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与新加坡油价_缅甸与新加坡油价差多少
1.为什么缅甸还处在军阀割据时代呢?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规律相结合,努力为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国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不尽如人意,与能源燃烧相关的空气污染使中国40%的国土受到酸雨的威胁,100多个城市雨水的PH值都非常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2020年中国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量将分别超过4000万吨和3500万吨。因此,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弱、能源利用率低的国家来说,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控制石油消费量增加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单位GDP的石油消耗减少。要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把节约用油作为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节约型的石油消费模式。为此,必须积极加快技术进步,节油降耗;改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压缩高耗油产业,淘汰高耗能设备,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加快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消费者使用其他清洁能源。
要高度重视完善石油安全管理体系。面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协调能源政策、主管能源的机构,也迫切需要出台一些协调一致的针对能源安全的法律法规,鼓励节油,抑制无效、低效的石油消费。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日本制定了《关于促进石油替代能源开发和利用法》,严格限制高耗油项目,鼓励采取节能措施,取得较好效果。中国应该学习和研究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力争早日推出一部完善的、缜密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石油法》,以克服石油工业监管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实现依法监管石油工业。
二、努力使用多种能源,有效开发替代能源
石油安全战略不是孤立的,而是国家整体能源战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从整个能源战略的角度出发,统筹兼顾石油与其他能源的比例关系,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结构中的石油比例,大力发展天然气和其他替代能源(如核能、风能、水能等),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逐步减少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缓解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开发替代能源,不仅可以增强中国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可以保证在未来的国际能源产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新的替代能源还可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的能源需求,减少森林过度开采和植被破坏。
目前,我国替代能源的开发发展还是薄弱环节。中国虽是水力资源大国,但目前的开发率仅为1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落后于印度、巴西、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开发潜力巨大。核能是发达国家重要的替代能源,目前仅占中国能源结构的1.2%,而日本、法国都超过了30%。因此,我国应积极发展核电能源,力争到2020年使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占全部发电量的比例提高到4%。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资源基础雄厚,但因成本高、规模小、缺乏激励政策而发展滞后。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远期可以替代石化燃料,近期还可以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边远和农村地区的用能问题。未来20年,中国应使可再生能源初步形成规模,并为今后更大规模地替代石化燃料奠定基础。中国还应大力推动海洋能、氢能、燃料电池、生物液体燃料等替代能源的开发。
三、尽快建立石油安全储备战略体系,增加安全系数
为减少石油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影响,增强抵抗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的应对能力,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将是保障中国石油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已为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实践所证实。
目前,世界上石油战略储备的方式有三种,即国家储备、机构储备和企业储备。国家储备就是由国家支付储备预算,并对储备油实行绝对控制;机构储备是指储备义务由公有或私有的某一机构或组织承担,经营者向这一机构缴纳一定比例的特殊权使用费,供其承担储备费用;企业储备是指石油经营者负责履行储备义务,或者经营者自己进行储备,或者通过书面保证的形式委托给另一经营者进行使用权储备。美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资金在开始阶段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自1995年起开始商业化运作,储备设施向国内企业出租,同时也在国外寻求石油储备合作。法国一半以上的石油储备由“法国石油战略储备行业委员会”(CPSSP)通过特许经营承担,其余的储备为石油经营者进行的所有权储备或使用权储备。韩国则采用与采油国共同储备的制度,同时协议出租储油设备,这种做法不仅使韩国国内的储油设备尽可能得到利用,获得租金,较好地解决储备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还使韩国政府在没有任何财政负担的情况下优先获得石油供应。日本的石油战略储备分为政府的战略储备和民间的商业储备。目前日本正在寻求灵活的储油方式,即首先欲将建在冲绳的储油基地供给愿意合作的中国或东盟国家,随后在经东盟同意的基础上,选择菲律宾的斯比克湾和泰国的某一合适地点,由日本提供技术和资金,合作新建储备基地。
