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中华屈辱的历史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爱国爱民的故事

2.国债是否受战争的影响? 需要知识渊博的人来回答呀!呵呵..

3.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

4.纸币发展史

5.苏格兰独立失败原因 社会角度

6.金融危机时黄金的用处

7.近代1块大洋等于现在的多少钱?大神们帮帮忙

8.谁知道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2021历史金价查询表_近代历史金价查询

《金粉世家》是一部经典的台湾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富贵之家的兴衰史。在剧中,金家曾经是台湾最富有和有势力的家族之一,但是在一系列的事情之后,金家最终走向了衰落,几个儿子也不再团结一心,而是各奔东西。这个现象的出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家族价值观的变化

在金家的兴起时期,金家的家族价值观非常明确,即以商业为本,以赚钱为目的。金家的祖先和父辈们通过多年的经营和积累,成功地将金家打造成了一个商业帝国。然而,在金家的第三代之后,这种家族价值观发生了变化。金家的年轻一代开始追求享乐和自由,不再像前几代人那样努力工作,而是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和消费上。这种价值观的变化,导致了金家在商业上的衰落。

二、兄弟之间的矛盾

在《金粉世家》中,金家的几个儿子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分歧。这些矛盾和分歧早在他们年轻时就已经形成,而在金家走向衰落后,这些矛盾和分歧变得更加尖锐。一些兄弟之间的矛盾,可能是因为在家族企业分配上存在不公平,或者是因为在家族权利分配上存在矛盾。这些矛盾和分歧导致了金家的兄弟之间失去了信任和团结,最终导致了家族的衰落。

三、家族企业的管理问题

金家走向衰落的另一个原因是家族企业的管理问题。在金家的兴盛时期,金家的家族企业管理得非常好,有清晰的管理层级,有高效的决策流程,有优秀的人才和管理团队。然而,在金家的第三代之后,金家的家族企业管理出现了问题,导致了企业的衰落。这些问题包括管理团队的缺乏,决策流程的混乱,以及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反应不及时等。这些问题让金家的家族企业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最终导致了家族的衰落。

综上所述,金家走向衰落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原因的综合结果。这些原因包括家族价值观的变化、兄弟之间的矛盾和家族企业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让金家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了优势,最终导致了家族的衰落。

近代中华屈辱的历史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爱国爱民的故事

说简单点.北洋水师发的工资 舰长工资加福利1000银元 打扫卫生的5银元

1银元=1000文 粮价大约15文/升(一升米据说大于1斤,不到1.25斤)换算下大概1银元约等于150元人民币

国债是否受战争的影响? 需要知识渊博的人来回答呀!呵呵..

一、屈辱条约

1、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清廷原称“万年和约” ,后世又称“江宁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割让香港岛;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2、天津条约

清咸丰八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结束。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3、北京条约

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

三个条约约文现存于台湾地区,典藏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该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4、瑷珲条约

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当时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5、《马关条约》

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中华儿女奋力抗争

1、刘胡兰

1946年秋, 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2、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3、张自忠

在日军以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

旋即被日军,一代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后,重庆成千上万的人们哭拜英灵,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愤地唱着复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烂,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坚决为张自忠将军报仇。翌年5月,其部在当阳地区将围攻张自忠将军的日军酋首横山武彦击毙。

4、狼牙山五壮士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5、赵登禹

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

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百度百科——南京条约

百度百科——天津条约

百度百科——北京条约

百度百科——瑷珲条约

百度百科——刘胡兰

百度百科——杨靖宇

百度百科——赵登禹

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

近代中国债券市场的价格,伴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动,而不断发生巨大的变动。这种变动集中反映在证券交易市场上。处于全国金融中心的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是近代中国最大交易所,因此,上海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动成为研究近代中国债券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依据。本文试通过对这一时期相关历史资料的分析,揭示影响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债券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

一、近代中国债券市价变动的基本状况

近代中国债券的发行始于1894年,当时的清王朝为了弥补国库的空虚,开始效仿西方的公债制度发行公债。清王朝发行的主要公债一共有三笔:息借商款、昭信股票和爱国公债,估计实收白银不足5000万两。这些公债基本上未进入流通,因此,也就无所谓价格的变动。辛亥革命以后,公债发行逐渐增多,交易的要求越来越强,1918年2 月北平证券交易所成立。从1914年至1927年,以北京为中心、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为承销主体的债券发行与交易市场基本形成。但是,伴随国民党政府机构向上海的转移,以北京为中心的证券市场开始衰落,1929年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的债券发行与交易市场基本形成。债券市场交易的债券98%是政府公债,价格的变动也以政府债券为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命运未知,债券的发行和交易走向衰落。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公债在民国十年(1921年)整理案未实行前,无连续资料可供研究,因此,本文主要研究1922—1937年这一时期的债券价格变动。

