倍,则以人民币计算仅支付2665亿元,比2003年只多花费约100亿元,而不是现时汇率要多支付的2800亿元。因此,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一倍,理论上,每升汽油、柴油价格将比现在降一半。当然,考虑到我国原油不是全进口,以及提炼原油为汽油或柴油等因素,可能降不到一半,但肯定会比现在便宜许多。因此,人民币的汇率变化也将影响在我国的石油产品销售价格。

我记得,20多年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2.4元人民币(有段时间甚至为1美元兑换1.9元多人民币),其后我国将人民币一路贬值到1美元兑换8.2元多。这使我国进口石油、铁矿石等所支付的人民币数量大增。或者换句话说,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所支付的、用人民币计价的衣帽等出口货物就需大增。反之,如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我国只需出口较少货物,就会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

据许多国际机构估算,不按汇率计算,按购买力计算,现时的1美元也只值2元多人民币(这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大致相同)。而我国现时将其定为1美元值7.5元多人民币。当然,我国这样确定汇率是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更便宜,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以增大出口。但这样的结果也有许多弊端:使进口原料和其它产品按人民币计算很昂贵(因为我国企业和人民购买进口产品要用人民币兑换美元或用人民币购买);并因为我国出口产品以美元计价价格太便宜,国际上频频对我实施反倾销,要我们交反倾销税,造成额外经济损失;我出口产品以美元、欧元等计价价格太便宜,客观上使许多国家的劳动密集性行业的工人就业困难(这也是我国设在西班牙的鞋子仓库和商店被袭击、烧毁的重要原因);我国对西方国家出口大增,对美欧是大顺差,造成我国对西方市场较大依赖,美欧(尤其是美国)也看到这点,它们就要求我国在外交上付出代价,在外交上配合它们(例如在朝核、朝鲜导弹、伊朗等问题上),而我们则经常只能配合他们。对此,我们常把这种被迫屈从称之为“韬光养晦”。

当然人民币升值也有坏处。例如,人民币升值将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变得昂贵,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将不那么大。另外,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外汇储备贬值(用人民币计算)。而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美元外汇储备大幅贬值,这是我国对人民币升值问题难以定夺的重要原因。而这就是我国以前将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的错误政策,带来的难以解决的后遗症。

2015 年初的原油价格是短暂的吗?有持续性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在朝鲜和越南的两场战争,使美国长期陷入双赤字的困局中。上世纪70年代后,美国率先爆发了持续多年的经济危机,并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超发的美元涌入全球,降低了美元的含金量。同时,美国在1971年放弃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世界承诺,使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进入了货币超发的贬值竞赛中。

客观上,这种集体性货币贬值达到了隐性**产油国油气资产的效果。产油国为维护自身利益,陆续实施了油气资源国有化运动,或与国际石油财团重新签订油气开发合同,用以保证出口原油资产的价格安全。随后,第四次中东战争暴发,阿拉伯国家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部分石油禁运。

上述一系列事件在时间和效用上的叠加,进一步增加了西方消费大国对产油国的不满。美国和西方主要国家将当期经济危机归咎于阿拉伯国家的原油禁运,认为产油国破坏全球经济秩序;同时,美国政府调整了一系列国内政策,1975年颁布实施了《能源政策和节约法案》,禁止多数原油出口,只有少许例外,包括对加拿大销售原油和再出口。1979年又对1969年颁布的《出口管理法案》进行补充,赋予美国总统更大的权力,将原有对电力、核能和天然气等原材料的出口管制扩增至原油。这为今天的“私下裁定”出台埋下伏笔。

为抑制因货币超发引起的通货膨胀,尼克松总统在1970年年初就对美国国内生产的原油和加工的汽油等燃料油实施严格的限价令,但看到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2美元飙升到每桶40美元时,暴利驱使着美国原油生产商谋求更多出口,加剧了美国原油供给的缺口。出于保护美国国内原油供应安全,美国颁布了管制程度不断升级的原油出口禁令。

周三国内油价调整会出现什么情况

原油

供求关系决定原油的价格,除非作为能源消耗大国的中国在今年下半年经济出现明显好转,否则在未来一年需求端大幅改善的可能性不大。供应端是影响原油价格的关键,目前欧佩克的领头羊—沙特 2016年饱受赤字困扰,经济下行,本币大幅贬值,陷入了两难的局面,减产,又怕给其他产油国有机可乘,趁机抢占市场份额;不减产提振油价又令国家收入减少,入不敷出,赤字高企。作为欧佩克主席国的沙特,如果能联合其他欧佩克产油国减产以提振价格,对其经济是有非常大的帮助。伊朗在2016年原油出口解禁,已经计入价格之内,真正的实施对原油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就算有,也是买预期卖事实。

原油终归是一种商品,始终有其价格,不可能一直跌到价格为零。原油虽然下行趋势未变,不排除还会下跌到30美元/桶下方,但做空的空间已经被严重压缩,我们不建议做空。做多需等右侧,千万别猜底。如果在需求端(中国)没有明显改善预期的情况下,预料原油2016年将会在28-50美元/桶之间底部区域震荡,不排除短线拉升,但持续性可能不长。

主要风险事件:欧佩克成员国联合减产或中国经济有起色。

美国可能对朝鲜伊朗动武吗?

根据相关消息称,本周三(3月14日)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将开启新一轮调价窗口,届时或因幅度不满50元/吨而遭遇年内的首次搁浅。

据相关媒体的3月12日消息,自2月28日国内成品油价“两连跌”以来,国际油价先扬后抑。

前期利比亚最大油田Sharara停产数日,令该国损失110万桶/日的原油产量。

同时,欧佩克(OPEC)成员国严格执行减产协议,2月原油产量录得下降。

另外,美国东部地区的寒冷天气拉升了石油需求,且美元低位徘徊也为油价带来支撑。

但数据显示美国石油活跃钻井数继续攀升,加之EIA库存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库存继续回升,且美国原油产量再度刷新历史性新高的同时,进一步逼近俄罗斯产量水平,投资者担忧情绪升温,国际油价后期承压下挫。

截至3月8日收盘,卓创资讯测算的原油变化率收于-0.24%,相对应的成品油限价下调幅度回落到9元/吨。

而金联创监测的原油变化率为-0.08%,对应汽柴油价格将下调2元/吨。

不过,3月9日,因美股受美国强劲就业报告提振上涨,同时投资者对特朗普和朝鲜***金正恩计划会面能够缓解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抱有希望。

在此之下,当日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92美元,收于每桶62.04美元,涨幅为3.19%。

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88美元,收于每桶65.49美元,涨幅为2.96%。

短期内我想不太可能。一两年后也就很说了。

美国人现在在伊拉克深陷泥潭,盟友相继撤出,留出的真空区越来越多,伤亡而在继续,美国人现在的第一要务是稳定伊拉克的局势。逐渐消除伊拉克战争的影响。

攻击伊朗,伊朗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切断石油输出管线,在很短的时间内世界油价将会飞涨,会大大影响美国的经济。

现在,伊朗又开始重启核计划,这使美国左右为难,我觉得美国人现在陷入了打与不打之间的犹豫之中。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以色列出面对伊朗发动攻击,美国提供情报、武器、资金、后勤等一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