中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在起步阶段宜采用国家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三方面作用,实施以国家为主、企业共同参与,以国内石油储备为主、以国外石油储备为辅的石油储备战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在战争、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时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同时也能起到部分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功能。而企业商业储备则不仅可以保证国家石油储备的平均库存,还能在关键时刻起到稳定市场供应,稳定人心、缓和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作用,况且,企业商业储备是在自筹资金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能减轻国家在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方面的巨额财政负担。
基于对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认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油”)已着手进行企业储备的尝试,利用天时、地利,大胆提出“黄金通道”和“金三角”的石油发展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中国航油瞄准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与其建立了战略联盟。2004年3月23日,中国航油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家石油公司(ENOC)及其子公司在新加坡签署两项《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中国航油将收购ENOC的全资子公司——地平线储油有限公司位于中东迪拜的储油罐区20%的股权。同时,中国航油将与地平线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于2006年1月1日前在新加坡建成第一期50万立方米的储油罐区和两个配套的深水码头。中国航油与ENOC合作,并与地平线公司联合在新加坡投资建立超大型油库区,将使公司涉足石油仓储业务,逐步利用世界石油资源,协助稳定国内进口油源,而且在国外建立储油设施还可以分散储存风险、减少国家投资负担。这是中资企业积极走出国门,掌握更多海外石油资源,建立企业储备的一种新尝试。
中国的石油安全储备总量,须依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和经济承受能力,并借鉴各国成功经验,以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方式来确定。资料显示,美国实际储备原油的能力已达7.5亿桶,可满足158天的消费。日本的石油储备相当于160天的进口量。欧盟国家则建立了相当于90天进口量的石油战略储备。据此并根据我国的情况,中国至少需要建立60天石油消费量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对此目标,可由小到大、分阶段逐步实现。
石油储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面广,投资巨大。根据测算,如按照一年2亿吨的加工量计算,15天的起步储备至少需要800万吨的量,即使按每桶35美元到岸价格计算,也将耗费约230多亿元人民币,加上配套系统工程100亿元人民币,总共至少需要330多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因此,应以政府拨款为主,政府和民间多种渠道筹集,可借鉴日本、德国等国的方式,通过发行长期国债、财政拨款、建立储备金和设计新税种等方法加以解决。
四、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应体系
中国原油进口大部分来自中东和非洲。预计未来几年从中东及非洲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然而,中东和非洲地区正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武装冲突连绵不断,恐怖事件频繁发生,如此等等,不能不对石油市场产生严重影响。目前,中国进口的原油大部分是通过海上运输的,海运量占进口量的98%左右。我国必须寻找和形成多元的石油供应市场,把从周边产油国进口能源提到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美国兰德公司在题为《中国寻求能源安全》的研究报告中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中国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目前应限制在1/3的范围之内,同时要努力寻求从周边国家进口石油。
应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利用我们的技术、资金到非洲、南美等国家去开发石油,赚取外汇,然后拿这些外汇去购买运输风险比较小的产地的石油。目前,中国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利用,除由政府指定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现货及期货交易外,也应在勘探、开采等领域与外方加强合作。
我国要加强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观察和预见,广泛收集信息,进行周密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总体看,世界在一定时期内并不缺油,问题的关键在于供需平衡关系的确定。当前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方面几乎没有发言权,因而石油供应的不安全系数居高不下。为此,应适时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努力谋求国际油价的定价权,从目前的防御型体系向主动出击型体系转变。一个价格不断波动的国际石油市场不符合中国的经济利益。我国应承担起一个经济大国对国际经济的稳定发展所应肩负的责任
为什么缅甸还处在军阀割据时代呢?