我们首先分析1922年到1929年债券市场的价格变动情况。

1922年债券市况以整理六厘公债及整理金融公债最为活跃,全部债市从1月至7月均呈跌势,由于信交风潮的影响,证券市场极为消沉。 7月以后,政府通过了关税余款变通拨付办法,使担保基金有了保障,债市开始逐渐上涨。尽管中间由于直奉战争等原因,债市有所回落,但总趋势是上涨的,只有九六债券因担保基金无着落而趋跌。

1923年年初由于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有不愿保管基金的传说,债市恐慌而引起价格下落,安氏澄清事实后,正值银根宽松,债市回涨且形坚挺。此后,由于4月份金融债券抽签延期和7月的政局变动,再加上11月秋收,银根趋紧,只有金融债券补行抽签价格上涨,其他均呈跌势。

进入1924年,债市普遍上涨。然而,由于8月间银根收紧, 九六公债基金无着,引起债券市场风波,加之政局动荡、水灾旱灾同起,债市一落千丈。直至10月战事结束、商业凋敝、银根平松,债市才开始好转。

1925年,债市在前4个月涨势极盛,直到5月间,茶茧交易需用资金,债市上涨趋势略缓,加之发生,沪市于6月中罢市达25 日之久。10月,浙军抵达上海,奉军退却,11月,整理金融公债、整理六厘公债两债相继抽签,人心稍见平稳, 债市才逐渐回升。 从总体上看,1925年债市除中间略有起落外,大致趋涨。

1926年债市状况比较平稳,还本付息均能按期举行,债券价格没有大的波动。由于公债利息优厚,购买公债成为良好的投资形式。这一时期是近代中国公债发行以来价格较为稳定的时期。

1927年债市急转直下,整理六厘公债1月间价格还在80元以上,到8月便跌至36元;

七年长期公债价格1月间在70元左右,到8月则跌至33元,其价格低落是近年来所仅见。8月以后政局逐渐稳定, 市场上盛传本年度整理各项债券利息均有可能按时支付,因此,年底债市开始上涨。

1928年债市极为兴旺。卷烟库券、军需公债、善后八厘公债、金融短期公债、金融

长期公债都于年内发行,而债市不曾因为新债的增加而受到影响。虽然5月间由于济南惨案,债市曾一度下落, 但全年趋势大致都在上涨中。

1929年,尽管时局变动,债市总体来看偏于向下,但无剧烈变动。(注:有关上述时期债券市场价格变动的情况,详见孔敏主编:《南开经济指数资源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468—470页:杨荫溥:《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1年版。)

接下来分析1930年—1936年债券价格的变动情况。

1930年9月,债券价格开始上升。随着政局的变动,从1931年4月至1932年2月债市又持续下跌,高低相差45元。1932年5月至1933年1 月债券价格上下波动,但是起伏不大。1933年1月以后债市开始上升, 高低相差也在45元左右。由于经济不景气,工商业呆滞,利润收入不如证券投机,因此公债投机之风炽烈,交盛,日间买卖票额常超出3000万元。1931年每月平均成交额达27800万元。1932年因为沪战停市数月,交易总额稍减。1933年每月平均成交额超出票面26500万元,而1934 年头5个月每月平均票额竟在32400万元以上,但其中大部分交易是买空卖空,交割比例很低。1936年1月,伴随经济形势的恶化, 税收收入的减少,担保基金亏空日多,债市价格下跌。1936年3月又一次整理内债,截止到12月底,在这一时期价格变动不大,一直处于徘徊状态。1937年价格开始上升。

从1930年至1937年的裁兵公债每月高低市价图也可看出上述价格变动趋势。

附图{f70d02}

图1 裁兵公债每月高低市价(注:该图所根据的1930 年数字见《经济统计季刊》

1932年3月,第1卷,第1期:1932—1934年6月数字,见于英杰:《近代中国内债之观察》,《东方杂志》第31卷, 第14 号;1934年7月—1936年2月数字,见中国银行总行管理处经济研究室:《中外商业金融汇报》1935年1—12期,1936年1期,有关内债上海市价表。)

二、政府的债信程度及债券收益率与债券价格波动

中国近代证券市场交易的主要标的物是政府债券,因此,与资本主义国家以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为主要标的物的债券市场不同,影响中国近代债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政府的债信程度及债券的收益率。

1.近代中国政府债券的特点

近代中国政府债券的发行是效仿西方的产物,多数都指定担保品,而资本主义国家则很少指定担保品。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债券认识不足,国家债信不十分可靠,只有提供担保品保证准时偿付才能取信于民,使债券得以顺利发行。在近代中国,公债与国库券差别不大,只不过国库券期限略短,每月摊还本息,而公债则定期抽签还本。但在资本主义国家,公债与国库券的差别较大:公债期限较长,通常至少在三、四十年左右,而且是在期限内任意偿还,库券只是临时借款。此外,近代中国政局变化无常,证券市场稳定性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差,价格变动大,因此,债券常为投机标的物。