缅甸军人政权的产生、运转和走向
关键词: 缅甸 军人政权 产生 运转 走向
缅甸地处中南半岛,背靠中国大西南,是中南半岛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约5300万人(2004年),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有40多个民族,其中缅族是其主导民族,约占总人口数的70%多。首都现在为内比都(2006年由仰光迁入),全国有七个省、七个邦和两个直辖市。缅甸资源丰富但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缅甸还是一个军人执政的国家,从1962年3月至今,军人已在缅甸连续执政45年多,成为二战后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军人政权。1
军人政权是由军队控制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权的一种政治统治形式。这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一种政治现象。军人政体是介于传统政体与现代政体之间的一种过渡政体。军人团体以军事力量或以军事力量相威胁,通过流血或不流血的军事政变推翻君主制政体或以议会文官政府以及其他形式的形体而获得政体,并依靠军事力量来维持专制制度。
一、缅甸军人政权的产生
军人政体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革命性的军人政权, 另一种是保守性的军人政权2,缅甸军人政权正是后一种形式。议会民主制在缅甸实施的初期就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西方式政体吸纳政治参与的程度与社会的实际参与水平发生矛盾;文人政府软弱无力;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官僚阶层结党营私,统治集团内讧不断,腐败成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使刚刚成立的新政府几乎无所作为。
缅甸独立初期的政治体制受外来影响很大,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和摇摆性,这与缅甸民族资产阶级的畸形发展是分不开的,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缅甸独立初期民族资本的贫乏和对国际资本与市场的依赖。另外,独立初期的缅甸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发展极其不平衡,也为缅甸未来的政治不稳定埋下了种子,尤其是在缅甸这样一个民族势力严重对立并导致武力冲突不断的国家里,军人政权的情强人统治也就应运而生。
缅甸国父昂山将军在日军的帮助下于1941年在泰国组建“缅甸独立军”并于1942年初随同日军攻入缅甸。之后日军不履行让缅甸独立的诺言,却准备成立效忠于日军的傀儡政权,于是,昂山将军又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1945年,缅甸光复,英国殖民者又卷土重来,于9月重新占领缅甸。昂山在1947年遇刺身亡,缅甸人民在其继承人德钦努的领导下继续独立运动,1948年英国正式承认独立的缅甸联邦共和国,从此,缅甸以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独立以来的缅甸,其政治制度几经变化,1948到1962年基本上实行以吴努为首的资本主义的多党议会制度。1962年,内温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权,成立革命委员会。1974年,颁布新宪法,成立人民议会,组建了“社会主义纲领党”,内温任党主席,定国名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因经济恶化,全国爆发,党主席内温和总统吴山友辞职,吴盛伦被选为主席和总统。3
缅甸曾经实行过西方议会民主制度,1948年1月,缅甸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并且脱离了英联邦,但在政治体制方面,仍然选择了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度。独立前夕制定的缅甸联邦宪法规定,缅甸实行“三权分立”,联邦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联邦政府为最高行政机关;最高法院为联邦最高司法机构。
但是,缅甸的议会民主制从确立之日起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执政集团的内讧,使政府总理吴努头痛不已。1958年9月,吴努不得不将权力移交给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将军。1960年2月吴努再度执政后,缅甸局势继续恶化。1962年3月2日,奈温以防止国家分裂为由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府,终结了缅甸的议会民主制。
1988年,9月18日,以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军队接管政权,成立军人执政的国家,命名“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宣布废除宪法,解散人民议会和国家权力机构。23日将“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缅甸联邦”由于治理不当和腐败导致的经济萧条,国内的活动持续不断,1992年,丹瑞大将接替苏貌执政,1997年改“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二、缅甸军人政权的运行
战后执政时间最长的军人政权,从1962年3月至今,军人已在缅甸连续执政45年多,成为二战后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军人政权。缅甸军人的执政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即1962年~1974年间的直接统治、1974年~1988年间的间接统治、1988年至今的军人与政党竞争体制。
在政治统治方面,1962年政变成功后,军人直接掌握了国家政权,由17名高级军官组成的革命委员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奈温最初的考虑并非由军人直接执政,而是建立大众政党体制,但由于当时的政党不愿意与军人合作,于是奈温领导的革命委员会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政治制度,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归革命委员会所有,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既长期担任军队的最高***,同时履行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理)的职权,具有充分的立法、司法和执行的权力。为了加强政权建设,奈温于1962年 7月4日成立了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革命委员会全体成员自动成为该党的第一批正式党员。1964年该党成为缅甸惟一的合法政党。4
由于军事机关和纯军事方法不适应管理国家,奈温决定采用比较正常的国家政治和行政体制,并从1971年开始了从完全的军人统治向立宪军人统治的过渡。1973年12月,全民公决以高票通过新宪法草案,1974年1月3日,革命委员会正式颁布新宪法,规定缅甸的政体为人民议会一院制,人民议会闭会期间,由国务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国务委员会主席即为国家总统。1974年3月,已退出现役的奈温被选为国务委员会主席(即总统),山友当选为国务委员会副主席,盛温任总理,革命委员会宣布解散,正式将权力移交给人民议会——“还政于民”。但实际上,奈温政府仍是军政权,因为政府最高层的官员多在军队中服过役,军人1974年以后仍全方位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虽然新军人政权一直强调不会长期执政,并于1990年5月在时隔30年之后举行了新一轮大选,但却拒绝交权给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的全国民主联盟,并多次软禁该党***昂山素季。缅甸新军人政权也因此长期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军政府最近在政治方面的作为就是响应“路线图”计划,缓解政治压力。东盟的路线图分三个阶段:(l)迅速释放昂山素季;(2)军政当局同全国民主联盟和少数民族代表进行对话,建立相互信任关系,促进“国民和解”;(3)通过东盟、美国、中国和欧盟等对缅甸表示关注的第三势力给予缅甸侧面支持,实现民主化,包括保证全国民主联盟的政治自由和制定新宪法。最终实现的时间计划为缅甸作为东盟主席国的2006年。
2003年8月30日上午,缅甸总理钦纽在接见各部门负责人、军区司令、非政府的社会和经济团体协会代表时,就缅甸未来发展政策走向发表讲话,对缅甸民主化作出了具体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步,重新启动1996年临时中断的国民大会;第二步,召开国民大会,逐步开始各项工作进程,建立一个真实的、有充分秩序的民主制度;第三步,按照国民大会制定的基本原则起草新宪法草案;第四步,举行全民公投,通过宪法草案;第五步,举行大选组成议会;第六步,按照新宪法召开议会;第七步,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国家***和议会组成的内阁及权力机构领导国家迈向现代化的、发达的新民主国家。这可以看作是对路线图计划重要环节的具体化。
然而,钦纽只不过是前台干实务的人物。国家军政大权仍掌握在丹瑞大将手上。丹瑞交出总理职位,却保留了国防部长、三军司令和全国最高决策机构“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等要职。钦纽之所以被推到前台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为人文质彬彬,素来给人以温和派的印象,对内外可起缓冲的作用。不过,未来的缅甸政治激流不可能容许他长期中庸骑墙。如果他执行的和解任务失败了,钦纽的政治生涯也许就此告终。钦纽上将如今在“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内已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从目前的情况看,他很可能步吴奈温的后尘,届时脱下军装,参加竞选。
在经济领域内,在奈温执政的26年间,缅甸由东南亚自然资源最好、发展水平位居东南亚前列的国家成为了落后的国家之一,1987 年1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缅甸国内也出现对军人政权不满的声音。曾于1961年~1971年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吴丹,生前就坚决反对军人政权。从1988年3月开始,缅甸持续爆发大规模的反奈温政府示威游行,奈温被迫辞去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职务。
现在,新军人政权放弃了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宣布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工农业发展缓慢。1987年1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颁布《国营企业法》,宣布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农民可自由经营农产品,私人可经营进出口商贸。目前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1992-95年缅甸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年均增长率达7.5 %。1995年缅政府制订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01年度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力图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五年发展计划期间,缅甸年均经济增长率达8.4%。2001年度,政府制订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经济发展计划,并制定经济年均增长10%的目标。5同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通货膨胀,使经济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由于美等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及本身经济结构的封闭性和脆弱性,缅甸经济仍然未走出困境。。