2.债信程度及收益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既然政府债券是近代中国债券市场交易的主要标的物,所以,政府的债信程度自然成为影响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债券价格的主要因素。政府债信主要取决于担保基金是否稳固以及基金保管是否确定。担保基金巩固,偿债有确实财源,价格稳定且趋涨;担保基金无着则债市下跌,价格动荡。例如,北洋政府时期整理案内各债,由于基金稳固,各债稳定且趋涨,自民国元年至民国十一年,政府虽然连年发行新债,但债券自从整理以后,逐年抽签还本付息,信用渐佳,购买者渐增。邮政储金、养老金、学校基金以及个人置产均视公债为良好投资方式,由此债市呈上涨趋势。政府所发新债也能在5—6折以上出售。“九六公债”因担保基金无着落而跌落,因传闻基金有着落而上升,因国民党不予承认而下降,其陡涨陡落,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担保有无。基金保管是否确定,(注:如北平政府所发公债,整理案后,基金委托总税务司保管,其还本付息大权尽属总税务司。)也往往引起债券行市的变动。如安格联去职就引起价格下跌。另外,国民军定都南京后,政府对于各项内债,尚未有确切保障的表示,因此人心疑虑,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国民党政府所发各债担保基金也由于公共保管、收支公开、信用较好而导致债市较为稳定。影响债信的其它原因,如市场容量的大小,还本抽签日期等,也会引起价格的波动。

表1 1928年—1937年债券价格收益比较

收益指数每年12%=100为基础 价格指数1937.7月末=100为基础

年份

指数 收益% 高 低

1928 69.6 17.3 …… ……

1929 81.0 14.8 …… ……

1930 68.0 17.7 …… ……

1931 62.2 19.3 107 55

1932 49.1 24.4 77.7 49.5

1933 71.4 16.8 92.9 58.7

1934 96.8 12.4 109.8 80.1

1935 92.4 130 110.4 86.1

1936 103.9 11.6 106.6 97.1

1937(6月) 137.4 8.7 116 104

资料来源:〔美〕阿瑟·思·杨格:《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债券收益率是吸引各界(主要是银行业)经销债券的主要因素,因而,也是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变动的又一关键因素。从北洋政府时期到国民党政府时期,发行了大量的政府债券。北洋政府时期发行6.12亿元,国民党政府从1927年到1936年期间发行了26亿元(根据千家驹先生计算)。这些公债之所以能成功地筹集,主要是由于债券价格低廉,能带来高额收益。在金城银行收益、开支和净利表(1917—1927)中,有价证券损益一栏内显示证券收益平均占利润总额的11.9%,有时高达20.61 %。(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室:《金城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0页。)1927年,在军事政治不稳定的情况下,上海银行界肯于认购债券,是因为政府给予了极优厚的条件,虽然当时还没有贴现(注:持票人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兑取现金,银行按市价利息率以及票据的信誉程度规定某一贴现率,然后扣除自贴现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将余额支付给持票人的资金融通行为。)的承诺。1928年春,为了使政府债券能够更为顺利的发行,国民党政府采取了给上海银行家以公债贴现的办法,由此一个相当活跃的债券交易市场便建立起来,高额收益率使银行界乐于承销这些债券。如表1所示,财政部从1927 年至1931年间所发行的公债平均利息率是8.6%。 因为公债出售时的高贴现率,所以它的实际收益率是比较高的,杨格的一项研究表明,从1928年到1932年债券的平均收益率大约是15%—24%, 1933年为16.8 %,1934年为12.4%,1935为13.0%,1936年11.6%,1937年6月为8.7%。

政府发行债券,名为十足发行或九八发行,实际上是按远低于票面的价格发行,使承购银行有厚利可图,并可利用这种债券买卖业务在市场上进行投机。金城银行自创立到抗战前20年中购买公债和国库券,始终是资金运用的一大流向。它自己也公开承认:“近代中国有价证券,以中央政府发行之公债、库券,担保最为确定……市场流通性也最大,故本行对于此种债券之投资,商、储两部历年均达相当之数。先就商业部而言,最近三年来(1934—1936),此项投资与本行抵押、信用两项放款总额比较,约等其1/6。”事实上,加上储蓄部的公债、国库券,这三年就分别达到27.15%,24.735%和26.28%(除了中国银行、中央银行和交通银行外,金城银行比任何银行都大), 抗战前夕更达到 42.81%,比1927年增加了7.71倍, 它购存的统一公债票面额占政府公债发行总额的2.88%。在金城银行账上,民国七年短期公债(1918—1919)和整理金融公债(1920—1922),按照它们的利息、折扣、还本付息年限次数及当时记帐价格平均计算(前者每百元78.05元,后者64.42元),前者年息为19%,后者高达23.5%。金城银行专设丰大号从事公债投机,所获暴利就更难以计算了。(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室:《金城银? 惺妨稀罚?虾H嗣癯霭嫔?983年版,第12、13页。)公债不仅成为证券市场的热闹货,而且也成为借贷的筹码,引起银行信用的扩大。银行持有公债愈多,公债能否还本付息与银行的关系就愈大,银行与政府在经济上的依赖关系愈深。