在民族问题上,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问题普遍存在,民族因素在国际政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民族构成的复杂,民族压迫现象较为严重,民族间的互不信任、歧视、仇恨、冲突十分严重,各民族之间的战争连续不断。新军人政权改变了以往政治高压和军事围剿为主的策略,改为以政治安抚、经济输血为主,从而使多数少数民族武装与政府达成了政治和解。
在政党和社会团体方面,1988年9月18日,以苏貌为首的缅甸国防军又一次发动政变,推翻了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政府,建立了新军人政权。在政治领域,新军人政权组建了“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1997年11月改名“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主要政府官员以及法律的制定和颁布均由该委员会负责。该机构的主席兼任政府总理,直到2003年8月才单独任命另外的高级军官担任政府总理。新军人政权宣布实行多党制。缅甸政党的数量在1989年 3月达到最高峰的233个,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并不多。到1990年5月大选时,只剩下93个政党,目前还有九个合法政党,其中七个是少数民族政党。
缅甸现有第二大党民族团结党,最大民主政党全国民主联盟,少数民族政党掸邦民主联合会;最大群众团体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巩协),系军政府培育扶植的半官方组织,此组织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以抗衡反对派民盟的势力。6
在处理与最大反对派的关系上,军政府施以铁腕对策。1988年,缅甸爆发全国性反对军政府、要求民主的运动。素季积极地参加到了这一民主浪潮之中。 9月27日,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成立,素季出任总书记。她在出任该职后更加活跃,四处演讲宣传,为即将举行的全国大选做准备。民盟也随之迅速壮大,成为全缅最大的反对党。这一切引发了缅甸军政府的警惕,最终在1989年7月20日以煽动骚乱为罪名对素季实行软禁。
昂山素季在缅甸的影响并没有因其被软禁而消失。1990年5月全缅大选,民盟大获全胜,赢得了议会495个议席中的392席。但军政府对此不予承认。这样,民盟在缅甸争取民主的努力日益具体化为两点:要求军政府释放素季;承认1990年大选结果,将政权归还给民盟。而西方各国也以这两个问题指责缅甸政府侵权,对其实行制裁,施加更大的压力。
军政府于1990年举行了大选,昂山素季的政党“全国民主联盟”赢得了绝对优势。在正常情况下,她应该成为国家总理,但选举结果被作废,军政府拒绝交出政权。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回响,她于1995年7月被释放。7她被多次阻止会见她的政党支持者,并在2000年9月再次被软禁。2002年5月6日,她在一次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由联合国主持的秘密协商后被释放。然而,她在2003年5月底再次被捕。经历一段时间的关押和9月的一次手术之后,她继续在仰光遭到软禁直到如今。2004年3月2日,联合国缅甸事务特使伊斯梅尔在缅甸看望了缅甸民主派领袖昂山素季并与缅甸总理钦纽举行了会谈,再次试图促使双方展开会谈。昂山素季,成了缅甸军政府最头疼的人物。
三、关于缅甸军人政权未来走向的预测
军人政权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不成熟的体现,缅甸军人政权当然也不例外。它是利弊共生、优劣互见的政治形式。从政治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角度来看,它有压制民主、加剧对抗、专制没落的弊端,同时有强调秩序、整肃社会、集中权力和发展经济的特定优势。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来看,军人政体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它对于政治参与的限制,对于超过政党进行政治动员的尝试,对于阶级合作的鼓吹以及对于行政效率和政府廉洁的倡导,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或推后了许多社会政治问题的爆发,赢得了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的宝贵时间。尽管军人政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军政府集权政体的长期存在和延续导致权力过度集中,必然导致权力失衡,其专制集权的性质是与社会进步、政治民主的历史潮流相背离的,民主化的趋势不可抗拒。面对国内外的压力与挑战,外来的缅甸军政府可能走向何处呢?我的预测是缅甸军政府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自己的“新政”。
首先,缅甸军政府会加快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以争取更大的民意来继续巩固自己的统治。经济发展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经济的首要条件是国际的和平和国内政局的稳定。政治稳定与政治变革、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缅甸当前最重要的是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和平与稳定的国内环境。经济发展对政局稳定的反作用。几十年来国际上的实践证明,只有持续、平衡的经济发展,才能稳定政局。经济发展对维护政局具有积极的作用。8
缅甸爆发“袈裟革命”的直接原因是油价大幅度上涨影响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军人长期统治导致的社会压力需要释放以及军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忽视。因此,目前缅甸局势虽已基本稳定,但是的根源并未消除。另一方面缅甸这次的所谓“袈裟革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西方媒体炒作起来的,缅甸局势并未恶化到失去控制的地步。参加游行的僧侣最多时也只有全缅僧侣总数的1/20,游行只发生在仰光、曼德勒、实兑、帕科库等少数大中城市,而且以往缅甸历次反军人统治运动的主力之一——大学生并未加入其中,缅甸三大政治力量之一的少数民族也没有与运动形成呼应,军人、警察、公务员以及军政府扶持的最大社团——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仍然忠于军政府。此外,目前缅甸多数民众已厌倦政治斗争,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领域。只要军政府在今后一个时期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军人统治的危机并不像西方媒体渲染得那样严重。