银行界成为债券的最大持有者,他们的交易活动对证券市场有很大的影响。银行家们凭着自己持有债券的能力操控市场价格,并从中谋利。因此,债券价格时常波动很大,公债买卖成为银行界流动资金的最大用途。

3.政府出售债券的债务收入。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出售债券的收益大约是50%—60%。例如,经济学家朱契认为,1927年到1931年间政府的收入只是公债发行的53.5%;千家驹先生认为是50.9%;而杨格则认为,1927年—1937年公债收入总量为普通票面价值的64%,后来他认为这一数字显然估计太高而进行了修正,修正值大约是1/2—2/3之间。总之,政府售出这些债券的代价是高昂的,其结果是使国家财政得以统一,银行业得以迅速扩张,并成为高额利润受益最大的行业。

三、国内市场的变动与债券价格波动

一般说来,如果商业振兴,商品交易活跃,投资于商业较容易获利。商业流转及信用需要增加资金,人们则倾向于投资商业,而卖出债券,这时债市价格必然下跌。如果商业不振,市场呆滞,有资者不敢投资于商业,商业周转及信用需要资金程度下降,资金流向债券市场,则债市价格必然上涨。1922年—1936年债券市场的价格变动也显示了这一规律。

从金融市场看,由于债券的拥有者主要是金融界,那么,银根松,市场资金宽裕,利率下降,资金会相继投资于债券市场,债市价格必然趋涨。如果银根紧,市场需要资金,利率就会上调,持券者必然售出债券,以资周转,由此债市趋于跌落。各发行银行的纸币发行,其中一部分用债券作为准备,因此金融市场在银根紧迫时,就会出售公债作为现金准备,商业部门在银根紧时,用债券向银行抵押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也售出债券,债市价格也因此趋跌。另外,市场利率的高低,金价的高低,对市场价格也都有影响。市场利率高于债券利率,人们趋于存款生息,债价必落,反之亦然。金价的高低主要是影响关税的收入,由此影响债券价格。金价高有利于进口,而近代中国的关税收入,主要是以进口税为主,因此会影响到担保基金的收入。故自1930年实行关税征金后,这一影响逐渐减少。

从市场投机情况看,近代中国证券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与投机的关系很大。从1931—1934年债券交割比例看,1931年是12.4%,1932年为12.8%,1933年为3.6%,1934年为5.7%,五年平均约为11.1%。这表明人们在证券市场上购买债券不是为了利息收入,而是为了追求买卖中的差价,由此可以看出投机交易量占了相当大的部分。从近代债券价格的变动看,对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是证券收益率,任何投资者都愿意选择稳定性较强,风险较小的投资机会。当投资风险提高时,投资者要求的收益补偿提高,投资者愿意承担的风险程度随收益的提高而提高,而风险越高投机性也就越强。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性也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这一变化。 投机盛行的客观原因之一是债券流动筹码不足。 从1934年看,财政部直辖的债券余额约为98100万元,按价七折为68700万元。根据中国银行经济调查室统计,1932年上海银行工会28家银行所购置的有价债券为23900万元,其中虽然包含外债,但内债居大部分, 到1934年可能增加一些,估计这时28家银行掌握的内债可能在26000 万元左右。上海银行工会会员以外的银行和钱庄所购置的内债如果也按此数估算,银行届所持债券大约为52000万元。由此可见, 不在银行界之手的债 挥?2700万元。假设国内商店、公司、 学校团体投资内债以资生息或充当保证金的数额为5000万元,洋商购置数为1500万元,那么,在证券市场上流动的债券筹码仅有6000—7000万元。债券流动筹码之少可见一斑。(注:于英杰:《近代中国内债之观察》,《东方杂志》第31卷,第14号。)

在其他国家证券市场,由投机引起的价格变动,也是常见的。以美国证券投机为例,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家庭妇女、课余时间的大学生和火车上的乘务员都在炒股票,而公司股票每天都可能上升10%。人们尽可能从银行贷款炒股。但是,好景不长,1929年10月,股市突然崩盘,到年底,股价下降了1/3,到1932年,只有最高价位的1/6。 当时著名的美国钢铁公司股价从1929 年最高点的261美元降到1932年的21美元,声誉差的公司股票变得一文不值, 由此宣告了资本主义世界性大危机的开始。在市场经济早期,出现过1719—1720年以英国南海公司通过炒作股票进行金融而得名的“南海气泡事件”和法国以约翰·劳利用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炒作而得名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由此看来,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投机也是大量存在的。因此,投机本身对证券市场的作用,也有正反两方面。投机活动有助于发现价格,实现市场的均衡,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由此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当投资活动和投机活动结合起来时,实现良好互动,对经济的影响将是积极的。(注:吴敬琏:《构筑市场经济的基础结构》,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而单纯的投机则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因此,限制投机 κ钦?と?芾聿棵诺娜挝裰?弧?nbsp;

表2 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债券成交交割数目

1.成交额(单位:元)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月 151250000 74555000 123285000 433780000

2月 128955000 停市 157480000 186135000

3月 187520000 停市 217455000 295999700

4月 160750000① 停市 196130000 403473000

5月 411250000 58035000 240070000 267080000

6月 368380000 98175000 315385000

7月 339395000 79310000 275810000

8月 500535000 80045000 217470000

9月 52315000 188230000

10月 133245000 80120000 297510000

11月 205000000 171495000 437025000

12月 151000000 207650000 516835000

全年 3341400000 901710000 3182685000

全年每月平均 278300000 75100000 265400000 324000000

2.交割额(单位:元)

1月 20245000 11885000 6640000 11135000

2月 13240000 停市 6075000 19140000

3月 13430000 停市 7790000 10640000

4月 23505000 停市 5485000 14205000

5月 31345000 10705000 11025000 8225000

6月 53545000 14350000 10750000

7月 43270000 10335000 10510000

8月 52140000 8810000 15280000

9月 56415000 8585000 8140000

10月 46030000 9890000 9790000

11月 24175000 19275000 15730000

12月 21015000 21365000 8705000

全年 416255000 115220000 25920000

3.交割对成交比例

1月 13.3% 16.0% 5.4% 2.5%

2月 17.2% 停市 3.9% 10.2%

3月 12.0% 停市 3.6% 3.5%

4月 14.6% 停市 2.9% 3.5%

5月 5.8% 18.5% 4.6% 3.7%

6月 13.0% 14.5% 3.4%

7月 2.7% 18.1% 3.8%

8月 15.4% 11.0% 7.0%

9月 11.3% 10.6% 4.3%

10月 19.7% 12.4% 3.3%

11月 11.7% 11.4% 3.6%

12月 18.2% 10.5% 1.7%

全年 12.4% 12.8% 3.6% 5.7%

资源来源:于英杰:《近代中国内债之观察》,《东方杂志》第31卷第14号。

注①:原表数字有两个,其中一个为540120000, 因两数差别较大,因此将其中一个保留在这里。

四、其它非经济因素与债券价格波动

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使农民流离失所,工商业不振,由此影响到金融业,进而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如1924年湘、直、豫大水,苏浙大旱,1934年各省旱灾,1935年大水,都影响到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

2.政治局势。政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政府官员的变动,如:1923年2月总税务司安格联辞职引起1922 年整理案项下各债券价格的波动。1927年安格联免职,引起债券价格大跌。1933年国民党财政部长宋子文去职,引起证券市场价格大的变动。因为政府官员的变动直接关系到政府对债券保管基金的态度,及维持证券信用的态度。二是战争的影响。由于战争,人心不稳,人们要提取现金以便迁移。金融业也需提取现金以保证提存的需要,由此抛出债券,市价变动成为必然。如1920年的直皖战争、1922年的直奉战争、1924年江浙之争、1931年9 月19日日本武装入侵东北,1932年日本进攻上海,无一不引起证券市场的动荡。

参考文献

[1]孔敏.南开经济指数资料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杨荫溥.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1.

[3]于英杰.近代中国内债之观察.东方杂志,31卷第14号.

[4]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室.金城银行史料.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5]吴敬琏.构筑市场经济的基础结构.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纸币发展史

1、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和弥偿而告终。中英双方签署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掠夺土地,对外关税进行赔偿和谈判,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失去独立地位,推动自然经济解体。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和法国在俄罗斯和美国的支持下共同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为了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扩大侵略中国的利益,粉碎中国太平天国运动,英国和法国以亚罗事件和马神为借口共同攻击清政府的战争。

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3、中日甲午战争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的战争是指1900年5月28日。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包括八大国,包括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和奥匈帝国。

在1900年春天,义和团运动成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的导火索。作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名义分裂和掠夺中国。

入侵中国的联合国部队总数前后约为5万人。设备装备精良,动力非常大。 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遭到彻底破坏。八国联军的任何地方,谋杀,纵火和抢劫!紫禁城,中南海和颐和园盗窃和抢劫的宝藏数不胜数!