其次,缅甸军政府在政治改革方面可能会主动机智地与各大政治力量尽快达成妥协或共识,以便是自己在未来的国内政治格局当中占据主导地位。缅甸新军人政权一直在按自己的步骤推进2003年8月制定“七步走民主路线图”。该“路线图”主要包括:重新召开1996年以来处于休会状态的国民大会;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国家***和政府以及其他中央机关,将***民把缅甸建设成一个现代、发达和民主的国家。就在开始出现抗议游行的9月3日,缅甸政府宣布历时14年之久的制宪国民大会胜利结束,将组织一个班子按照大会制定的新宪法原则起草宪法全文。根据新宪法的原则,军队在各级议会中必须拥有25 %非选举产生的议会代表名额,三军总司令是缅甸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在国家陷入危机时可以接管国家政权。这些原则已得到参加国民大会的少数民族代表及其他阶层代表的认可,这表明暂时没有一支力量可以取代军人来管理这个国家。
再次,缅甸军政府迫于国际压力可能会对最大反对派民主联盟作一些低姿态让步。由于爆发的“袈裟革命”导致国际社会更加关注缅甸的民主和人权问题,缅甸军人政权极有可能在与反对党民盟领袖昂山素季举行对话的同时,仍按原计划在2008年进行新宪法的全民公决,并在2009年举行新的大选。但无论如何,军人不会因此退出政治前台,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主导缅甸政局的发展。
2001年9月底,91岁的奈温病情严重。军政府最高领导层为了防止在奈温过世后对局势失控、谈判夭折、军队分裂,所以加快了谈判的进程。这才是5月6日素季获释的最直接、最主要原因。而总结过去的斗争经验与教训后,民盟也意识到必须在现实政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妥协,以渐进方式实现缅甸民主。所以,在谈判中,民盟及昂山素季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作出了让步:民盟同意放弃要求军政府承认1990年大选结果的一贯原则立场,同意与军政府组成3年到5年期的联合过渡政府,并根据在此期间通过的新宪法举行大选。一旦民盟在大选中获胜,保证不会运用法律追究军政府的所作所为,昂山素季本人亦不在新政府中任职。
民盟同意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军队可在议会中拥有25%的席位,三军总司令有权任命其继任者和指定参加议会的军队代表,总统与三军总司令级别平等,在得到总统授权的情况下,三军总司令直接领导国家安全事务。 为了使谈判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军政府从2001年5月开始与其他合法政党会谈,并成立了包括奈温在内的54人政治协商委员会。9
军政府原计划在2002年3月份结束与民盟的谈判,此后组建过渡政府,待新宪法制定完毕后举行新的大选。这也就是说,缅甸军政府考虑在2005-2007年间完成向民选政府的过渡。如果这一计划能够按部就班地得到实现,苦苦追寻民主多年的缅甸将最终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
最后,缅甸军政府内部在对待一些问题上尤其是对民盟的问题上分歧严重,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军政府还要处理好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防止发生内讧给反对派机会可趁。已故奈温将军,从2000年10月开始极力推动军政府与民盟谈判,但后来双方的谈判似乎又陷入僵局,民盟与军政府对对方的不满情绪又有所抬头。但当时随着奈温年岁渐高,军队内部的分化也开始显露痕迹。所幸内温去世后军政府内部没有发生大的震荡。
同其他军人政权一样,缅 甸新军人政权也是一种过渡性政权,民主化是其最终归宿。
但由于缅甸国内目前 还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撼动或取代新军人集团的领导地位,军人干政的现象还将在 缅存在相当一段时间,而缅甸军人政权的转型将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迄今为止,缅甸新军人政权已存续了20多年之久。
扩展资料:
1962年,军事将领奈温将军(General Ne Win)发动政变并成立以军事统治的政府,宣布要使缅甸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奈温执政后,对内实行“缅甸式社会主义”,一度对主要工商企业实行国有化。奈温一直强调缅甸奉行独立自主的、中立的不结盟对外政策。
主张同一切国家保持友好,但不为任何大国所左右,不参加大国集团,也反对把不结盟国家变成第三集团。人民对于自由受到限制感到十分不满。同年7月7日,学生在仰光大学发起示威活动抗议军事政权。军队则在奈温将军的间接指使下以血腥镇压了这个活动。
中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支持缅甸北部的缅甸***武装。邓小平上台以后,撤出全部在缅中国军队,从此缅共武装失势。
缅甸国内贩毒情况很严重,而由于政府官员的轻易受贿使得毒品问题日益严重,政府更是日趋腐败。因为治理不当和腐败导致的经济严重萧条,缅甸政府于1977年开始寻求外援。1980年代后期,缅甸已是全球最贫困国家之一。
1989年6月18日,在苏貌将军(General Saw Maung)掌政下,缅甸的英文官方名称由Burma改为Myanmar。国内活动仍旧持续四起,昂山的女儿昂山素季,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1988年成为缅甸迈向民主之路的精神动力。
昂山素季因公然批评奈温将军而在1989年7月20日遭到囚禁。虽然她曾在1995年获得释放,之后再次遭到软禁,直到2010年11月13日获释。
2005年缅甸首都由仰光迁往内比都。2008年,军政府宣布将在五月举办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并在2010年举行民主选举来成立新政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缅甸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