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5、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

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该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开启了资本主义浪潮。

百度百科——第一次鸦片战争

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

百度百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百度百科——辛丑条约

苏格兰独立失败原因 社会角度

中国是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马可波罗来中国时曾惊叹于中国人使用纸币.

最早的纸币是北宋(960年-1127年)时期的“交子”。

宋代铜钱和铁钱并用,四川地区则专用铁钱。当时,四川是盐、茶、丝绸的重要产地,货币流通很大,但铁钱非常笨重,大钱一千枚重二十五斤,买一匹罗需中钱二万枚,重二百六十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铁钱不便流通的弊病越来越突出,因而宋真宗时(997—1022)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制发行了代替铁钱的纸币—“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树木、人物等图案,还有签押作为暗记。交子可以兑换现钱,也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交子向交子铺兑换现钱时,须交一定数量的佣金。新旧交子三年兑换一次。后来,由于交子铺的富商挪用吞没现钱,交子的兑换不能保证,常引起争讼,官府遂禁止商人发行。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交子。

“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的重大进步,在经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南宋、元、明、清各朝也都发行和使用纸币,不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纸币的流通面并不广,尚不能完全代替金属货币。中国纸币的大量发行和使用,是近代以后的事情。

民国时期纸币: 国家银行票, 商业银行与特种银行票, 军用票,

国民政府纸币: 法币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之交,国内的货币发行也未趋统一,杂乱不堪。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在抗日战争和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关金券, 金元券,银元券(规定金元券五亿可向中央银行兑换银元券一元) 东北九省流通券

第一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的面额分别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 由于当时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高涨,因此,这套人民币没有发行辅币,也没有发行金属货币。

金融危机时黄金的用处

苏格兰独立失败几个原因关于最近的苏格兰公投。有人说要是通过,英国人妥妥的要翻脸开战,其实你太瞧得起阴国政府那群饭桶了,这事从头到尾就是他们脑残搞出来的。

首先,苏格兰公投这事就非常诡异,这个国家,或者地区,没闹没打没开战,在国际上也没啥名气,大家说起苏格兰,首先想到的是风笛而不是政治,居然就公投了,这是个啥情况?

(以下时间进程,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首先从历史和法理上来说。英国对苏格兰的统治非常合法合理(这是真的没错)

1603年,著名的英国老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挂掉了,没有留下子女,王室绝嗣,王位转入他的表侄子,当时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继承,两国形成共主联邦,后来所有的英国君主,包括目前的伊丽莎白二世都是这条线下来的,也就是说,从历史先后来讲,伊莉莎白二世首先是苏格兰国王,然后兼任英格兰国王。

因此,英国政府统治苏格兰合理合法。

苏格兰和英格兰在1707年彻底合并,苏格兰议会解散,英国解决后顾之忧,全心全力开发大海,奠定日不落帝国基础。

但两国毕竟打了多年的战,苏格兰内部一直都有脱离的声音,但都不成气候,直到苏格兰北海油气田开发,英国拿了大头,苏格兰有点不满,但这其实不叫问题,至少在七八十年代,苏格兰独立在英国都是罕见听闻,反倒是北爱尔兰独立问题伤透了英国的心。.

后来被撒切尔夫人铁血镇压,过程 惨烈(后面要提)

然后时间转入1997年英国大选,好戏开场,布什的老基友,工党领袖,英国千古罪人——布莱尔。

当时英国保守党已经连赢4场大选,工党有输不起的压力,推出了外表帅气的布莱尔当领袖。布莱尔为了选票,当时的重要竞选纲领就是——权力下放,地方自治。这种政策说白了就是讨好地方势力,收买选票。

顺便一提,呆弯目前也在干这事,小小一岛,为选举,为了选票,居然有6个直辖市,7成民众生活在“直辖”中,这叫什么事!

中国人民的大救星,西方千古罪人,我帮历史评价下,不知道是否准确。

按照布莱尔的搞法,本由首相任免的苏格兰事务大臣虚化,权力转入重建的苏格兰议会中。你这么搞,苏格兰当然倍儿有面子,没说的,苏格兰选票全归你工党了。

大选中,苏格兰总共45+的席位,工党拿了40+个(至今都是),布莱尔成功当选首相。方案顺利通过。

然后1998年的苏格兰议会选举,解散将近300年的苏格兰议会复辟,苏格兰知恩图报,工党再次获胜,组建地方政府,按照工党的算盘,就算以后丢了国会首相,苏格兰地方依旧是我们工党的,选票大大的呀。

真是机智的方案。

唯一遗憾的,苏格兰议会中混入了奇怪了的东西,支持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顺利进入议会发声,不过都是小问题,工党依旧是最大的。

英国民进党——苏格兰民族党

这个就是英国陈水扁,苏格兰民族党领袖,现任苏格兰首席部长,叫啥真忘了,不出名。居然把英国逼到墙角了

然后时间转入2007年,布莱尔顺风得意,吃干抹净,全身而退,跑到米国搞别人的老婆去了,新的工党领袖布朗上台,上台就挨了一击闷棍。

苏格兰民族党在苏格兰议会中超过工党,政权易手,工党打的哗哗响的如意算盘掉了一地

这个时候,如果英国的头头脑脑够聪明的话,就应该立刻退回当年的方案,解散苏格兰议会。这事在当年还是很轻松的,虽然苏格兰民族党最大,但未过半数,工党和保守党完全可以联手倒掉这个支持独立的苏格兰地方政府。

但是这个方法多毒菜,这么干布朗这个首相铁定干不了,所以,布朗采取鸵鸟政策,我不管了,随你搞吧,后人自有后人福。

说实话,布朗挺可怜的,才华比布莱尔高,但这个前任的烂摊子实在太棘手了。

2010年,鉴于伊拉克战争明显失败,布朗背了布莱尔的黑锅,哭着下台了,保守党13年后重新上台,新首相就是目前的卡梅伦,结果他的运气也不好。

仅仅2011年,苏格兰民族党在苏格兰议会中就超过半数,这事已经非常严重了,放在中国就是达和尚入住西藏,要东风洗地的节奏。 上个交易日, 由于美国加息步伐或加快,消息利好美元,金价受压,昨日金价微升约2.7美元,全日波幅只有约12美元。

基本面分析

苏格兰独立公投,三十二个选区,接近完成点票,统一派阵营取得五成半票数,人数有一百九十多万人。苏格兰首席大臣萨蒙德,在记者会承认争取独立的诉求落 败,表示会尊重选民的决定。他又说,今次公投有一百五十多万人投了赞成票,反映苏格兰民众的声音不容忽视,又指今次公投有八成几的投票率,为苏格兰人感到 骄傲,希望伦敦政府履行承诺,尽快给予苏格兰更多权力。英国首相卡梅伦,稍后亦会发表电视讲话。

周四凌晨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并将量化宽松(QE)政策再次缩减100亿美元,这与此前市场预期一致。不过在本次会议中美联储官员们对利率的预期较以往有所上调,美联储鹰派官员增加至两位。这推升投资者对美联储提前加息的预期,令金价承压回调。

而在隔夜美国公布的9月13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减少3.6万,至28万的两个月低点,并创下近两年来最大降幅,显示劳动力市场持续走强。由此继续推升投资者对美联储提前加息的预期,打压金市多头情绪,令金价承压回调。

不过同日美国公布的其他经济数据表现不佳。其中,美国8月新屋开工年化月率骤跌14.4%至95.6万户,预期103.8万人,前值修正为111.7万户;美国9月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为22.5,低于预期值为23.0,前值为28.0。该数据提振金市多头情绪,支撑金价向上反弹

美国联储局维持货币政策基调,同时欧央行有望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刺激欧洲股市周四大幅走高。欧股风向标泛欧斯托克600指数跃升3.39点或0.98%,收市报347.78点。

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个别发展。在周四纽约汇市,欧元对美元升0.57%,报1.2922;美元对日元升0.20%,报108.749;市场密切关注苏格兰公投,英镑汇率反弹,英镑对美元升0.66%,报1.6374;澳元对美元升0.29%,报0.8984。

技术分析

日线图上,上个交易日,金价以小阳烛收盘,带上下小影线,BOLL轨张口扩大程度加剧,金价徘徊于下轨线附近;MACD空头能量柱增强,指标下行至负值水平;RSI水平向下运行,KDJ整合。均线方面,5天,10天及30天均线下行。

综合而言,受美国联储局货币政策前景影响,金价跌至8个月低位。由于市场对美联储提前升息的预期仍在发酵,同时日内美股再创历史新高,使得金价涨幅受限。而且最新民调显示仅有46%的受访对象支持苏格兰独立,反对派支持率高达54%,苏格兰独立失败,英国将保持统一。英镑持续走高,美指承压,市场避险情绪将并未再度推动金价上扬,金价均线延续空头排列,隔夜美国初请靓丽也是黄金短线未能获得反弹重要原因之一。

近代1块大洋等于现在的多少钱?大神们帮帮忙

从字面上就知道,金融危机其实更大的危害是信用危机。如果人人都不想信银行。经济停止运转。你能想象到一个国家没有经济支撑的消退。早晚会影响到国家的根基。安定时经济是国家振兴的命脉。所以在经济危机时黄金充当的是货币功能。稳定经济的作用。

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黄金作为全球通用货币,起到的是信用的支撑。飙涨无疑。

谁知道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1大洋=1两白银=人民币300元=1000文钱 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那么根据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6年7月)多少元人民币. 1) 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 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 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那也就算子.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 米价基准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 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 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 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 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 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 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 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 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上面基本换算:

这个网站你打不开,所以就不给你了.

中国的货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货币文化。先秦时期的货币,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明代,白银成了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历代钱币特徵

商代钱币

在中国的商代,已经开始以贝壳作为货币使用了,随著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渐渐供不应求了,於是出现人工贝币,如石贝币、骨贝币、蚌贝币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现了用铜质的金属贝币。

先秦钱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贝币则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各地区因社会条件和文化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货币。主要有:楚国地区的蚁鼻钱、黄河流域的布币、齐燕地区的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的环钱。

秦汉钱币

秦半两铜钱秦灭六国后,废除各国的布币、刀币等旧币,将方孔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中国古货币的形态从此固定下来了,一直沿用到清末。

汉承秦制,并允许民间自铸。西汉的铜钱仍然是用其重量来命名的,但重量与名称渐渐地不符了。西汉的铜钱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西汉末年,王莽摄政和新朝统治时期,托古改制,十余年间就进行了四次大的币制改革,王莽钱名目等级繁杂,其币制改革以失败告终。

东汉所铸的钱,都是五铢钱。

三国魏晋南北朝钱币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金属货币的流通范围减小,且形制多样,币值不一,出现了重物轻币的现象。

三国时期的曹魏实行的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时恢复铸行五铢钱,形制与东汉时期五铢相似。蜀汉和东吴多实行大钱。属币主要有:直百五铢、直百等。吴币主要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等。

西晋成立后主要沿用汉魏旧钱,兼用谷帛等实物;东晋成立之初则沿用用吴国旧钱,后来出现了五铢小钱,相传是吴兴沈充所铸,所以又称:「沈郎五铢」。

十六国期间的成汉李寿铸行了中国最早的年号钱「汉兴」钱;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十分动荡,币值混乱,私铸现象严重。北朝从北魏开始,钱文逐渐摆脱纪重局限,逐步向年号钱制过渡。

隋唐五代十国钱币

隋朝的建立,使中国混乱的货币趋向於统一,隋文帝开皇三年铸行了一种合乎标准的五铢钱,并禁止旧钱的流通。

开元通宝唐武德四年铸行的年号钱——开元通宝,以前的纪值纪重钱币一去不复返,代之的是宝文币制(主要是通宝、元宝和重宝)。开元通宝是唐朝三百年的主要铸币,另外还铸有乾封重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咸通玄宝及史思明所铸顺天元宝、得壹元宝等。

五代十国政治分裂割据,改朝换代像走马灯一样,各国以铸恶钱来增强自身实力,以达到削弱他国力量的目的,故钱币甚多,但质量不高。

宋辽金西夏钱币

中国宋代是铸币业比较发达的时期,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前代,是继王莽钱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宋朝货币以铜钱为主,南宋以铁钱为主。北宋以后的年号钱才真正开始盛行,几乎每改年号就铸新钱,钱文有多种书体。同时,白银的流通亦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在北宋年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其后陆续出现有别的纸币:会子和关子,且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此外,对子钱、记监钱、记炉钱、记年钱亦应运而生。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御书钱堪称一绝。

辽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国家,起初使用中原地区的货币,后来自铸币,以汉文作为为钱文,所铸的钱币多为不精。

西夏曾铸行过两种文字货币,一种是西夏文,叫「屋驮钱」;一种是汉文钱,形制大小与宋钱相似。西夏的钱币铸制精整,文字秀丽。

金国由女真族所建,曾统治过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其所铸钱币种类繁多,除用铜钱外,亦用纸币,均以汉文为币文。金国的钱币受南宋的影响较大。

元明清钱币

在元代,纸币在流通中成了主要的货币,铜钱的地位减弱,与此同时白银的流通量占有很大的比例。元朝的统治者信奉佛教,因此铸行一些小型的供养钱、庙宇钱供寺观供佛之用。

明代大力推行纸币——钞,明初只用钞不用钱,后来改为钱钞兼用,但明代只发行了一种纸币——大明宝钞。白银在明代成为了法定的流通货币,大我交易多用银,小交易用钞或钱。明代共有十个皇帝铸过年号钱,因避讳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忌用「元宝」。

清朝主要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清初铸钱沿袭两千多年前的传统,采用模具制钱,后期则仿效国外,用机器制钱。清末,太平天国攻进南京后,亦铸铜钱,其钱币受宗教影响较大,称为「圣宝」。

古代货币列表

贝币

天然贝币

人工贝币

金属贝币

蚁鼻币

铜币

刀币

布币

环钱

方孔钱

三铢

四铢

五铢

开元通宝(唐代)

王莽钱

纸币

交子(北宋)

会子(南宋)

关子(南宋)

中统元宝交钞(元代)

大明宝钞(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